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他也很清楚,從75毫米跨越到105毫米可絕不是把炮管子變粗那麼簡單,此外炮彈問題始終是擺在軍工聯合體面前的一座大山。

製造炮彈跟子彈不同,子彈的彈頭和披甲工藝都是透過機器自動完成,炮彈則是要從製造鋼坯開始,前後歷經三十多道的機加工,然後才能進行火藥和藥筒的裝配。

這中間除了車床、刀具、夾具、量具統統要自行製作,連加工用的油基切削液供應系統也要自行製造。切削液和凡士林都屬於大規模消耗品,必須得自己製造出來才行,光靠趙新買那錢得海了去。

於是從三年前開始,趙亮領導的軍工聯合體就開始挖空心思的研究如何翻越這座大山,另外張波的石油系統和方華的化學實驗室也開始著手油基切削液和凡士林的生產。

趙新在買炮彈樣品的過程中,意外的搞到了一份20世紀初期生產炮彈的影像資料,這讓趙亮大喜過望,於是便讓兵工廠的一大群技術工人天天看,一點一點的分析其中每一個步驟和使用的車床工具和夾具,確定工序步驟。等大家看的差不多了,趙亮又把這些工人分成了不同的加工組,專門鑽研各自的工序。

從1790年秋天開始,軍工聯合體便在外東北各處選址,最後選定了伯力鎮西北部的完達山下。選在這裡一是地勢平坦,二是交通運輸方便,黑龍江的支流庫魯河也離得不遠,春秋兩季可以走水路運輸。

到了1791年春天的翻漿期結束,炮彈廠、火炮工廠、引信工廠和總裝廠的建設便破土動工,同時修築的還有一條從伯力到這裡的短途鐵路和公路。

四間工廠差不多用了一年多的時間才全部建完,並安裝好諸多裝置,電力系統的人也配合著從鋼鐵廠的配套電廠拉出一根專用的供電線路,建設了一座配電站。等工廠可以入駐使用了,趙亮那邊的工人也做出了第一批加工用的夾具和量具。這之後就是一次次的試,一次次的失敗,關鍵是工件的加工精度,差一毫米都不行。

炮彈廠那邊忙著攻克大山,鋼鐵廠和火炮廠也是各有重任。什麼電渣重熔、中碳鎳鉻鉑合金鋼、身管自緊、拉膛線、鍍鉻等等。雖說電渣重熔爐、用於鏜孔的大型鑽床和鏜床都有相應的裝置,問題不算大,可身管自緊和膛線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

趙亮採取的做法是掛羊頭賣狗肉,以某個不發達國家中間商的名義,從國內某廠定製了兩套五千噸的鋼管水壓機,花了趙新大幾百萬。至於膛線機就只能自行製造,參照槍管膛線機等比例放大,裝置材質和刀頭肯定是不一樣的。

相對其他三座工廠而言,總裝廠是安全標準最高的地方,除了高標準的警衛,還要遠離三座工廠,工人們一律身穿白色防護服,佩戴防靜電手套和防毒面具。工廠內部還安裝了離子風機和離子風棒,用以消除靜電;要知道靜電會使空氣中的爆炸性微粒被引爆,真不是鬧著玩的。

就這樣,北海鎮這些年培養出來的上千名技術工人吭哧吭哧幹了兩年,鋼鐵冶金、化工、石油等部門通力合作,終於在1793年的冬天製造了出了兩門合格的105毫米榴彈炮和第一批105*155高爆彈。

按照趙新的意見,只要兩千發試射無事故,這款火炮基本就算仿製成功了,然後就可以批次生產,進行換裝。

進入五月,北海軍開始了新一輪的人事變動,為此趙新斟酌了好久。總得來說,除了西線部隊,所有擔任團級主官兩年以上的軍官都做了變動。

雖然主官調動會使部隊的官兵磨合至少要花半年時間,但為了在軍隊內部避免產生山頭主義,這事趙新必須得做,而且還得堅持不懈。按照他的考慮,這次人事調整後直到部隊入關,就基本不動了。

根據北海軍司令部的命令,盛海舟和趙久藏兩人終於離開了平施城——也就是以前的“葉尼塞斯克”。前者這個有名無實的北海軍參謀長將被調往膠東,接替魯壽山全面負責指揮山東方面的作戰任務。

負責接替久藏前往平施城的,是原步兵十九團的團長楊忠明。十二團團長周和尚被調往赤巖城,與楊忠明一起,一南一北,協助哥薩克酋長國與沙俄的作戰。

駐守在烏里雅蘇臺的虎吉和米士朗也被調回,接替他們倆的是副團長曹超和副政治委員。之前曾擔任他警衛連長的尹兵衛被調往庫倫,升任團長。

在東線部隊也就是盛京方向進攻部隊的主官配置上,趙新計劃讓米士朗升任旅長,率領四個團,負責從長春到昌圖的攻擊方向;潘秀成從琿春方向調離升任旅長,率領三個團,負責昌圖到威遠堡門的攻擊方向。

魯壽山去琿春,升任守備旅的旅長,除了要穩定新到手的圖門江一線,同時還負責從長白山方向對盛京的側翼進攻。

陳繼山,這個最早擔任趙新警衛連長的高手之高高手,從墨爾根城調往吉林烏拉,擔任守備團長。

李睿的職務提升一級,出任東線部隊的參謀長,鄧飛不在的時候,代理負責一切日常和緊急作戰事務。

除了主官,各團的政治委員、副手也一律做了變動。所有升職的軍官們都會先回富爾丹城報道,然後參加由趙新主持的軍官培訓班,然後才能履職。

趙新這個費腦子啊!軍隊這塊他不想放權,是以根本沒人幫他。既要考慮每個人的性格特點、從軍履歷,又要考慮到每個人的派系,一大堆人事檔案讓他看的頭暈腦脹。

等他好不容易把調整方案做好,正揉著酸脹的太陽穴時,書房外傳來了敲門聲。

“進來。”

門無聲的開了,阿妙端著裝有參湯的托盤走了進來。

趙新習慣性的接過碗,喝了一口,滿意的點點頭,正準備問問晚上吃什麼。就見阿妙小臉泛著紅暈,一副想說又猶豫的樣子。於是他便隨口問道:“怎麼了?”

“唔過了這個月.”

“嗯?你想說什麼?過了這個月怎麼了?”

“過了這個月,我就十八了。”阿妙越說聲音越小,臉色漲紅,腦袋也低垂下來,手指摳著托盤的底部。

“哦。想要什麼禮物?”趙新不以為意的點了點頭。過了一會,他突然反應了過來,一拍腦門,大聲道:“哦!!瞭解瞭解!”

阿妙又羞又腦的道:“你瞭解什麼?”

趙新嘿嘿一笑,放下碗起身,走到桌子對面,俯身輕輕環住了對方的纖腰.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