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當年蟬脫無人知(第2/2頁)
章節報錯
“小民先給殿下說件往事吧......”隨著葉佔榮的講述,一場發生在140年前的舊事浮現在了趙新眼前,由此他也瞭解到了前明末代趙王一家不為人知的秘密。
明末清初的永曆時期,前明的那些皇親貴胄紛紛南逃至廣東各地,其中末代趙王朱由棪和滋陽、興化、忠信幾位郡王來到惠州,設行宮於府城內的泌園和兼園。實際上這兩處宅院都是惠州葉家的產業。
泌園的主人叫葉維城,字宗翼,號猶龍,晚明兵部尚書葉夢熊的孫子,世襲錦衣衛,前明宗室洪陽侯的外親。葉佔榮的祖父就是葉維城的庶子。
永曆四年(1650九月,清兵圍廣州,陷惠州,南明惠州總兵黃應傑、道臣李士璉、惠州知府林宗京等見大勢已去,隨即攜前明趙王朱由棪等諸王投降清軍。
黃應傑等獻城降清後,便開始肆無忌憚的誅殺前明諸郡王及其家屬。由於垂涎諸王妃的姿色,興化王妃龐氏被營將王世槐霸佔,她將四歲的女兒絞死併為丈夫立牌位,然後以衣帶自縊;忠信王妃鄭氏被道臣李士璉佔有,寧死不從,伺機自縊身亡;滋陽王妃被總兵黃應傑搶去,誓死不從,黃應傑怕她逃跑,遂裸其上衣,囚禁密室,最後王妃乘黃應傑不備,析下衣為縷引頸自盡。
上述這些事在正史或是前人筆記中都可以查到,偏偏那位趙王妃卻是毫無下落。在另一時空的現代,有些學者根據考古發現,猜測趙王妃可能是逃去了崇道山上的準提閣,投井自盡,然而井內並無屍骨。
“......據小人的父親所說,當年趙王妃身懷六甲,被曾祖猶龍公救出,在內宅的地窖裡躲了大半年,中間還生下一子,王妃為其起名為朱慈圭。”
葉佔榮說到這裡,抬眼看向趙新,見他面無表情,咬牙硬著頭皮繼續道:“廣州陷落後,黃應傑率軍離開惠州,曾祖猶龍公見時局稍緩,便讓祖父所南公一家攜王妃出海來安南,自此定居會安。十餘年後,世子長大成人,期間祖父遍請會安城中同樣逃難至此的讀書人盡心教導。”
趙新坐了好半天,屁股都麻了,起身走了幾步,隨即問道:“然後呢?”
“永曆十六年(1662),國姓公收復臺灣的訊息傳到會安,王妃便讓所南公帶她們母子二人前去投奔。誰知五月初三抵達安平外海,突然波浪衝天,雷震電閃,如山崩地裂,當時船就翻了。事後才得知,那時國姓公已經快薨了。所南公好不容易找了塊木板死死抱住,這才倖免於難,第二日才被衝上岸,卻發現了王妃的屍首,世子卻是蹤跡全。這根鳳簪,就是當時王妃身上僅剩之物無......”
葉佔榮說到此處,已經是涕淚橫流。他從椅子上向前一滑,當即跪倒在地。趙新連忙讓一旁的葉成相將父親扶起來,等葉佔榮哭的差不多了,這才聽他繼續說下去。
之後的事就是葉佔榮的祖父原想要報官,誰知到了安平鎮才知道鄭成功已死,隨後鄭經便發動政變,自稱延平王,率軍從金門攻打臺灣。一時間臺灣各地都是亂哄哄的,葉佔榮的祖父便只得斷了找鄭氏求救的念頭。
他先是在海邊尋了個僻靜之處將趙王妃掩埋,等好不容易坐船回了會安後,又帶人來到臺灣安平,將遺骸起出,帶回會安下葬。葉佔榮的祖父並沒有把那根鳳簪隨葬,他當時想的是萬一找到了世子朱慈圭的話,也算是個念想。
趙新聽完整件事,心說好傢伙,原來前明末代趙王還真有後人。自己當初心血來潮,在寧古塔城下打了一回“明”字旗,居然牽扯出這麼多麻煩事!早知道打死他也不這麼幹。
想到這裡,他猶豫了一下問道:“請問令祖父如何稱呼?”
