第二日天微微亮的時候,村民們便自發的帶這斗笠穿著蓑衣扛著鋤頭挑著竹撮箕出現在河堤上,他們不怕小溪流發怒,最怕大河發洪水。

黃文義站在一塊大石頭上分工,“五十人去挑石頭!,三十八人挑泥沙,五十人留下來壘堤壩,剩下的先去女人老人看哪裡需要幫忙就去哪裡。”

村中每家每戶出兩個人,一個男壯丁,一個輔助的,女人或者老人,修河堤已經很多年,不需要多吩咐就能自發出人來,至於像蔣有糧那樣人口少的家庭,人不夠則掏錢掏糧食出來。

秦家大門口旁,一個簡易的茅草棚下面,一個簡易的石頭黃泥壘的灶臺上,架著一口大鐵鍋,鍋中熱氣滾滾,灶中火苗正旺,齊文芳脖子上搭著汗巾,滿頭大汗,一手攪拌鍋中的紅薯黑麥粥,一手拿著毛巾一頭擦汗。

大夏天在火邊熬粥不是一般地熱。

姜青則在一旁往灶臺裡塞柴火,火光照得她臉色通紅,也是一頭的汗水,不過她用的是絲巾擦汗,沒有齊文芳那邊毛巾往額頭上胡亂一抹的粗放,而是細細的用絲巾在額頭上沾沾,把汗水沾走。

張翠兒和幾戶人口不夠的人家提來幾籃子紅薯,對正在熬粥的齊文芳說道,“文芳嫂子,我這裡十斤紅薯,抵用兩天工錢!”

“文芳,我這裡二十斤紅薯,抵用四天工錢!”

齊文芳第一次碰到這個情況,正不知所措,楊嫵打著傘,匆匆而來,“不好意思啊,文芳,昨兒晚上蔣文友說你們早上提供米粥,村民們人口不足要出糧食的,就送你這裡來用來煮粥了,呵呵,不要見怪啊!”

“哦,原來是這樣啊,嚇我一跳呢,我就說怎麼她們提著糧食來抵用工錢了呢,呵呵,好的,央兒,去劉嬸家借桿秤,過來秤一下,村長夫人,是您給記賬,還是我幫忙記賬啊?”齊文芳放下手中的鍋鏟,對楊嫵說道。

“都可以,你忙就我來,我帶了記賬本子,張翠兒,你的先過稱!”楊嫵進屋去了。

秦央正在院子走廊裡揹著秦奮來回度步哄他,因為起的早了,秦奮有點起床氣,正哼哼唧唧的鬧脾氣,聽得母親說去借稱,連忙回應,“好!”

說完也不走大門,朝著一旁的近兩米高的牆衝過去,雙腳一蹬,在空中一個起落便站在牆頭,再飛躍跳往劉嬸家的牆頭,“劉奶奶,借桿秤用用!”

而她背上的秦奮,因為姐姐這般跳高高,風在耳邊呼呼吹,不哭也不鬧,興奮地伸手胡亂揮舞咿呀咿呀的說著嬰語。

對於秦央這般不走尋常路,蔣大梁一家已經見怪不怪了,秦央可是大俠的女兒,自然也是一個小俠,這般飛簷走壁也只是剛開始驚到他們。

“好呢,央央等會啊。”不一會就聽得屋內一聲拍肉的脆響,“混賬東西,還不起來!趕緊送稱給你師父去!再不起來,我給你竹子炒肉!”

蔣有才被母親一大早朝著屁股就是一巴掌,疼得美夢飛散,睏意頓消,“嗷~!知道了,知道了!哎呀,你下次門口叫一聲不行嗎?”

“我在門口叫,你有幾次起來了?鑼鼓都吵不醒你!”

“我都快討媳婦的人了,你還這樣!”

“小子!毛都還沒有長齊呢,討媳婦!羞不羞啊!”

屋內一陣母子鬥嘴的聲音。蔣有才睡眼矇矓,眼角還有眼屎地提著稱出了門。

秦央見狀,反手拍了拍秦奮的屁股,原路返回,又逗得秦奮一陣咯咯笑,這小子這幾日不喜歡地上爬了,因為院子裡到處都是水,姐姐為了逗他經常蹦跳,他還喜歡上姐姐這樣飛高高了。

雨一會停一會下,一會大一會小,村民們在河堤上熱火朝天,秦淇莜安排了家中兩大勞力出動,秦南和黃大山。

秦家挨著河邊,萬一洪水來了,肯定受災最嚴重的,地窖裡能防人,可不防水啊。

平時三四個壯力抬的石頭,秦南和黃大山兩人輕鬆抬著快速往河堤上走去。

為了節約力氣,秦南和村民按照秦淇莜給的圖紙做了很過槓桿,就像提水灌溉田地的槓桿一樣,因為村民們早就見過那個大的槓桿,再做這種小槓桿就容易了,每隔十幾米就建造了一個,石頭送到地了,再用槓桿幫助,壘上河堤,再高也輕鬆吊上去,省了很多人力。

“大山哦,還是你家主人厲害啊,這樣的都能想到啊,以往我們修河堤,挖河泥完全就是靠苦力啊!”有村民感慨道。

“是啊,這個好省力啊,不管大小都輕鬆了,對了,冬天挖河泥會不會也能用這個啊!”

“這個我不清楚,應該可以吧,呵呵!”黃大山憨笑著,和秦南挑著大石頭往一旁走去。

“休息!休息!走,去吃早餐了!”蔣文友累得氣喘吁吁的,看著眾人都疲累了,打招呼喊道。

“呼呼,終於能歇一會了,可累了!”

“這才開始呢,你就喊累,到時候有你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