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九章 奴隸也配有姓氏(第2/2頁)
章節報錯
雲巖道:“留下來吧,跟著我們幹。”
席日勾力格搖搖頭道:“我額娘都五十多了......”
“家裡就她老人家一個?”
“還有個弟弟,比我小五歲。”
“那不結了。留下來幹兩個月雜活,每天三頓管飽不說,一個月給你五十斤麵粉當工錢,還能給身衣裳。要是能幹到入冬前,再給你一頭羊。”
席日勾力格怔怔的看向雲巖,臉上露出了難以置信的神情,而周圍的俘虜們也都愣住了。一天三頓,還發衣裳,一個月五十斤麵粉還給頭羊,而且就幹雜活,天底下能有這樣的好事?
一個俘虜使勁掐了自己大腿一下,傳來的疼痛表明這絕不是在做夢。
“咋樣?幹不幹?”雲巖拍了拍席日勾力格的肩膀。
席日勾力格身後的一個俘虜道:“雲兄弟,你說的是真的?不用我們幫你們賣命打仗?”
“呵呵,你覺得我們需要你們幫著打仗麼?”
“呃......”那俘虜聞言一怔,隨即又尷尬的笑了。
席日勾力格終於帶著遲疑緩緩的點了下頭,沉聲道:“那我幹。”
“算我一個。”
“還有我。”
於是乎,負責宣傳的北海軍連遣散費的標準都還沒說呢,二百多名俘虜已經成了北海軍後勤部的一員。他們將被打散安置,主要負責照料那些拉車的駑馬,還有的則負責幫著跟牧民買羊買牛,幫著各部的炊事兵挑水劈柴等等。
7月26日這天,擔任先頭部隊的十二團率先啟程南下,向著六十里外的布庫克臺站進軍,緊隨隨後的是15輛裝甲車和一個騎兵營和相應的後勤隊。後續部隊將在七月底之前全部啟程,屆時庫倫這裡將只會留一個守備營。
從圖拉河臺站到溝通烏里雅蘇臺和內蒙的關鍵節點賽爾烏蘇臺還有900裡的路程;按照部隊每天六十里的行進速度,得十多天才能到。
先頭部隊會在沿途抵達每一座臺站後,先要進行馬匹餵養、修整等一些工作,然後就是等第二天後勤隊趕到後,重新補給再次出發。這時後勤部隊就得忙著整修臺站,建造倉庫、工事、搭設電臺,以迎接後面大隊人馬的到來。
劉勝考慮的很清楚,眼下最重要的並不是行軍速度,而是要保證交通線路的安全,牢牢控制住每一座臺站,穩紮穩打。
要知道臺站線可不僅是軍用,商路也同樣要走。只要卡住賽爾烏蘇臺,將晉商們隔絕在四百里戈壁之外,北海鎮就算控制了通往西、北兩個方向的商貨通道。等到了入秋的時候,不管是土謝圖汗部、車臣汗部、亦或是三音諾顏乃至唐努烏梁海,都會變成熱鍋上的螞蚱,乖乖的去庫倫或是恰克圖和北海鎮做買賣,以準備過冬的物資。
現在再來說說西線的那支“南下支隊”。
自7月5日從赤巖城坐船出發後,經過了六天的航行,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就是阿穆哈拜商的那座俄軍城堡,它也是沙俄在葉尼塞河上的第一座大型軍事堡壘。阿穆哈拜商是清廷方面的稱呼,沙俄人稱其為“阿巴坎”。
由於所有從葉尼塞河下游來的船隻都要從城堡下經過,不出意外的,“南下支隊”必須要打下這裡,以免連後路都被人抄了。
雖說俄國人把城堡修的高大巍峨,戒備嚴密,可木製的材料如何也抵擋不住北海軍炮彈的轟炸。當五門架在平底船上的迫擊炮在連續打出了五十多發炮彈後,駐守在城堡內的俄軍和徵召來的壯丁已經是死傷遍地。還不等地面部隊發起進攻,本地的駐軍長官已經打出了白旗,並出城投降。
率領“南下支隊”的虎吉為了不耽誤時間,通知了阿巴坎的駐軍司令和行政長官,命令他們必須在7月底之前,前往赤巖城辦理受降事宜,並等待當地駐軍長官的發落,否則等待他們的將是北海軍的再次轟炸。
之後“南下支隊”再次出發,將沿途的多個俄軍據點逐一拔除,等他們穿過薩彥嶺的峽谷,一路艱辛的抵達克木克木齊克時,時間已經來到了7月底。
北海軍在唐努烏梁海地區的突然出現,讓在這裡放牧的蒙古人目瞪口呆,他們還以為是羅剎人攻進來了。由於唐努烏梁海各札薩克的大部分箭丁都被徵召去了烏里雅蘇臺,於是導致北海軍過了邊境後,除了沿途不多的卡倫哨所,幾百裡都見不到蒙古騎兵。
當船隊一路向東,越過了甕袞山,進入了薩拉吉克烏梁海旗的領地時,蒙古人這才終於反應了過來,三千多被臨時徵召的牧民組成的騎兵,在各部札薩克臺吉們的率領下,從四面八方圍了過來。
問題是現在正值降水季節,作為葉尼塞河上游的華克穆河由於支流眾多,水量豐沛,北海軍的平底船航行毫無問題;最要命的是喀爾喀蒙古人除了少量的小漁船外,根本沒有大船。那些陸續趕來的蒙古騎兵們一開始駕著小船,甚至聚在河道兩岸朝船隊放箭,可隨後從船上射出的子彈很快就將那些騎兵打的抱頭鼠竄,漁船也都被火箭彈給打沉,讓領隊的臺吉們氣的直跳腳。
不過當船隊順著巴爾吉河向南,越過了特里泊湖五里後,便再也無法前行。虎吉當即命令部隊棄船登岸,在嚮導的帶領下,以急行軍速度朝巴彥布拉克進發。
此時身後追趕的蒙古人騎兵距離他們僅有兩天的路程,而滿清從烏里雅蘇臺派出的準備走恰克圖西線軍臺抄襲北海軍後路的兩萬人馬也在此時剛完成集結,正朝著巴彥布拉克前進。
於是,一場雙方原本都抱著抄後路的打算,但是卻始料未及的大戰便在特斯河的谷地上拉開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