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化皇城遇襲,在安南可是石破天驚的大事。而隨著北海軍的大船在順化港外停泊的時間越來越久,相關訊息也如同插上了翅膀,順著驛道向著承天府各地以及南北兩側的廣治府和廣南府迅速傳播。

就在順化皇城遭到炮擊的四天之後,在距離順化兩百多里的會安城內,一群來自浙、閩、粵的中國商人不約而同的離開家門,聚集到了秋湓河畔的洋商會館。

從前明萬曆年間開始, 隨著會安港的興起,中國東南沿海的華商掀起了赴越貿易的高潮,由此也帶來會安華人社群的形成。到了十七世紀中期,會安“大唐街”上的華人群體已經頗具規模。這其中既有南下淘金的閩粵浙商人,也有在明清變革之際南下避難的明朝遺民。

早期的會安城裡以中國人和島國人最多,等德川幕府頒佈海禁之後, 南洋各地的日本町迅速衰落, 而前來會安貿易的華商人數卻日漸增長,大唐街的規模也隨之膨脹。

十八世紀早期,安南有兩大貿易港口,分別是北方紅河口岸的憲南和南部的會安,其繁榮興盛連身為都城的順化也比不了。然而自西山起義後,商業壞境遭受了嚴重破壞。

十五年前,鄭氏軍隊與西山軍在距會安北部二十里的錦沙展開大戰,之後會安又在舊阮、鄭氏和新阮之間幾度易手,飽受戰亂之劫。眼下會安城內的很多房子都是西山朝建立後新建的,然而街巷中依然可見斷壁殘垣,以及用稻草和竹子搭的棲身之所。

小雨紛紛中,天后宮前的青石板庭院被清掃的一塵不染,如同一面大鏡子,倒映著四周的花樹屋舍。

院中東廂的議事廳內,一名來自福州的商人從懷中掏出一個帶著文字圖案的白色小扁盒子,開啟之後,從裡面取出一根火柴, 然後將紅色的火柴頭在盒子側面的黑色條帶上一劃, “嚓”的一聲,火柴頓時就著了起來。

“諸位, 此乃北海鎮所造之物,名為火柴,引火頃刻之間,甚是方便。時下在江南的賣價是一千兩百文一盒,每盒一百根。”

“嚯~~”議事廳內的海南商人和廣東商人眼珠子頓時掉落一地,紛紛起身圍過來細看,幾個本地從事海貿生意的華人更是滿臉的好奇,霎時間,屋子裡的眾人操著閩粵方言七嘴八舌,議論紛紛。

“林老兄巴閉啦,你這系跟北海鎮做過桑意?”

“利共糗啦(你說笑呢),林某怎會有那路子。這系在上海縣的‘黃升泰’買的,當時就是圖個新鮮。據說京師的達官貴人時下都用此物引火,已經沒人用火石火鐮了。”

“這東西好繫好,就係太貴啦!”

“系啊系啊!12文錢一根,這哪是引火,簡直就是燒錢的啦!”

另一名來自廣州商人神秘兮兮的低聲道:“諸位老兄有所不知,柴某聽十三行的人說,此物甚得西洋人喜愛,賣到歐羅巴, 一盒至少是五枚銀元。”

天公伯!幾個會安本地的閩南籍商人紛紛張大了嘴,心想這要是進上百十盒賣給本地的佛郎機人和荷蘭人,還倒騰什麼大米木材啊!要是能裝上半船運到會安,轉手就是白花花的銀子。

“林某曾聽聞,自去歲朝廷丟失寧古塔等地後,那北海鎮已經將關外的人參貨源控制了大半。如今閩粵參貨稀少,若是能搭上關係......”

一名老者打斷道:“林兄慎言!吾等雖是以海貿為生,可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去碰的。那北海乃是朝廷反叛,去歲還曾兵臨大沽口。如今他們攻打順化,更是與阮朝成了大敵。若是此時找他們,一旦被官府查獲,恐怕會有殺身之禍。”

“系啊系啊,於老所言甚是的啦!某曾聽人傳言,那北海鎮的頭目系前明之後,據說還是趙王的後代。”

一名廣東商人訝然道:“啊?!那不就係偶們惠州的嗎?”

“哦?王兄快給我們說說。”

“想當粗......”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到了晚間,洋商會館中商人們的議論,很快就經有心人傳到了兩撥人的耳朵裡。

會安本地的官府自是不必說了,他們立刻將關於北海鎮的傳聞整理成文字,派人送去了順化。不過對本地的另外一群人來說,北海鎮的傳聞無異於晴天霹靂。

“你說什麼?趙王的後人?!”

在大唐街上一家名為“聯昌記”商號的後宅裡,一個五十多歲的老者聽到兒子的話,頓時就愣住了。他呆立片刻,起身急匆匆的便出了花廳,讓正坐在飯桌旁等待開飯的一家老小大眼瞪小眼,不明所以。

老人走到自己的寢室,開啟一口樟木箱子,從最底下翻出了一個木匣。老人將木匣放到窗前的桌案上,開啟之後,又揭開包裹著的層層黃緞,最後露出了一根華麗精美的金簪。

簪子的簪頭為鏤空金鳳,用累絲手法層層堆疊,鳳凰腹部、翅膀和尾部上的金絲更適合細密繁雜,頭、頸則是用薄薄的金片捶揲而成,連腳下的那朵祥雲也是用金片堆疊鏤空做的,顯得極其雍容華貴。

雖然這根金簪因為存放太久,變得有些發烏,看上去已沒有那麼金光燦燦,可這做工卻是天下獨一份,不減奢華。

“一百二十年了,兩個甲子......”老人喃喃自語,眼中漸漸溼潤。

“父親,您這是怎麼了?”老人的小兒子葉成相推門走了進來,看到父親連飯都顧不得吃,心裡不免有些擔心,於是過來看看怎麼回事。

“成相,你坐下。爹有話跟你說。”老人用袖子擦了擦眼角,隨後沉聲道:“你可知我們葉家為何會在會安扎根?”

葉成相心說剛才飯桌上不過是說了兩句北海鎮,怎麼父親又問起這個了?不過他還是正色道:“父親以前講過,明清鼎革之際,高祖不願仕清,又恐清廷加害,這才讓曾祖攜家南渡,落腳會安,以求子孫平安。”

“唉,那只是你曾祖當年怕給家中惹禍才這麼說的。我之前也曾對你大哥講過,可他......唉,如今你已過弱冠,為父也該將那樁舊事跟你說了。”

葉成相心頭一跳,感覺父親要說的事很可能和剛才提到的北海鎮趙王有關係。果不其然,父親接下來所講述的舊事,聽的他心驚肉跳,不住扼腕嘆息。然而令他更加意外的,則是家族墓地中那座大墓主人的真實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