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們回電,明天儘快聯絡巡撫衙門的方敬齋,一定要查出對袁枚的動手時間。再通知鎮江行動組,命令全員帶上所有裝備,帶足彈藥,明天中午趕到晉王渡,偵查隨園周邊,看看是否有清廷的探子,切忌打草驚蛇。再有,讓晉王渡那裡保持電臺晝夜開機。”

他提到的這個方敬齋,幾年前曾是揚州知府馬慧裕的師爺,焦循那案子一開始就是他奉命調查的。趙新和王遠方在揚州搞出轟動天下的劫獄事件後,馬慧裕被革職拿問,方師爺也丟了差事,回了蘇州老家。後又經人引薦,在一年前進江蘇巡撫衙門當了幕僚,負責刑名。

如今的方敬齋已經被成功策反,情報局對清廷江蘇官場的刺探主要就是透過他來實現的。

電訊室副科長邊聽邊將王長生口述的電報內容記在了電報稿上,隨後讓其過目。王長生看完後做了幾處修改,簽了字,遞還後剛要出門,又停了下來,道:“把三山街的電報給阿林基地指揮部也發一份,收電人是吳中將。”

副科長詫異的道:“阿林基地?”

王長生解釋道:“對!吳中將正在那邊視察,殿下不在,參謀部的日常事務由他負責。”

所謂的“吳中將”,自然就是吳思宇了。北海軍的“五大金剛”劉勝、王遠方、鄧飛、吳思宇、丁國峰現在都是中將軍銜,而像範統、盛海舟他們則是少將軍銜。

如今的吳思宇是“北海軍訓練與條令司令部”的負責人,主要負責北海軍新兵和特戰單位的訓練科目制定,編訂作戰手冊,以及協助趙新對新成立計程車官學校、少年軍校和軍官培訓班進行日常管理,每天忙的腳不沾地。

至於王長生提到的“阿林基地”,則是北海軍在海參崴北部正在建設的新訓練基地。

話說十年前趙新他們去熊島的時候,海參崴是個僅有二十多戶人家的小漁村。如今十年過去了,那裡並沒發展起來,而且隨著漁民們陸續搬遷,已是幾近荒廢。

跟關內以家庭為單位的小農經濟不同,北海鎮搞的是工業化的農業大生產,人口必須要集中,也就是城鄉一體,所以偏遠的小型村落勢必要走向消亡。

說起來外東北適合耕種和漁獵的地方實在太多,光是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加起來就有二十多萬平方公里,如今又將十萬平方公里的遼河平原收入囊中,光是這些土地民政那邊都忙不過來,其他零零散散的區域完全顧不上。

從港口條件來說,鯨魚灣是天然不凍港,冬天最冷的時候也就結一層薄冰,對航行毫無影響。而海參崴是冬天海灣裡面不凍,出了外面還是會凍,走不了船,所以不管是民政還是軍隊方面一直都沒把海參崴當成發展重點。

當初北海鎮創立的時候,趙新他們是以法林河入海口的東西兩岸為中心,向北、東、西三面擴張;西岸是生活區,東岸是工業區。

東岸的最南端是海豚灣軍港和造船廠,軍港東北方的山下是火電廠,正北方是早期的鋼鐵廠、兵工廠等一堆作坊式的工廠區,再往北就是訓練基地。

隨著這些年北海軍的規模越來越大,訓練的新兵越來越多,“法林河基地”愈發顯得侷促。不說別的,參謀部想搞個團級對抗演習都擺不開,每次都要單獨找地方,非常麻煩。

去年夏天的時候,經趙新同意,吳思宇安排人到各地勘測選址,準備換個更大更寬敞的地方。找來找去,負責選址的人最後看中了海參崴北部八岔河子到北蜀砬之間的廣袤區域。

那裡位於錫赫特山脈的南支脈,包含了丘陵、平原、密林、山地、湖泊、河流、海濱各種地形,非常適合開戰新兵和各種戰術訓練。因為其面積足足有六百多平方公里,比“法林河基地”足足大了五倍,搞演習也完全擺的開。

勘測人員在選址的過程中還有個意外的收穫,那就是在海參崴漁村的北部發現了數百公頃的橡樹林,樹齡幾乎都在兩百年以上。這讓海軍方面興奮不已,再也不用大老遠的從東南亞買造船木料了。

出於保密的需要,新基地被吳思宇命名為“北海軍阿林戰術訓練基地”。阿林在滿語裡的意思是“山”,外東北這麼多山,旁人要是僅憑字面推測,打破腦殼也猜不出是哪。

走出電訊室前,王長生抬眼看了下牆上的掛鐘,離天亮還有三個多小時。他這會已經毫無睡意,就不打算回家,於是讓兩名警衛去值班室休息,自己徑直來到了與電訊處一牆之隔的辦公室。

剛一進門,一股熱浪撲面而來,屋裡的土暖氣燒的很熱。王長生進屋後先開啟煤油爐燒了壺水,給自己沏了茶,然後便靠坐在寬大的椅子上,一邊吸嘍著茶,一邊想著袁枚的事。

剛才他看完電報後之所以第一反應要上報給趙新,就是覺得清廷要抓袁枚這件事已經不是單憑情報局的力量就能應付的了。

鎮江那個行動組固然堪稱精銳,可他們只是精於暗殺和搞破壞,並不是正規作戰部隊。十二個人就算把長短武器都帶上,也擋不住江寧城內數千八旗兵的圍攻。更別說隨園還是個沒有圍牆的大漏勺,無險可據。

現在王長生最擔心的,就是跟滿清在江寧大打出手,而由此引發的連鎖反應會對整個江南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明清時代的江南,廣義上指的是整個江蘇,也就是明代的南直隸;狹義上則是指包括蘇州、松江、太倉、常州、杭州、嘉興、湖州、江寧、鎮江八府一州在內的長江下游地區。

作為趙新的心腹,王長生深知自己的頂頭上司對江南不是沒計劃,也不是不想奪取這塊在整個亞洲經濟最繁榮的地區。關鍵是目前北海鎮在攻略江南上最大的困難,除了兵力,還有就是接收人員不足。

根據清廷在乾隆四十五年進行人口普查的結果,當時江南地區的總人口就已經是兩千多萬。如今十五年過去了,考慮到因災荒導致的人口遷徙等因素,三千萬絕對是妥妥的!而北海鎮直到打下半個山東,人口才突破了一千五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