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僅僅是這兩處的所見所聞,已經讓三位李朝來客跟看萬花筒一樣,極度震驚卻又摸不著頭腦。

第一就是港口雷神號,他們三個花了半天時間,又去港口上看了一次。這次他們從平太口中聽到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訊息,那就是這艘藍白兩色的雷神號是用鋼鐵做的。李尚義和李鬥煥驚得下巴都要掉在地上,而孔孝源則是完全不信。

鋼鐵做船?蒙三歲小孩子呢!除非讓我親手摸一下!

平太欣然同意,帶著三人就上了棧橋,上了舷梯。結果三個朝鮮國人走到三分之二的高度,說什麼也不敢上去了,實在太高了!不過下了舷梯之後,孔孝源再也不說懷疑的話了,因為那舷梯欄杆和船身他都摸過了,的確是鐵的。

第二是在居民區路邊隨處可見的高音大喇叭。孔孝源三人在第一次聽到高音大喇叭裡有人說話時,幾乎嚇了個半死。三人和自己的跟班站在木杆子底下聽了半天,試圖搞清楚人是如何藏在喇叭裡的。孔孝源的跟班則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會一直守著,直到喇叭裡的人鑽出來。這一番舉動搞的平太和手下辦事員苦笑不得,雖說他倆也不懂裡面的道理,可趙新拿出來的新鮮玩意實在見的太多了,大家現在頂多“哇”一聲。等知道跟自己無關後,該幹嘛還幹嘛去。

第三就是設在居民區裡的商店。李鬥煥原以為平太說北海鎮商品種類多是吹牛,結果進去一看,琳琅滿目的商品晃瞎了他的眼。二李作為商人,是這個也中意,那個也想買。可惜此行估計不足,沒帶多少銀子。於是轉了好半天,最後就三人一人買了幾塊小鏡子,幾大包火柴和十條捲菸。

孔孝源在商店裡發現了北海鎮在賣漢服女裝,幾乎每個進店的女人都會過來看看,然後嘆息一聲依依不捨的離開。作為一個朝鮮國高等學府計程車子,孔孝源因為男女大防的關係,也不好過去問。最後李尚義看出來了,跟店老闆一問,才知道每套漢服女裝居然要五枚北海鎮的銀元。

透過買東西兌換銀兩,三人也見識了北海鎮的銀元。二李商人對其925的含銀量和價值都表示了認可。兒作為一個長期從事對清和對島國貿易的商人,李鬥煥敏銳了察覺到了北海鎮的銀元和島國的豆板銀之間的似乎存在某種對應關係,隱隱感覺這裡面應該有文章可做。

要說最讓三人感到驚世駭俗的,就是北海鎮的醫院了。臨出發的前一天,三人看到鎮中心廣場上豎著的那個紅十字時,還以為這是西洋紅毛人的教堂,便說過去看看。

李朝人知道天主教並不稀奇。早在1603年的時候,從明代北京城歸來的使臣便帶回了利瑪竇的《天主實錄》和兩儀玄覽圖。不過那時李朝計程車子們還把天主教當作是一門學問,而不是宗教。

去年,也就是乾隆四十九年的時候,在北京接受了天主教洗禮的李承薰,回國創立了李朝的第一個教會,天主教從此在半島紮根。此時因為教會的規模並不大,信眾不多,朝野還都只是好奇。不過等到幾年後教會開始宣揚“在神面前,不分男女,不分貴賤,人人平等”的時候,“杯具”就該上場了。

平等?你讓士大夫階層怎麼辦?

當孔孝源三人走到醫院門前時,看著進進出出的人,指著外牆上的紅十字對平太問道:“趙先生,請問此處是天主堂嗎?”

平太搖頭道:“北海鎮沒有天主堂,這是醫院。”

孔孝源奇道:“那為何要掛著西洋人天主教的標誌?”

平太連忙解釋道:“孔先生誤會了。這個標誌是我家大人創立的,其意是兩塊染血交叉的繃帶,代表著救死扶傷。”

孔孝源剛要再問,便聽身後一個人大聲道:“放屁!你家大人如此曲解耶穌基督,是要受到上帝的懲罰的!”

眾人回身一看,只見一個留著兩撇小鬍子,下巴光溜溜,一頭紅髮的西洋人,穿著一身白大褂,正怒視著自己一行人。

平太笑呵呵的道:“馬醫生,何必發火呢?我家大人那是上天降下來的聖人,跟你家耶穌天主沒關係。再說了,你們西洋也沒有紅十字,何必非要說成是什麼十字架呢?”

馬卡留斯神父一時語塞,氣的鼓著眼睛狠狠瞪著平太。自從他前年年底來到北海鎮醫院後,一下就被北海鎮醫院的各種裝置和藥品所吸引;這裡的診病方式完全不同於他以前所學。於是馬卡留斯決定留下來跟洪濤學習,準備學成之後將這些先進的醫療技術帶回國去。

不過一個神父成天穿件黑袍子在醫院裡晃盪,就跟個幽靈似的,好幾次女護士和病人們都被嚇了一跳。於是洪濤便勸他換上白大褂,說反正你是想學知識,何必要在乎一件套在外面的衣服呢?於是幾個月後,馬神父就成了“馬醫生”。

因為被逼著每天洗澡,體味淡了一些,同時滿臉大鬍子被剃光了,白面板、大眼窩的馬醫生還是收到了不少流民女性的媚眼。

孔孝源對平太問道:“趙先生,你們這裡居然還有西洋生番?他,他居然還能說官話?!”

“哦。孔先生,這位是馬醫生,是鄂羅斯人。他現在是我們北海鎮中心醫院的一位醫生。”當著馬神父,平太就不好直接說“這位是我們的俘虜”,那也太不給面子了。萬一下回有事去看病,趕上馬卡留斯給看,那報復是分分鐘就來啊!

眾人一聽原來還是位醫生,連忙拱手行禮。馬卡留斯理也不理,仰著頭哼了一聲便走到十幾米外抽菸去了。

平太搖搖頭,帶著三人便走進了醫院大門。一進門,幾個李朝人便發現了過道里來回穿梭著許多戴著白色口罩、身穿白色長裙的女人。

看著一個個婀娜多姿、身段窈窕的背影,三個李朝來客目瞪口呆。孔孝源指著那些女護士的背影,對北海鎮的陪同人員道:“這,這,這簡直是不知廉恥,連男女大防都不講嗎?!”

平太和手下的辦事員一臉懵逼,遲疑著說道:“她們都是給大家看病的。這跟男女大防有什麼關係?”

“看病的?”幾個李朝來客對視一眼,心裡都想到了一個詞,醫女。

三人心想那位趙新既然連領土糾紛的舊事都極為清楚,莫非此人也學當年的燕山君的調調兒,搞了一群醫女出來?

李尚義吞了一口口水,小聲對身邊的李鬥煥問道:“你說這些人是醫女嗎?”

李鬥煥搖搖頭道:“咱們第一次來,不知根底,還是不要招惹的好。”

而一旁的孔孝源則心說什麼醫院啊,這分明就是一間伎館!這事他懂!

到了次日上午,感覺收穫滿滿,各有所得的三位李朝來客,終於帶著跟班登船回國了。

回航途中,孔孝源根據此行所見所聞,趁著空閒,寫下了一篇《東胡行記》,以此作為他回國向左議政報告的書面記錄。結果沒想到這篇文字在朝堂和士人階層中沒引起多大反響,反倒是在京商團和松商團中引發了議論。除了二李各自的商號外,其他商號也開始準備貨物和船隻,準備渡海一探。

不過這都是後話了。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