“上字諱季,下字諱思,號所南。小人家在會安的住處便是取自祖父的號,稱‘所南堂’。”
“王妃埋在何處?”
“會安城西十里,祖父當年專門尋了塊風水上佳之地,將周邊二十畝地盡數買下,又安排了佃戶居住在附近,以便看護。”
趙新點點頭,他想了一下,隨即目視葉佔榮父子沉聲道:“這件事,出你父子之口,入我之耳,再不可對外人提起。”
葉佔榮一臉不解的道:“這是從何說起?如今殿下您連番征討,攻克順化,正應廣傳威名。要知道不管是會安還是這順化城外皆有明香社,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是當年遺臣之後啊!”
“明香社?那是什麼?”
葉成相聽到父親的嗓子都有些沙啞,於是連忙幫著解釋。
原來在明末清初之際,大量躲避戰亂或不願事淸的明朝遺民遺臣移居會安與順化地區,這其中就包括了後來去了島國的朱舜水。
當時的阮氏政權將這些南逃的華人集中安置,並允許他們建立特殊的行政組織明香社。
在葉成相的口中,眼下的“明香社”已經不是單純的明朝遺民了,這一百多年裡,那些在安南出生的華人以及混血後代聚居的村落也被稱為“明香社”。他以前聽爪哇來的華人客商說過,這樣的村社在爪哇和呂宋也有。
安南最早的明香社正是建於會安,創始人被稱為“十老”和“六姓”,他們被尊為明香前賢。其中“十老”來自於浙江和福建,分屬孔、顏、餘、徐、周、黃、張、陳、蔡、劉等家族;“六姓”則包括了魏、吳、許、伍、邵、莊等。
早期的明香人在入籍安南的同時,非常強調自身的“華人”與“明朝遺民”的身份。為維護其群體特徵,而不至於被當地的族群迅速同化,他們建立了相應的祠堂、廟宇來增強群體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比如去年在柴棍新建的嘉盛明香會館,供奉的就是供的是從朱元璋到崇禎的神位。內有楹聯寫的是“恥作北朝臣綱常鄭重,寧為南國客竹帛昭垂”。
而會安的祠堂則是設在大唐街上的澄漢宮也就是關帝廟。不過雖然會安的“明香社”和“大唐街”連了在一起,但實際上二者的性質完全不同。前者是商人聚集區,滿清治下的商人都是以“洋商會館”為中心,供奉媽祖;而後者則是移民團體,有商人也有其他行業,且已成為安南治下的編戶;葉佔榮一家就是如此。
趙新想不到安南還有這麼一個群體,至於能不能為北海鎮所用他還得再想想。於是他沉吟片刻,對葉佔榮父子道:“二位,明亡至今已經一百五十年了,承緒已絕......”
葉成相詫異道:“可殿下您不是起兵抗清了麼?”
趙新搖頭道:“我其實也是先有抗清之舉,後來才從父親那裡知道了自己的家世。二位要知道從我祖父時候起連姓氏都改了,目的無非是為了避禍。如今北海鎮已經數敗滿清大軍於關外,更不需要再舉前明旗號。更何況北海鎮自有一番體制,跟滿清和前明都不一樣。”
看到趙新一臉堅決,葉佔榮父子也不好再說。談了這麼久,三人都有些累了,父子二人隨即告辭,臨走前將鳳簪和木匣子也留了下來。
然而當葉家父子回到自己的船上,進了船艙後,葉佔榮低聲對葉成相道:“這個趙王......是假的。”
葉成相大驚,急忙低聲道:“父親為何這般說?”
“你啊,還是太年輕,這趟幸虧我跟來了。”葉佔榮看著搖曳不定的油燈火苗,幽幽道:“不過,他也是真的,必須得是真的!”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