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除夕(第2/2頁)
章節報錯
陶洛沒注意到微博上的小小掐架,她這會兒正在某演播室後臺做準備。臨時多了件差事,還得從大年初一晚上的那個電話說起。
每年春節到元宵這一段時間,是國內各類晚會最集中的時候。除了萬眾矚目的春晚,還有《戲曲晚會》、《歌舞晚會》等等。各種有針對性的專場晚會也少不了,邀請一些外國友人到場,展現大國風範、揚我古國文明。
今年的音樂演奏會弄了個華夏古典專場,請的總導演是剛從國外考察回來的國寶級音樂大師張老。
張老一生致力於華夏古典樂的研究,出去聽了一圈外國人的音樂,再回來聽自己國內的演奏家演奏的東方古樂,很是不滿。
西方文明幾百年,東方文明幾千年,結果人家的成了世界的,而東方的傳統樂演奏能夠走出國門的卻少之又少。
這裡面當然有不少歷史客觀原因,但他作為這次節目的總導演,想的只能是如何將最好的一面呈現出來。
能夠報到他這裡的節目都是千挑萬選,質量上乘,他卻不滿足。這些節目是不錯,卻還不夠將老外好好震一震。他要的是沒有被西方影響的、純華夏的、頂尖水平的古典演奏。
老藝術家的執拗勁一上來,可苦了底下一幫執行者,都彩排過好幾次了,老頭子卻還要精益求精,老說缺點什麼。演出的日子近在眼前,還逼著他們再去找找有沒有落網的好節目。
水平高的,還得能直接上場的,導演組的幾個副導走了取巧的路子,找到了其他各大晚會的負責人頭上。春晚總導演就是首當其沖。
每年春晚都有好些個被裁掉的節目,不是不好,只是整場晚會需要協調的東西太多,被裁掉是無奈,而且某些很可能還要比留下的更好。
春晚的負責人摸著腦袋想了半天,各大晚會來他這兒挖節目的不少,他也樂得做人情,可是,適合古典樂演奏的,今年春晚落下的沒有啊。
還是他的助手突然提到了陶洛。那幾天她來看彩排,見眾人的情緒有些緊張,特別是群舞妹子們,身體累,心裡壓力還大,就順手將一旁做裝飾的壎拿過來吹了一曲。
東方傳統古樂裡,壎是很常見卻很少有人會吹的樂器。其歷史之久遠能追溯到原始時期,可惜到了清代一度斷了傳承。現代人學吹壎,照的是由清朝人所寫的一本壎譜,而更多人買壎,只是作為一個玩具、一個架子上的裝飾品。現在陶洛吹的,是她在周朝時常吹的調子。
一時間,低沉徐緩的音樂在那一個角落慢慢飄開,撫平一群人的躁動。
陶洛在音樂界毫無名氣,那位副導自然對她不抱希望,但眼看著事情迫在眉睫,只好死馬當活馬,拜託助手聯絡了譚暮青,將人叫了過來。
參加演奏會什麼的,對陶洛來說無可無不可,不過是吹首曲子而已,又不是什麼難事。之前在彩排現場吹過一曲後,她也被調起了興致。說起來,當年行走江湖,興之所至吹奏一曲,何等快哉。
不用說,當日隨意一曲能安撫住表演者的情緒,今日這一首,也一樣能征服在場其他人。
這才是真正的古聲古韻!
張老當場拍板,陶洛的吹壎不但要上,還要放到醒目的位置。
大年初三這一晚,陶洛峨眉淡掃,著一黑色裙裾,緩緩出現在舞臺上。
背景是一塊鮮紅的幕布,舞臺寬敞,一束光獨獨照在她的身上,女子輕啟唇,壎獨有的音色傳出。
樂聲拙樸,時而空靈清幽,時而悠揚大氣,徐徐拉開漢唐盛世的篇章。
春節假期沒什麼雜事,大街上的攤點都歇業了,大家閑著無聊都在網上逛,忽然,陶洛的微博又熱鬧上了,有位時尚博主發了一張照片,並了陶洛和武館以及她的粉絲們:“求鑒定,這是不是陶洛。”
眾人撲過去一看,照片裡明顯是一個晚會現場,寬敞的舞臺上,只有一人端坐於席上,眉眼低垂,捧著一個東西在吹。
“好像是吹壎?哪拍的啊。”
“黑色的漢服好有氣質,想穿漢服了~”
“是洛洛啊,求問是哪裡?”
博主回複:“我正在古典演奏會現場,這是出場第一個節目,好像是陶洛。”
“求直播!”
“求直播!”
博主卻沒了回應。過了好久才又上來:“剛才聽入迷了,坐我旁邊的老外都傻了。求直播的小夥伴們很遺憾,演奏現場不能拍影片,剛才那張照片還是我偷偷照的。想聽的去求陶洛吧。”
於是,大夥兒又一窩蜂去了陶洛微博,這回,粉絲裡還夾了不少古典樂愛好者。雖然還沒聽到,但就沖博主這番話,以及那張照片,想聽的念頭就止不住。
粉絲們的留言陶洛暫時還是沒有看到,她表演完後就去了後臺。卸完妝換好衣服出來上了觀眾席,譚暮青的身邊為她留了一個位置。
陶洛的演出讓人嘆服,其他人的也很值得一聽,直到中場休息時,譚暮青才向她介紹,坐在他另一邊的一男一女,是他的父母。
“叔叔阿姨好。”陶洛落落大方地與他們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