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自從滿清丟了黑龍江和吉林,關內的皮貨和人參價格就一路猛漲。雖然清廷對海商前往安平港貿易的行為採取了默許的態度,但只要不賣給內務府,收的稅就非常重。如今一張上好的紫貂皮在京城的售價高達二十兩白銀,在江南更是翻了一倍。而像一等人參這樣的稀罕物,更是高達五百兩一斤。

永和跟富察善在盛京新開的北海商社裡看到貂皮和人參時,都很驚訝,想不到以往只能被皇家和王大臣享用的物品,竟然堂而皇之的擺在貨架上出售,有錢誰都能買。尤其是當他們詢問過價格,都動了心,想著要是買一些回京再倒手賣了,絕對能大賺一筆。

於是乎,兩人便將攜帶的路費和查家孝敬的五百兩都買了人參和貂皮,如今身上就剩了不到二十兩。

永和還在猶豫,旁邊的富察善卻急了,罵道:「混賬行子!就算要交稅,憑什麼要十兩?」

稅吏低聲道:「大人要是嫌多,就讓小人驗一驗馬褡子裡的貨物。」

「放肆!爺

要不讓你驗呢?」富察善說話間已經揚起了手中的馬鞭,身後等著通關的老百姓一看,都嚇得直往後退。

誰知那稅吏梗著脖子道:「小人家中上有七十老母,下有嗷嗷待哺的娃娃,全家就指著小人的差事。要是不驗貨不繳稅就進城,小人丟了差事不說,一家老小就得討飯去。」

富察善被氣的臉色鐵青,卻又不敢真抽。

「算了算了。十兩給你便是。」

永和不想把事鬧大,回身從馬褡子裡掏了兩塊銀錠塞進稅吏的手裡。那稅吏也知道宮裡的侍衛不好惹,收了錢便麻溜放行。

兩人進了城,沿著朝內大街策馬西行,到了東單牌樓向北轉,穿過燈市口就來到了東安門大街。等到了東華門外,天色已過正午。在向門口值勤的侍衛出示了腰牌後,等了多半個時辰,就見一個太監急匆匆的來到門口,說皇帝召二人前往養心殿覲見。

當兩人跟著太監來到養心殿的東暖閣時,發現軍機大臣董誥也在。

「奴才永和(富察善),叩見皇上!」

「免禮,賜座。董師傅也坐。」

嘉慶看到自己的奶哥哥平安無恙的回來了,心情很是激動,他對總管太監張進忠使了個眼色。後者會意,等兩名太監給永和二人搬來杌子,他便讓殿內的所有太監退下,自己則守在了養心殿的大門外。

眼瞅著太監都出去了,嘉慶終於繃不住了,急聲問道:「此行可否順利?太祖、太宗的陵寢是否安好?」

永和回道:「託皇上洪福,一切都還好。只是,只是汗王宮和盛京皇宮有所毀損,城內民居毀了大半。」

「朕愧對列祖列宗啊!」嘉慶的神情有些頹然,眼睛也紅了。這事他之前從密探的奏報上已經有所瞭解,如今經過永和二人的確認,心裡還是覺得難過。

他這話一出口,屁股還沒做熱的三人急忙順著杌子長跪在地,泥首叩頭。所謂「主憂臣勞,主辱臣死」,嘉慶剛繼位就接了這麼個爛攤子,換了誰也不會好受。

董誥流著眼淚哽咽道:「臣請皇上仔細龍體。事情尚有可為,尚有可為啊!」

嘉慶嘆了口氣,拿起炕桌上的手帕擦了擦眼角,說道:「董師傅不必寬慰朕。如今什麼局面,朕知道,你們知道,滿朝文武也知道。朕就是想不明白,短短十年,我大清竟到了如此地步,連祖宗之地都守不住......罷了,你們都起來坐著吧。永和、富察善,你們給朕說說此行的經過,都見了什麼人。」

