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黎明的天空上閃爍著稀疏的晨星。風從陰雲的下方吹來。安加拉河上,霧氣奔騰,在貝加爾湖沿岸山脈的斜坡上盤旋,像是一條有著龐大身軀的巨蛇,穿過密林和稀疏的麥田,鑽進山谷。

沿河兩岸的河汊、沙灘、湖沼、葦塘、披著露水的樹林和黑麥,都籠罩在一片涼爽鮮紅的朝霞裡。太陽還躺在地平線後面懶洋洋地不肯升上來。

斜躺在掩蔽部裡蚊帳下的戰士羅七斤,有些氣悶的問著康有財:“班長,咱這打的什麼仗?”

康有財叼著沒有點著的菸袋杆,砸吧著裡面的煙油子味道,又呸呸了兩下,然後才道:“營長說這叫誘敵出洞,等敵人都出來的咱就用大炮轟他孃的。”

“炮呢?俺咋看不見?”新兵秦守財腦袋探出掩體,一邊驅趕著臉前的蚊子,一邊衝南面眺望。

“別都讓炮打光了啊,給咱也得留點兒不是。”機槍手一邊給槍上油,嘴裡還嘀嘀咕咕。

“急個啥!營長說了,這次有好幾萬人呢!”

“班長,問你個事?”秦守財回頭眨眨眼睛,露出好奇的神色。“聽說咱營長唱小調兒可好聽了,他當兵前幹啥的?”

“別瞎打聽!”康有財將菸袋鍋揣進腰帶,瞪了秦守財一眼。他上回跟別人亂講,結果讓營長周和尚聽見,被罰寫了三十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手都差點寫抽筋了。

秦守財眨眨黑漆漆的眼睛,向班長望望,又問道:“班長,你說咱們的步槍比敵人打的遠,還有機槍和大炮,練拼刺刀有啥用?”

“我說你小子咋就那麼多問題......”

幾人正有一搭沒一搭的說著,就聽遠處“嗵!嗵!”幾聲巨響,數顆黑點從北面的山丘後升起,衝著己方陣地的位置就飛了過來。

“隱蔽!”康有財對周圍人大叫一聲,隨即縮排防炮洞裡,口中罵道:“紅毛大早上這是抽的什麼瘋!”

炮彈是從1.8公里外打過來的,用的是10英寸的鑄鐵迫擊炮(俄軍稱之為獨角獸炮)。這種炮的炮身重量是850公斤,使用2公斤重的榴彈,最大射程可達到2200米。但是它們的有效射程要短得多,一般超過875碼的話,大約有 60%的炮彈會落在目標4碼的半徑範圍外。

對陣地上的北海軍來說,這玩意要是有準頭倒還罷了,可怕的就是沒準。不鑽防炮洞的話,以為躲對了,沒準就會在頭上爆炸。

俄軍的炮兵現在也學雞賊了,他們特意把採用高仰角射擊,並將導火索裁短,讓榴彈在空中直接爆炸。

18世紀的歐洲軍隊使用的榴彈基本上都差不多。由於技術所限,10磅榴彈在使用0.629千克藥包時會產生18—19塊破片,如果在空中爆炸,破片可以飛到距離爆炸點大約220米遠的地方。如果榴彈在地面上炸開,那麼破片就只能殺傷12—15米以內的步兵,超過這個距離,破片則會從步兵頭頂上飛過。

高仰角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會給炮架帶來較大的衝擊,加速炮架的損耗程度。實際上歐洲各國之間交戰都是採用和加農炮一樣的射擊方式,以很低的仰角展開射擊,讓榴彈低空掠過並多次跳起,最終在敵軍隊形中爆炸;如果無法在敵軍第一線附近炸開,那也得在第二線或預備隊附近炸開。

