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敏行這輩子不是沒求過人,相反,他發跡之前,就是靠著求人討一口飯吃。

沒錯,魏敏行的身世和竇巧珊一樣,從小被人拐走,被人利用在街上到乞討, 要來的錢也被控制他的組織收走。

但他自小聰慧過人,膽量很大,一直團結和他一樣的小孩子,成為了所有乞兒的大哥。

十一二歲的時候,機會來了。

混混組織被警察組織一鍋端了,魏敏行便聯合所有的乞兒,成為了一個小乞兒組織。

不只是乞討, 賣花、賣訊息、送信、送牛奶什麼都做。

不僅如此, 魏敏行還專門去附近小學, 找了兩位好心的女老師。

每天下午老師下班後,魏敏行就會把老師請到他們住的地方,教所有孩子讀書。

兩名老師一個教數學,一個教語文,小學六年的課程,硬是兩年就教完。

小乞兒們長成了少年,力量更強了,再加上會認字會算數,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

他們這個組織,在附近城市也算有了名氣,雖然賺錢的來路不正,但至少賺錢容易了很多。

魏敏行花錢請了輔導班的老師,開始教大家初中的學業。

用他的話來說,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是讀書的料,但至少讀了書,不容易被人騙。

他甚至還讓所有人參加高考, 只要能考上大學的, 由他們這個少年組織負擔所有的學費和生活費。

至於沒有考上大學的,如果願意復讀,他同樣願意支付學費和生活費。

至於魏敏行自己,學習成績永遠都是小團體裡面第一名,如果他要參加高考,以他的成績,q大b大都能進。

可是魏敏行並沒有參加高考。

他是這個小集體裡的大家長,是所有人的主心骨,他要是走了,小集體就散了。

小集體散了,便沒有了進項,其他人哪裡還有錢來讀書?

但魏敏行並沒有放棄學習,他自學了經濟學和法律學,並且還參加自考,獲得了自考大學雙文憑。

他的學習能力和悟性,讓好幾名經濟學教授和法律學教授都動了愛才之心,想要收他為入室弟子。

但魏敏行志不在此。

知識對他來說只是工具,有了經濟學理論知識, 再加上他這些年的社會經驗, 於是他註冊了第一家公司。

隨後是第二家第三家……

短短几年時間, 他憑藉著自己的經商天賦和社會人際關係, 黑白灰三道都混的很開,涉足了多個產業,資產如同漲潮般飛快的積累。

等到他資助的那些上大學的同伴們迴歸,魏敏行有了更多可用的人才,迅速擴張自己的商業版圖。

那群曾經的小乞兒,短短十多年,便一個個如同脫胎換骨一般成了成功人士。

而乞兒們的主心骨魏敏行,則開始隱身幕後,不再事事親力親為,開始放手放權,培養更多的人才替自己打理商業帝國。

成功者的經歷大多相同,失敗者各有各的失敗理由。

魏敏行的商業帝國不停壯大,商業版圖不停的擴張,資產不停的增長。

幾十年後,他已經被人稱之為富貴閒人,手腕通天,錢財無數。

他的財勢,遠比許多經營了幾輩子的家族還要雄厚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