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聯合收割機的轟鳴(第2/3頁)
章節報錯
舒亮緩步走上城牆,他身穿石青緞底、中裹鐵葉、外布銀釘的棉甲,要掛寶刀,腳上蹬著一雙粉底皂靴。
在甲冑的左右護肩、前胸和左右襠處各繡有團蟒一裳,護肩接衣處用鐵葉連線,飾以金龍。
護肩、左右腋甲和身甲連線處的絲絛也全是石青色。真是要多威風有多威風,就是有點捂得慌.....
“參見大軍門!給大軍門請安!”城牆上眾人呼啦啦跪倒一大片,其中既有手持鳥槍的甲兵和炮手,還有拿著弓箭、長槍、順刀的旗丁壯勇。
舒亮鐵青著臉,單手捋須,從鼻子裡發出
“哼”的一聲,心說等會再收拾你們,非得找幾個倒黴蛋打軍棍不可。他走到城牆邊,從親兵手中接過二尺多長小臂粗的千里鏡,拉開後順著伯麟手指的方向定睛看去,頓時就嚇了一跳!
就見在盛京城西邊一望無際的田野上,幾臺大型收割機正在發出陣陣轟鳴,隔著幾里地清晰可聞。
在這些收割機車頭靠下的位置上,有一個幅面寬度為五米的六齒滾筒式割臺;隨著收割機以五公里的時速不斷前進,所過之處轉眼就只剩半尺高的秸稈。
突然,舒亮注意到一臺收割機在收割完一壟高粱後停住不動,隨後前面的割臺緩慢上升,這時他才從千里鏡的視野裡看見
“巨鏟”被塗成了紅白兩色。當割臺升高到一米左右的位置,收割機便徑直開上了田地旁邊的土路,停在了幾輛四輪大馬車旁。
那些馬車都是由四匹馬拖動,車廂位置圍了一圈四五尺高的壁板,就跟個方桶似的。
此時那收割機從頂部向外甩出一根粗長的白色管子,開口向下,正對著第一輛馬車車廂。
正當舒亮不明所以之時,就見紅褐色的未脫殼高粱如瀑布一般噴湧而下。
片刻之後,那馬車似乎是裝滿了,那根白管子也停止了噴吐,隨後又轉向後面的一輛馬車車廂。
等三輛馬車全都裝滿高粱,收割機這才掉頭回到田頭的位置,放下割臺,繼續著之前的操作。
“這!”舒亮眼睛瞪的溜圓,嘴巴張的老大,整個人都不好了。身後的伯麟道:“大軍門,那東西只消一盞茶的工夫,就能收十畝高粱。”另一側的城門守將也唯恐天下不亂的道:“標下讓人盯著看了好一陣,那些怪物才出來一個多時辰,幾百畝高粱都被收走了。”十畝!
!幾百畝!!!舒亮早就聽說過北海鎮擅用機關器械。旁的不說,單是一條雷神號就是盡人皆知,令無數人歎為觀止。
但是北海鎮在農事上大量使用機器都是風傳,真見過的沒幾個。今日一見,簡直駭人聽聞!
身後的伯麟輕聲道:“大軍門,不光是這裡,北門和東門外也有!”
“走!去看看!”舒亮帶著手下轉身就走,此刻的他再顧不上懲罰那些看熱鬧的人了。
等去了城北和城東,果然如伯麟所說,而且效率和之前看到的完全一樣。
期間他又接到南門守將派人來報,說渾河南岸也有數臺巨大的收割機器。
舒亮聞言後頓時感到一陣眩暈,隨即被親兵攙扶著上馬,臉色已是難看至極。
別說高粱了,現在連秸稈都沒得搶,就給留了半尺高!北海賊這手可真夠狠的啊!
由於北海軍參與圍困盛京的部隊只有六個團,滿打滿算才一萬五千人,即便算上支前民工也還不到三萬,這麼點人就算全部上陣,想要在短時間內用鐮刀將幾十萬畝高粱全部收割入庫是根本不可能,再說後勤那裡也沒那麼多鐮刀。
為了好好震懾一下盛京的十幾萬滿漢老百姓,也為了拿下遼東後大力發展農業,趙新在開啟原之前就從富爾丹城調了二百多名駕駛員和維修工到威遠堡。
部隊拿下鐵嶺後他專門回了趟富爾丹城,將年初新買的三十多臺收割機帶了過來。
與此同時,後勤部在開原、鐵嶺兩地招募大批木匠和鐵匠,讓他們按圖紙,以流水線的方式打造上百輛四輪大馬車。
雖說過程大費周折,可最終呈現出來的場面和結果還是令他很滿意。今後遼東地區的主要作物還是以高粱和大豆為主,趙新可不會頭腦發熱到把高粱地都鏟了改種小麥,那麼做純屬腦袋被門擠了。
就算統一天下,他要做的也是先保證老百姓吃飽。農業社會的中國曆來是個自然災害多發的國度,年年都需要調撥糧食救濟。
再有就是北海鎮以後至少要招募幾十萬人治黃治淮,這麼多人的口糧關內根本供不起,只能從關外調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