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六章 初到安平港(第2/2頁)
章節報錯
哦,合著跟滿清走私銅錢就是八百多文一貫,跟我們就按一千文,想什麼美事呢?八百文折一兩,愛要不要!
要知道這可是八千萬枚銅錢啊!就算是每兩多換一文,那也是十萬枚錢,按照李朝230枚折算一貫的價格,就是好四百多兩銀子的出入,要是多出兩百文,那就是八萬多兩白銀。
之後北海鎮造幣廠馬力全開,足足用了兩年時間才全部交付。期間趙亮還帶著工人仿照世界上第一臺“肘動式壓床”的圖紙,先後生產了二十臺鑄幣機,其中有五臺還被運到了柑欞澳的北海軍基地,幫助阮福映製作銅錢。
大量銅幣的輸入,極大的緩解了李朝因制錢不足造成的貨幣壓力,而國王李祘有了錢,便啟動了“水原華城”的建造計劃。順便說一句,水原華城的設計者,恰好就是林若愚的好友丁若鏞。
此時在一條廣船的甲板上,和府的二管家馬八十三恭敬的對身前一人道:“二爺,這裡便是安平鎮了。”
“唔,真熱鬧啊!”
說話的是一個不到四十的中年人,身著一件藏青玄狐風毛小羊皮袍,外頭套著滾繡珠金線鑲邊玄色寧綢巴圖魯背心,頭戴海獺皮帽子,面色白淨,唇上兩撇小鬍子,修剪的整整齊齊,看上去竟跟滿清第一號重臣和珅有幾分相似。此人正是和珅的弟弟,現任鑲藍旗漢軍副都統、兵部右侍郎的和琳。
他這次來,可不是偷偷和北海鎮拉關係的,而是受了乾隆的密旨,按照趙新和清廷達成的協議,前來接收一批支援福康安入藏的軍需物資,之後還要將其押運到西寧。
原本北海鎮方面的提議是將物資直接送到大沽口,劉全直接就給否了。開什麼玩笑!大鐵船要是再來,皇上非得砍他腦袋不可。
三條船停靠到位,一名港口辦公室的人和兩名持槍的警衛隨即走上甲板,然後便開始詢問。和琳就在一旁聽著看著,也不插話,等馬八十三掏錢的時候,就見他從錢袋裡數了二十枚“一元”面額的北海銀元,對方收了錢便開始寫單據。
和琳這時注意到,北海鎮的入港手續跟朝廷的海關完全不同,既無信牌,也無蓋著大印的商照,而是在一個尺許長、半尺寬的淡綠色紙上進行登記。那上面有許多用黑線畫好的大小不一的格子,前面標記著船隻噸位、船長姓名、貨主姓名、水手人數、乘員、停留天數、貨物種類等等事項,登記的人只需填寫在相應的空白位置即可。
不過讓他驚奇的還在後面,登記的人用的筆並不是毛筆,而是一種從未見過的“硬頭筆”;等登記完畢後,又讓馬八十三在表格的左下方簽了自己的名字。
當和琳以為對方會把淡綠色的紙撕下來交給己方的時候,就見那人將淡綠色的紙一翻,下面居然還有一頁淡紅色的紙,上面的內容和前面的一模一樣,而且已經有了字跡,甚至連簽名都有,只不過是淡藍色的。
港口辦公室的人這時將那簾紅色的紙齊根撕下,遞給了馬八十三,然後便和警衛一同下船了。
等北海鎮的人走了,和琳立刻問道:“馬管事,這是什麼道理?”
“二爺,這叫‘複寫紙’,具體怎麼弄的,奴才也不清楚。跟北海鎮打交道久了您就知道了,好多事都透著一股子邪性。”
和琳拿過那頁複寫後的登記表打量半天,心中的震驚無以言表,北海鎮居然連這種事上都有秘法,實在深不可測。不過話又說回來,有了這個“複寫紙”還真是方便,要是沿海的各處海關乃至一些火票單據也能如此辦理,那可真是省了不少文牘事務。
不過他很快又否定了這個念頭,細看上面的筆劃痕跡,和琳覺得除了紙,想必那種硬頭筆也很重要。而大清治下用的都是毛筆,即便有了這樣的紙恐怕也夠嗆。
他想了想又問道:“就交了二十塊銀元,再無旁的了?”
馬八十三道:“回爺的話,確實就這麼多。此地沒有咱那邊的船料費(按商船的梁頭大小收費)和商稅,只設了什麼碼頭費、檢驗檢疫費、驗貨費。也正是因為此地關閘費用便宜,很多做海貿的人都會來。”
和琳聽了愕然,他掃視著港口上的各種設施,尤其是一里外的那座三層的高樓,心說就收這點錢能幹什麼用?於是追問道:“那雜項呢?就沒有官吏勒索?”
“雜項也是沒有的。聽說之前有差役曾跟船主勒索額外費用,結果很快就被擼了差事,還貼出了告示,說是把那人流放到了苦葉島去了。”
“哦?!”
馬八十三抬手一指不遠處的港口辦公室道:“那門口就設了個投稟貼的木箱,誰都可以投。”
“呵呵,那不過是表面功夫罷了。草頭百姓,有幾個識字的。”
和琳的不以為然其實沒錯。隨著北海鎮的攤子鋪的越來越大,內部腐敗問題已經開始滋生。所謂“千里來做官,為了吃和穿”,不光是讀書人,就是大字不識的百姓也都是這麼想的。
民政部和貿易部下設了大量的“辦事員”,這些人在老百姓眼裡就是官。當北海鎮渡過了篳路藍縷的幾年,一統天下之勢愈發明顯,辦事員們的官派也越發足了;“吃拿卡要”雖不敢明目張膽,可私下乾的已經不在少數。甚至還有人拉幫結派,以求在“新朝”一飛昇天。
另外這幾年北海鎮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不少官員開始對“不能娶妾”的法律心生不滿,中下級民政官員裡,已經有人在偷偷養外室了。
針對這種情況,於德利在和趙新等人商量後,決定建立一支專門的肅貪隊伍,類似於另一時空的“XX公署”;這個機構將直接向趙新、陳青松和他組成的“三人委員會”負責。
這些情況其實趙新都知道。他一直隱忍不發,就是不想什麼事都是自己挑頭。北海鎮既是他的,也是大家的;如果什麼事都是自己挑頭,那早晚會被累死。
馬八十三在辦完進港手續後,並沒有急著下船,而是讓一個手下拿上拜帖前往安平港的“衙署”投送。朝廷和北海鎮交接物資的事,絕對不能傳出風聲。
天黑在船上吃過飯後,兩輛四輪馬車悄然駛入了港口內,和琳、馬八十三、以及兩名護衛登上了其中一輛。半個小時後,他們便在安平港軍營外的一間院落裡,見到了北海鎮方面派來的人。
“和大人,你好,我是負責這次物資交接事務的,我叫孔紹安。”
“孔先生,久仰久仰!在下和希齋。”和琳一邊拱手行禮,心說北海賊大頭目的名字他差不多都知道,沒聽說有個姓孔的啊。
站在和琳面前的,是一個看上去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穿著一件沒有軍銜的北海軍軍服,面白無鬚,還戴著個十分精緻的無框眼鏡。
甭說了,這位也是個穿越眾,之前在電廠專案裡負責集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