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三章 醫者與貪官(第2/2頁)
章節報錯
那中年人轉頭看到身穿北海軍軍裝的吳顯寧,也是愣了一下,正想上前說話,只見吳顯寧大步走了過來,蹲在自己剛剛號脈的那名傷者身邊,開始檢查起來。
中年人低聲用官話解釋道:“他這是中了羅剎的鉛彈,如今鉛毒入體,只怕華佗在世也難。”
吳顯寧解開患者腹部的紗布,只見傷口已經化膿,他檢查了一下,隨口對中年人問道:“鉛彈取出來了嗎?”
中年人道:“鉛彈已經深入腹部,這如何能取?”
吳顯寧聽了急忙對身後的幾名護士道:“馬上準備開刀。”
“開刀?”一旁的中年人愣了一下,而後說道:“這能行嗎?”
吳顯寧起身問道:“你是大夫?”
中年人連忙拱手道:“不,在下只是略懂草藥之術。”
吳顯寧聽他說話帶著浙江口音,於是拱手道:“在下江寧吳顯寧,字承平,請問老兄是?”
中年人面色一喜,連忙道:“在下會稽李弼,字文山,現為本城官學助教。”
吳顯寧忙著救人,沒工夫和對方閒聊,他讓李弼跟大佛寺的和尚商量,趕緊找一間空屋出來。幾個人僧人看到手持“火槍”的北海軍士兵,也不敢拒絕,一番忙碌,騰出了一間禪房。
趁著手下人給屋子消毒的工夫,吳顯寧又帶著幾個護士檢查了院內的傷患,按照傷勢的輕重等級,用粉筆分別做了記號;李弼好奇,也要了根粉筆跟在吳顯寧身後幫忙。
吳顯寧見後院傷患太多,輕重都混雜在一起,不便治療,便讓僧人幫忙,凡是在衣服上標記了三角標誌的輕傷員全部轉到大佛寺北面的校軍場,又安排了兩個醫護兵跟著過去。
等忙完這些,禪房內的消毒已經完成,臨時手術檯也搭好了。條件所限,吳顯寧也顧不上其他,戴上口罩,換上件淺藍色的手術衣就開始救治那些傷員。他這一忙就一直忙到了天黑,手術做了一臺又一臺;等到夜裡他從臨時手術室出來,已經累的雙腿發軟,連話都不想說了。
話說吳顯寧忙著手術,李弼也插不上手,下午在手術室外面看了一會兒,因為房門緊閉,也看不出個所以然。當他聽說貯米倉那邊正在施粥,這才覺得肚子發空;他從早上到現在就喝了碗米湯,於是便急匆匆的去了那裡。
黑龍江城是座軍事堡壘,內外城裡的各處設施大都是為了滿足軍事需要。而駐防城的糧倉一直都佔據著重要地位,用以在戰爭亦或特殊時期作為軍隊、百姓的補給。
位於內城南門外的貯米倉共有十五間倉房,貯穀倉則高達二百十三間倉房;除此之外還有城南二里外的存備倉四百多間。
之前額勒德木布準備的第三道防線,就設在貯米倉和貯穀倉這一帶,所以清軍撤退時很方便的就將這裡的糧食幾乎全部帶走。
李弼來的時候,遠遠就看見十幾口大鐵鍋一溜排開,男女老少拿著碗抱著盆,排成了十幾行緩緩前行,竟是連個說話的也沒有。他感到奇怪,於是走了過去,誰知離著鐵鍋還有二十多步,就聽旁邊有人道:“李先生,使不得!不排隊的要挨棍子!”
李弼轉頭一看,見是官學裡一位學生的家長,於是停步問道:“這是什麼道理?”
說話那人朝李弼躬身行禮,這才道:“要先去那邊領牌子,拿了牌子再來排隊。”
李弼點點頭,隨即轉身朝那人指點所在過去。領牌子的地方設在一處蓆棚下,一個穿著北海軍軍裝,像是文書模樣的傢伙坐在那裡,身後還坐著幾個北海軍計程車兵。
“我來領牌子。”李弼一拱手說著。
那文書抬頭道:“喲,會說官話,真不容易。漢人還是......?”
李弼忙道:“漢人,在下是浙江人。”
“哦。幹嘛的?”
李弼心說怎麼跟保甲查戶口似的,不過他還是說了自己是官學裡教書的。
之後那文書又問了年齡,有無家眷,在一個冊子上寫了,這才掏出個硬紙卡片,在上面寫下李弼的名字、年齡,之後遞給他,口中囑咐道:“一天三頓,每頓只能領兩次。”
李弼稀裡糊塗的接過卡片,就看見頂頭除了有自己的名字和年齡外,下面都用黑線劃了一個個方格,每行六個格子,卡片上一共有十行。
“只有十天?”
那文書咧嘴一笑道:“背面還有。”
李弼翻過卡片一看才恍然大悟,拱手道了聲謝,轉身便去排隊。等好不容易排隊輪到他,負責盛粥的人見他沒有碗,又取了一副碗筷,盛好粥給他。李弼原以為就是一碗普通的糙米粥,誰知竟是濃稠的白米粥,這讓他大為驚訝。
他是做過縣令的人,深知放賑施糧的門道,可著天底下,還從沒聽說過誰用上好的白米煮粥施捨的。
乾隆四十六年,在後世號稱“清代第一貪汙大案”的甘肅冒賑侵蝕監糧案事發。此案牽涉總督、布政使及以下道、州、府、縣官員一百多人,追繳贓銀近三百萬兩,波及直隸、盛京、江蘇、浙江、雲南等幾個省,震動全國,連乾隆帝也驚呼此案“為從來未有之奇貪異事”。
而李弼就是因為在此案中貪汙瓜分了兩萬多兩銀子,先是被定了斬監候,後來因鎮壓“蘇四十三之亂”時贖罪效力,於是在乾隆四十七年八月被改判,與同案犯38人被一起流放到了黑龍江。
這位,妥妥的貪官一名。
《乾隆四十八年》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
喜歡乾隆四十八年請大家收藏:(乾隆四十八年搜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