問題是這招對北海軍並不管用,所以俄軍被逼的沒辦法,只能在1.5公里之外進行高仰角炮擊,而且是打完就跑。850多公斤的炮車連同彈藥車,六匹馬就可以保證迅速轉移。

一顆炮彈在離康有財他們十幾米的上空轟然炸裂,空中一團白煙爆開,幾枚碎片打在戰壕附近。他們蹲著的防炮洞頂上的泥土,“嘩嘩沙沙”的震落下來。秦守財把身子緊縮到防炮洞的裡角上去,兩隻手掌緊按住他的兩個耳朵。

兩分鐘後,又是五發榴彈在陣地上空炸開,只有一個倒黴蛋被破片打中了小腿。

由於俄軍的迫擊炮設在了河汊口對岸的一道山丘後面,重機槍根本打不到,連屬的兩門迫擊炮對著那個方向還擊之後,對面的炮擊就停了下來,也不知道打中沒有。

當天中午,班長康有財接到任務,他們全排奉令舉行第一次出擊,佔領對面那道山丘。

三十多名士兵走在蘆葦叢裡,沿著河灘小心前進,河水嘩嘩的流著,象是個絮絮叨叨的說書人。較之置身在憋屈的戰壕裡,這時候,康有財覺得自己總算是回到海闊天空的世界裡來了。

新兵秦守財顯得特別活躍,他端著上了刺刀的步槍,恨不得立刻冒出一個敵人來讓他幹掉。河灘上沒有路道,灘邊又爛又滑,所有人的腿腳不時地陷到淤泥裡,弄得鞋子又沉又溼。

河汊口離他們並不遠,因為地勢低窪,安加拉河在這裡分散成了幾道水流,而河中間則是一個長滿了蘆葦的泥灘。排長帶著康有財的七班和八班,找了一處水流平緩處涉水過河,九班則分成了兩個戰鬥小組留在河岸上掩護。

安加拉河源自貝加爾湖,因為水量充沛,看著表面無波,其實水下的流速很快。北海軍之前已經對這裡的河道進行了多次偵察,康有財自己就來過兩次。哪裡能落腳,哪裡水流快,他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康有財他們在過河鑽出那片蘆葦叢後,就看見了在樹林裡的敵人。這是一支俄軍的輕騎兵小隊,人數在五十人左右。

在同時期的歐洲各國軍隊中,騎兵中隊才是騎兵的基礎單位。其額定兵力往往存在較大的差異,少的只有100人,多的可達250人;甚至在同一個國家的軍隊中,不同型別的騎兵中隊編制也可能有所不同。

俄軍的騎兵團一般下轄4箇中隊,但也可能多達6個、8個乃至10個。在十八世紀末,同一支軍隊中,不同型別騎兵團的編制可能存在顯著差別。歐洲軍隊的這種胡亂編制一直到拿破崙時代後才得到改觀。

18世紀末的俄軍騎兵分為幾種不同型別,比如輕騎兵、穿著胸甲的重騎兵、穿著匈牙利服飾的驃騎兵、以及馬槍騎兵。其差異主要體現在馬匹大小上,此外在武器和裝備方面也存在不同之處,這其中輕騎兵與驃騎兵並無差別。

俄軍中的槍騎兵被稱作“烏萬”或者“託瓦日什”,一般都是由波蘭人或立陶宛人組成的獨立騎兵單位。

起初,當龍騎兵還只是騎馬步兵時,有時會將精選出來的龍騎兵稱作獵騎兵,後來,在某些軍隊中,輕騎兵隊(臨時組建的準正規或非正規騎兵部隊)或小股輕騎兵獲得了“獵騎兵”稱號,這些部隊會被配屬給正規騎兵,負責偵察和警戒勤務。

與裝備直劍的重騎兵不同,輕騎兵一般會裝備略微彎曲的馬刀,會在馬鞍前部的皮套裡塞兩把短銃,此外還會配備一柄通常掛在右肩上的馬槍。

排長在觀察了一下敵情後,隨即命令康有財的七班分成兩個戰鬥組發起攻擊,八班則在交火後迅速從俄軍左翼包抄。

於是以康有財的步槍射擊為口令,班屬機槍開火,密集的彈雨如同找準目標的蜂群,“呼”的一下就鑽進了樹林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