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山屯的關帝廟規模並不大,一進的院子,木製圍欄的院牆和大門,五間開的正殿用木石壘砌,面積差不多有四十多平米;左右配殿都是三間開,分別供奉著土地和山神。

周天柱領著福保等七人走進院內,只見正殿木門緊閉,兩名身穿道袍的人分立左右,其中之一就是之前核查福保的那個傲慢的年輕人。

這人就是劉廷獻的三兒子劉成林。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劉廷獻死後便由他接任教首。不過因為被判流放,劉成林這輩子都沒回到關內,最後在嘉慶二十二年因震卦門出事,清廷順藤摸瓜查到了他,被判就地斬首。至此劉佐臣一脈算是絕了後,再也找不出人當教首。

劉成林對周天柱道:“你先帶他們去山神殿納了香根銀。然後我依次領去拜見老爺。”

周天柱躬身作揖道:“是。”

所謂的“香根銀”,就是入教拜師前要繳納的會費。福保等人跟著周天柱進了左側的山神殿,裡面已經有一個身穿道袍的中年人坐在桌案後,桌子上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本冊子。

眾人在周天柱的指使下,依次走到桌前,報出自己的姓名、籍貫、年齡、住所和引薦人,那道人筆走龍蛇,一一記錄在冊。

每個人做完登記,接下來就要繳納拜師的費用。劉廷獻父子定下的拜師費是每人三十三文,意指“三十三重天”。這筆錢看上去不多,可實際上就是個勾人的由頭,等入了教,想升到能開壇收徒的“全仕”一級,那就得不斷捐錢累積功行。

福保交了錢,正要提著包袱出去,那名執筆登記的道人叫住他,問道:“你那棉衣是要獻給老爺的吧?”

“是。方才外面的人說”

道人不等他說完便打斷道:“一併交給我吧。先入了冊,老爺自會知曉。”

旁邊站著的周天柱幫腔道:“老爺怎麼說你照做便是。”

福保只得將手中的包袱遞了過去,等那人核驗過衣服登入賬冊,周天柱便讓他去院子裡候著。

八卦教的入教儀式是一對一的,而不是像天地會或者後來的小刀會、義和拳那樣開敲鑼打鼓開香堂,講排場。

過了差不多一炷香的時間,正殿門從裡開啟半扇,一個已經完成拜師程式的傢伙走了出來。在他身後,就是之前見過的年輕道人。他目光落在福保身上,招招手道:“你,進來。”

明清時代的白蓮教派別種類繁多,因其地域、教門不同,教規、教義和入教儀式也有很大區別。但有一點基本一樣,那就是要藉助入教儀式,增加教首的權威和教門的神秘感,以實現對教徒的精神控制,令其心甘情願的為教主賣命。

所以當福保縮頭縮腦的走進殿內,就見到昏暗的燭光下,泥塑披紅的關帝像坐於神龕之上,左右站著周倉和關平,一手捋美髯,一手搭在腿上,森森然,巍巍然,微睜的雙目似能洞察人間一切善惡。

神像前的香案旁,一名鬚髮皆白的老道盤腿坐在太師椅上,雙眼閉合,口中唸唸有詞:“.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道不遠人,人自遠矣。蓋大道現在目前,何須外求,只知率性而已矣.”

老道自然就是劉廷獻了,他口中所念的,則是八卦教最重要的寶卷《五女傳道》。民間也有叫《五聖傳道》、《五女老母點化真經》、《五聖宗寶卷》的。

這本“經書”全文不足五千字,比起明清時代其他教派那一堆洋洋灑灑的寶卷,似乎不值一提。但就其影響力來說,卻是其他寶卷所難以企及的。

在另一時空的歷史上,此書自康熙初年直到清末民初,一直在底層民間刊印流傳,清廷雖多次查禁也難以禁絕。影響力之大,可見一斑。

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對《五女傳道》這本書感興趣。好吧,這是一本夾雜了釋道儒三教理論,同時又講述瞭如何修煉內丹、追求長生不死之法的大雜燴,也可以說是八卦教這個古代傳銷組織的產品庫。

書中假借一對名叫常修和單氏的夫婦,平日裡禮佛虔誠,一心為善。某一日,常修為了尋訪長生大道,告別妻子,走到山野偏僻之處見一茅屋內光明大作,便前去拜訪。他發現裡面有五位農家婦女在紡紗織布,實際上這五人是觀音、文殊、普賢、白衣、魚籃五位菩薩所化,因常修平日心誠,特在此等候點化。

按說佛教菩薩出馬點化世人,怎麼都該講佛法吧?可在《五女傳道》裡,五位菩薩說的卻是儒家和道家內丹派的東西。比如劉廷獻剛才嘴裡唸的,就是來自《中庸》開篇的幾句。

明清時代秘密教門無不鼓吹三教歸一甚至萬教合流,經卷中也雜糅著大量的儒、釋、道的思想。這事聽上去簡單,實際撰寫的難度相當高,除了要熟讀四書五經,還要對道藏和佛經有廣泛涉獵,具備一定的知識素養。

別看是大雜燴,書裡的內容還是有真東西的。要知道古往今來大量的歷史事實證明,任何一門教派要想實現對底層的控制,僅憑虛幻飄渺的言辭是沒用的;它要有引人入勝的教義,還要有令人篤信並追求的內在力量。《五女傳道》就具備了這個特質。

僅以民間武術為例,從這本寶卷裡,先後演化出了五手、長壽拳、杜家拳、離卦拳、神拳、五步神拳、老紅拳、大洪拳、八卦拳、長壽拳、先天無極道聖拳、義和拳(梅花拳)。

至於咸豐時期董海川創立的八卦掌,據說是在安徽九華山得遇“雲盤老祖”所學。嘿嘿,姑妄言之,姑妄聽之吧!

進到殿內的福保在劉成林目光的示意下,跪在了劉廷獻面前的蒲團上。此刻劉成林從香案上拿過一張寫滿字跡的黃紙,聲音低沉的說道:“我念一句,你照著念一句,聽明白了嗎?”

“小的明白。”

“磕頭禮拜焚香燭,四十八願度眾生,無緣不度,無願不從,有願領受,一泗天下。求法以後,如有犯戒,中途悔改,洩露教中真言功法等,一不連累聖帝老爺,二不連累引進,三不連累同門,自作自受,自修自得。諸般十八層地獄,自認一願為證。傳授心法,輕傳匪言,洩漏至理,陰誅陽滅,將此身化為膿血,入水水中死,入火火中亡,強人分屍,天下厭之。”

劉成林所念的東西叫《皈依化願》,乃是八卦教入門的必備程式。不光是八卦教,有清一代所有秘密教門在拜師的時候都有類似的東西。新人透過賭咒發誓,強調入教是個人自願,將嚴守機密,出事不能連累他人。

昏暗的燭光、威嚴的神像、唸唸有詞的“得道高人”、指天對地的發誓,如此種種,都給入教儀式蒙上了一層神秘色彩,也為教徒入教後的痴迷埋下了伏筆。

事實上八卦教還有個特點,就是具有幫會的性質。誰要想洗手不幹,會受到嚴厲的處置,輕則鞭撻,重則處死。這也把那些意志不堅定的教徒的後路堵死,只能死心塌地跟著幹。

劉成林不愧是自小系統學習過的,他的聲音雖然低沉,卻抑揚頓挫極具穿透力,所以福保跟著念絲毫不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