「嗻!奴才先略述一遍,有缺失之處就請富察善補遺。」

奏對的事是兩人提前商量好的,永和見嘉慶點頭,便開始了講述:「奴才和富察善是十月初八坐船到的錦州,從馬蹄溝上岸。奴才首先見到的趙逆官員,是一個姓沈的年輕人......十月初九的晚上,奴才便跟著姓沈的到了盛京。奴才們在驛站等了兩天才見到人,不過不是趙逆手下的大將鄧飛,而是一個叫李睿的人。此人官居參謀長,是北海賊負責指揮遼東兵馬的第三號人物。奴才把董大人寫的書信給他看了,他便讓奴才們回去等候答覆。之後又等了四天,這期間姓李的讓人帶著奴才二人去看了汗王宮和盛京皇宮,又去了三處皇陵。到了第五天,那李睿給了奴才一封回信,說答覆都寫在裡面了。因為事涉機密,奴才不敢私自啟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永和說罷,便從懷裡取出信,雙手奉上,一旁的董誥上前接過,用手指捏了一下,確認裡面沒有其他異物,這才放在了炕桌上。

然而嘉慶沒有馬上看信,而是帶著難以置信的語氣問道:「你說你們十月初八到的錦州,當晚到了廣寧,然後第二天早上出發前往盛京,當天晚上就到

了?」

「是。姓沈的帶著奴才二人坐了一輛怪車,那車有四個軲轆,也不用牛馬,有個操縱之人手扶一環裝圓盤便可驅動,其聲轟隆隆就跟打雷一般。奴才也搞不明白北海賊用的什麼妖術,姓沈的說是用的什麼機械代替了牛馬。那車坐上去後跑的飛快,奴才和富察善頭暈的厲害。要不是因為雪天路滑在小黑山驛耽擱了一個時辰,怕是在天黑之前就能到盛京。」

嘉慶想了想,問道:「董師傅,兵部之前的奏報裡,可曾提到過此種怪車?」

董誥沉吟片刻回道:「有兩份奏報裡提到過。三年前,章佳公在他拉多蘭臺率軍迎戰趙逆的時候,就遇到了一種綠皮鐵殼怪車,據說也是不用牛馬便可自行跑動,且能邊行邊開炮。然此等荒謬之事,臣等實在是聞所未聞,只當是帶隊的將官看花了眼,猜測裡面定是有人推動。」

「那麼趙逆手下有多少這樣的怪車?」

「這......臣請皇上恕罪!」董誥一邊叩頭一邊心說我不知道哇!連福康安和阿桂都搞不懂,他一個理學大家就更不明白了。

「此事跟董師傅無關,起來吧。」嘉慶說完,對著窗外沉吟半晌,說道:「朕以前有件事始終想不懂,現在清楚了,怪不得北海賊每打下一地,首先便是拓寬平整驛道。有了那種車,三百五十里,半日便到。唉!難怪......」

董誥瞬間就明白了嘉慶的意思,那就是北海軍的軍需物資為什麼能始終保障無虞。半天就能跑三百五十里,那麼一天就是七百里。這也太嚇人了,有了這樣的後勤供給,再加上北海軍武器的威力,別說福康安和阿桂了,就算福康安他爹在世也沒用。

「聖明無過皇上。不過臣以為,趙逆的這種車只適合在平原廣闊之地使用,到了崎嶇難行的山區或是河道縱橫之處,怕是用處不大。」

嘉慶聞言眼睛一亮,讚許的點點頭道:「這話說的不錯。董師傅,你幫朕看看北海賊在信裡都寫了什麼。」

董誥連忙起身,從炕桌上拿起信,小心翼翼的撕開信封,取出信開啟掃了兩眼,確認內容裡沒有有辱聖聽之語,這才沉聲讀起了來:

「蔗林先生鈞鑒,閣下信中所提事宜,我方已初步同意。談判地點選在錦州府為宜,大家都方便。時間就定在臘月底之前,過時作廢。望貴方早做準備,提前告知談判人員身份、隨員人數和抵達時日,以便安排。北海軍東線司令部參謀長,李睿。軒轅四千四百九十一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