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章 天明大火引發的混亂(第2/3頁)
章節報錯
對於後櫻町上皇的不幸,光格天皇表現出極大的悲痛。自從他在八年前即位以後,由於血統問題,能仰仗並給他幫助的只有這位女帝。
為什麼會這個樣子呢?因為之前的後桃園天皇死的太倉促,唯一的後代欣子內親王才一歲大。於是經過公卿推舉,當時作為候選人的光格天皇因為跟欣子內親王表現出最親近,這才被匆匆立為太子登基。
而且他未來的皇后不是別人,正是他登基時才一歲大的欣子內親王。要按輩分算的話,就是叔爺爺娶了孫女。不過這對島國來說不算啥,畢竟血統已經隔了三代。
問題就出在這個隔了三代的血統上了,說白了就是血統不純!因此不管是公家還是武家,對這個過繼來的天皇都不太尊重,乃至民間也有非議。
既然血統無法獲得尊重,那麼爭取尊重就只有一條路,祭祀。說白了就是透過慶典活動恢復禮制,也就是儒家文化講的“禮節為治事之本”。
首先就是“朔旦冬至”的節日慶典。
古時候,島國天皇每年到了這個時候會從主殿“紫宸殿”中走出宴賞群臣。但自從應仁之亂後,因戰亂而連續三百多年就沒有舉辦過。
於是從天明六年(1786)五月開始,光格天皇便透過“武家傳奏”向幕府表達想親自參加“朔旦冬至”的節日慶典。幕府沒有多想,很快批准,還批下了兩百石祿米作為費用。
不過,光格天皇與一幫公卿似乎都忘了一件事。上一任後桃園天皇是在十一月駕崩的,因此十一月也就是“忌月”。光格天皇作為後桃園天皇的養子,還迎娶了欣子內親王,那麼在上一任天皇去世的“忌月”搞一場三百多年沒舉辦過的慶典,這簡直就是“墳頭蹦迪”。
祭祀是一定要辦的,於是又經過和幕府溝通,將忌月改為忌日,只要不在十一月九日之前召開慶典就行。
之後光格天皇又在天明六年努力恢復了新嘗祭,而各類祭祀的復興不僅讓光格天皇在公卿心目中的地位有所提升,也頗受京都老百姓的歡迎。畢竟宮中祭祀活動多起來,城市氣氛也會熱鬧很多,這就需要更多物資與人員,京都百姓也會獲得更多的營商與就業機會。
就這樣,光格天皇一步步的推行他的“復古計劃”。
到了去年,江戶、大阪和京都等地不是發生了搶米騷亂麼?於是老百姓需要一個明確的精神寄託,而光格天皇興辦禮儀之事自然讓附近町民、農民覺得京都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物,自然爭相前往參謁。
京都的這場大火讓天下震驚。天皇連皇宮都沒了,重建的問題就擺上了檯面。
谷這錢誰出?自然是德川幕府出。光格天皇一年的俸祿才十萬石,要養活一大群人,自然沒錢。
可德川幕府現在的存款只有八十萬兩金,由於上年出兵、撫卹被北海鎮暴打的九州諸藩以及今年將要發生的各項支出,預計財政赤字將超過二百萬兩金。
也正是因為財政上的大窟窿,幕府老中首座松平定信力排眾議,決定緩和跟仙台藩對峙的局面。本年二月底經稟報德川家齊同意,派出代表和仙台藩展開談判。
而仙台藩那裡又是另外一番模樣。
話說去年攜手北海鎮滅了薩摩藩後,仙台藩的領地暴增六十萬石,實際總石高已經接近兩百萬石,成為了僅次於幕府的天下第一大名。
如今仙台藩在南九州北面的三個郡歸屬北海鎮,並有駐軍兩千七百人幫著抵擋幕府的攻勢。同時陸奧這邊又得北海鎮金錢物資援助、訓練新軍,可謂槍炮犀利,兵強馬壯,簡直牛的不要不要的。
九州和陸奧出羽的外樣大名看到這種情況,也都紛紛和仙台藩暗通款曲,要麼投靠,要麼就揹著幕府偷偷做生意。
面對幕府派來的使者,以石川村文為首的仙台藩各家要求清晰明瞭,就兩條:宣佈島津家為叛逆,南九州三國之地劃歸伊達家;另外再把惇姬夫人和式三郎送回來。
還人倒是沒什麼,只要仙台藩保證不再動武就行。可昭告天下說島津家是叛逆,這就沒法接受了。
全天下人都知道將軍様的正室夫人是島津重豪的女兒,而且去年幕府已經宣佈伊達重村是死於惡疾;現在說島津家是叛逆,這特麼不是自打耳光麼!
於是談判就一直拖延了下來,雙方你來我往的談了大半年都沒有達成一致。
江戶的德川幕府這邊焦頭爛額,那些棲身寺廟的京都公卿們居然開始上躥下跳,有些人連“大政奉還”都喊出來了。
事情還得從重建皇宮開始說。
火災發生後,老中首座松平定信在五月份親自帶隊去京都考察災情,整整待了十天。在考察了天皇的臨時居所“聖護院”之後,松平定信讓京都所司代給武家傳奏打了一份報告,希望能夠先修一兩座臨時宮殿讓兼仁與公卿住進去,再按照被燒燬皇宮的原樣重修皇宮建築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