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黃河決口,赤地千里(第2/2頁)
章節報錯
新任的大泊鎮鎮長叫江騰麟,就是那個曾在富爾丹城妄言“玄武出世”的江秀才。此人被劉勝一紙命令發到蝦夷地幹了小一年才被調回來,之後又跟著陳青松幹了一段時間。趙新在民政的幾十號辦事員裡挑挑選選,最終決定還是提拔這位江秀才,畢竟此人能力還是十分不錯的。
他們乘坐的這條“北海一號”,其實就是前年在苦葉島繳獲的那兩條三桅帆船中的尼古拉斯號;而另一條名為娜塔莉婭號的帆船現在的名字是“北海二號”,兩條船的排水量都是一千五百噸,是目前五條帆船裡最大的兩條。
話說這兩條船在去年年中的時候就已經完成完成了船身修復和外殼清理的工作,同時在水線以下部位用銅皮進行完全包裹。鄧飛進行完工驗收時,發現葡萄牙工匠們用來固定銅皮的全是鐵釘,於是又全部更換為不易鏽蝕的鋅鋼釘。
在執行了幾次從蝦夷地運送煤炭到北海鎮的任務後,到了去年入冬前,北海一號和二號再次進入船塢開始改造;這次是加裝柴油發動機和螺旋槳葉片。出於保密考慮,那些從澳門來的葡萄牙工匠就不能參與這事了。不過因為趙亮那邊實在騰不出工夫,安裝工作就由鄧飛帶著技工學校的學生負責,整個進度搞的拖拖拉拉,奇慢無比。
五月份吳安全帶著人來了之後,因為電廠前期都是基建工程,很多新來的穿越眾都暫時閒著沒事做,便被鄧飛抓了“壯丁”,於是改裝速度陡然飛快,二十天就全部完成了。
北海一號、二號所選用的發動機是國產300KM420馬力的四缸船用離合器,螺旋槳葉片也是單獨採購的。安裝後進行測試時,確認在逆風或是落帆時的最大航速可以達到15海里每小時;油耗則是每小時75~78升之間。
改造完了兩條排水量在一千五百噸的大帆船,鄧飛趁著現在人手充裕,又開始了對另外三條小型帆船進行改造。
一番忙忙碌碌中,時間進入了七月,北海鎮兩地也準備迎來春小麥的收穫。就在此時,一條從蘇北徐大用那裡發回來的訊息再度震驚了整個北海鎮上下。
六月初九,由於黃河上游持續暴雨,造成下游水位猛漲。位於河南睢(音同隨)州十三堡的黃河堤壩發生大決口。洪水將黃河大壩衝開兩處,寬度均在二十餘丈左右。之後洪水流經渦河奪淮入海,導致河南歸德府、安徽亳州、蒙城等各州縣數十萬畝良田被淹,所有受災地區今年夏糧全部絕收!
根據徐大用派人瞭解到的情況,這一次大災造成了數十萬百姓無家可歸,大批災民紛紛逃往魯南、江蘇、湖廣趁食,成為新一批流民。而留在黃泛區的幾乎都是老人、女人和幼兒,有的地方几十里一片沼澤,村村斷垣殘壁不見人煙;很多留下來的人都靠吃觀音土過活,拉不下大便撐脹死的人天天都有。甚至在安徽北部山區還有開人肉作坊的,窮困至極的人家已經開始賣兒賣女賣妻子到作坊裡供過往客人食用。
同時因清廷在臺灣用兵征剿天地會造反,大批糧食運往福建作為軍糧,造成北方糧價飛漲。
接到訊息的當天下午,趙新、劉勝、周衛國三人放下手頭事務,急忙從富爾丹城趕回了北海鎮。第二天一早,在北海鎮的新修的那間大會議室裡,民政、海事、訓練司令部、醫療、教育所有相關負責人全部到齊,甚至連吳安全也帶著幾個人趕了過來,看看有什麼能幫上忙的。
會議室內,陳青松一臉嚴肅的通報完情況,對眾人道:“接下來,我們要討論一下如何解救安置流民,同時還不能影響秋收。”
“請問,睢州十三堡是哪裡?”
陳青松一看,是吳安全下面那個叫範統的胖子,於是答道:“河南商丘以東。”
這時趙新首先開口道:“我先說一下,演習計劃往後推遲。軍隊這次要全體出動,一是支援秋收,二是幫著搭建安置房。”
此言一出,劉勝、王遠方、吳思宇三人站了起來,表示完全沒問題,全力配合。
陳青松道:“是不是考慮運一批人去蝦夷地和苦葉島?”
趙新點頭道:“可以。兩邊先各安置兩千人。”
於德利道:“我提議發動學校的學生,配合治安警,搞好在居民裡的宣傳工作,以免到時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洪濤道:“大災過後必有大疫,我們這邊會安排人隨船,在路上就做好防疫工作。”
吳安全和範統等幾個新來的穿越眾都沒有說話,靜靜聽著各人的發言。範統心說好傢伙,一個個煞有介事的,跟真的似的。
等眾人都發過言,吳安全這才開口道:“趙總,你看看我們能幫上些什麼?”
趙新道:“老吳,你們那邊建廠是第一位的,否則冬天一到什麼都幹不成。”
吳安全想了一下,緩緩道:“這個請您放心,地基部分保證在九月底完工。不過現在好多人都閒著沒事做,您看要不這樣,哪邊缺人手就找我,多了不說,四五十號人隨時待命。”
這場會議結束後,人在蘇北的徐大用當天便接到了北海鎮的命令,上面就八個字:全力運人,刻不容緩。
緊接著,從七月初五開始,整個北海鎮都開始動了起來。 所有貨輪、改造好的帆船全體出動,大批醫院的護士和航海學校的全部學員都跟船出海。
這一次可不再是跟以前一樣只從濟州島接人了,雷神號、驚雷號、北海一號、二號全部雲集蘇北沿海,開始明目張膽的從大陸上運送流民。
四條北海鎮的大小船隻突然出現在五條沙東側,再加上不停有沙船隊從內洋駛出靠近這些大船運送流民,很快就引起了過往沙船的注意。
自明代以來,蘇北一帶海域的內外洋就是以“五條沙”位分界線;這裡是以前黃河的入海處,因大量泥沙堆積,於是所有北上的商船都要往東繞行,以防船底擱淺。
幾天後,駐守阜寧的廟灣水營就得到了報告,有數艘不明夷人船隻停留在五條沙外,這可把廟灣營遊擊嚇了一跳,他一邊派人火速稟報淮安城的守營防將,一邊命手下一名千總駕船出海檢視。
結果那名千總到了五條沙附近一看,頓時嚇了一大跳。自己這條大趕繒跟人家的大船一比,就跟螞蟻遇到大象一樣。
不過眼下帶清官兵還是不怕洋人的,管你什麼大船小船,統統滾去廣州候著,說不讓你進就不讓你進,牛氣的很!
“快靠上去!一群化外蠻夷,簡直目無王法!”
“大人,這四條船都大的嚇人,咱們往哪停啊?”
千總一指離得最近的那條三桅大帆船道:“就那條!”
《乾隆四十八年》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搜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搜!
喜歡乾隆四十八年請大家收藏:(乾隆四十八年搜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