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章節報錯
如此安逸規律又緊張刻苦的過了五六日,倆人都在逐步的提升中。這天吃罷了早飯二龍讓劉琉獨自練功看好老窩;自己背了刀,扛了矛就溜達出了據點。
前天出恭時就發現了,這片生機勃勃的灘塗有了細微的變化。好像更熱鬧了一些,蟲鳴蛙叫好像聲都大了起來,雖然從一開始神奇的流落到這裡,天籟之音一直沒有絕耳過。但多少都有些壓抑,沒有現如今叫的這樣放肆。
看樣子怪龍捕食者的氣息、氣味消散的差不多了,沒有一方霸主的壓制,這塊灘塗會越來越熱鬧。觀察試探完的生物會慢慢侵入這裡,直到下一個領主出現。
這是自然規律,叢林法則。是生物的天性使然。或者說天道如此。
二龍早就想探索一番了,要在這莽荒之地生存,小心使得萬年船是必然的。
一路推進到伐木的小丘,這裡是目前二龍最遠的勢力範圍。距離溶洞口直線距離差不多里把路,略微有點大的“氣能場”的生物有五六隻。
一隻照過面,像狐狸貉子一樣的生物,嘴巴尖尖、拖個蓬鬆大尾巴,灰黑色,眼睛大的出奇;朝二龍齜下牙就又跑了。
“嘿!我個暴脾氣!”生悶氣的二龍還沒追逐就放棄了,太特麼快了:嗖~的一下,就沒入草叢灌木不見了,不由感嘆兩條腿還真跑不過四條腿。
在灌木下找了些青翠的山蔥、小蘑菇、青藤椒一類的。都小心翼翼的採了一些,裝背後揹包裡。
探索完小丘,找了處草厚的地方躺下休息一下會。仰望天空的朦朧雲層,總是讓人有種想看透後面到底有什麼的衝動。
雲層之上未知與朦朧壓抑感,一直是二龍對這個失落之地最大的感觸。
雖然富氧的環境給身體帶來無限可能,可是仍無法抑制他歸家的心。劉琉表面大大咧咧,一副我所謂在哪裡的態度,都是表相!從她偶爾的失神落寞就知道她還是懷念那個世界的。就算是看破紅塵的出家人,也還是喜歡跟紅塵處在同一個天空下吧?
這方空間之前跟胖妞閒聊時也推測過,對應指南針和人體自我識別方向的生物磁場。這裡應該是東北西南走相的巨大地下空間。如果沒推測錯的話他們並沒有穿越,只是進入了這地下奇幻空間。
做為經年的論壇老客,一些稀奇古怪的事還是瞭解過一些的:水往高處流的怪坡、路過面板會變黃的怪路、唱歌就下雨的湖泊、組團出現帶前世記憶的出生怪地、太陽會從西面出來的奇怪混亂之地、野人溝、黃泉路…舉不勝舉。
其中一個就是關於這個推論的巨大地下空間,有一種假說認為,印度大陸俯衝到歐亞大陸下面,把青藏高原抬了起來,在大陸俯衝的作用下,青藏高原地殼的厚度比一般的厚。青藏高原南部地殼厚度為70至80公里,而一般為3040公里,科學家認為這種“超厚”完全是因為XZ地殼和印度地殼累加而成。
推測認為印度大陸和歐亞大陸分屬剛、軟兩種特質。由於是軟物質,印度大陸貫入到歐亞大陸。大陸塊體並非俯衝於青藏地殼底部或上地幔軟流層內,而是插入到了青藏下地殼中。這就像撐起的帳篷,俯衝地殼之下的剛性地幔很可能與俯衝地殼發生折離,並且構成了廣闊的地下空間。初步估算面積約在1015萬平方公里之間。
但推測只是推測,沒有人能真正證陰。也有人說柴達木盆地原本是高原,其下也存在地下空間,後來坍塌就構成了柴達木盆地。地下空間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多見的,探陰的好像就越南的韓松洞、美國肯塔基州的猛獁洞穴系統,以全長590公里的長度保持著記錄。也有比韓松洞更深的洞穴──喬治亞西高加索山脈中的“烏鴉洞”,等等。
自己在這裡要是能出去,起碼也算是探測的先驅者了。不過且不說出去,假如如推測那樣有十多萬平方公里,那就是很老家皖省差不多大了。就是沒有危險,安安全全的走一遍又得要多少時間?
“無法想象!無法想象!”二龍搖了搖頭唸叨著,起身繼續上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走著吧!千里之路,是靠一步一步地走出來的,沒有小步的積累,是不可能走完千里之途的;與其抱怨不如開幹!或許真能走出一條奇蹟之路呢?
行進中的二龍,不時運功雙目觀察一下四周生物“氣能場”。確保安全再逐步推進,小心無大錯!被大型猛獸突然曝起攻擊可不是鬧著玩的!
長矛也不時戳試潮溼的地面,灘塗不是表面那樣安全無事的。一路探來,已經發現七八個泥沼了,這要是一腳下去,八成不看好。看著是水畦上面長滿了草,捅一下一米多還沒到底;深不可測啊這是!
危險地方插個帶丫的樹枝,安全路線插根直棍。做好記錄,一路探測下來。
差不多飯點的時候,又找了快乾淨得小丘停下路。一路上一個野物都沒抓到,那狐狸樣的就不說了;後來碰到一個差不多是野兔子什麼的,也蹦噠蹦噠跑了,還不敢大步追,很怕一腳下去踩泥沼裡去。著實鬱悶的不行,看樣想獵殺野物要麼下陷阱,要麼弩箭。
灘塗泥沼裡也不是沒別的辦法,水塘多!抓魚就是。二龍小時候就精通此道,休息的小丘邊上就有個合適的水塘。水塘邊長了不少辣廖,用刀割了些拿回小丘。
找了一圈沒找到石頭,鬱悶的二龍只有又砍了兩根木頭棒子。一根墊著,抓把辣廖過來用另一根使勁的捶。把辣廖莖葉都捶爛,汁水流出來就好。然後轉身抱起都丟水塘裡去了,等等就是。
要醞釀醞釀,辣廖裡的汁液有麻痺作用。只要塘裡有魚,一會準飄起來。
不到一刻鐘,水塘開始生動起來。本來偶爾冒個汽泡,跳個甩尾什麼的塘面;漸漸掀起水浪來,這是感覺到不對的魚兒們的最後一哆嗦。
面帶笑意的二龍等它們翻白肚子有一會了,拿矛撿個大的、肉好的、好處理的穿了幾條上來;黑鱧,鯰魚大個石頭魚都有。小的暫時放它們一碼,麻痺過後就會恢復,沒大礙的。
換個乾淨水塘洗刮乾淨,砍了幾根指頭細的樹枝穿了起來。回到小丘又尋摸了四個帶丫的樹枝,四角插好。把剛才倆棒槌往上一架,雙槓型的烤架完成。攏了些枯枝爛葉點燃,小心翼翼的吹起火苗。
挑了些小點的先烤,著實有些餓了。不時轉動一下,很快石頭魚的油脂就開始淋下來了。
“琉溜兒不知道幹嘛呢?差不多也做飯了吧?”想到“琉溜兒”的名字二龍就忍不住樂呵起來,緊繃的神經都為之一鬆。
注:把我放進書架,好好養成吧,會送你一個奇妙冒險又熱血的感悟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