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俠盜?(第2/3頁)
章節報錯
鄭一聽了臉上不禁一紅。話說郭婆帶大名郭學顯,今年十六歲,去年一家人出海捕魚的時候,被鄭一連船帶人都給劫了,硬逼著人家做海盜;郭婆帶一家無奈,只好從了。不過他因自幼喜好讀書,在整個紅幫裡算學識最高的。
此時鄭連昌身後另一人道:“昌哥,這位趙船主的底細要不要再問問。他這麼大手筆,一出手就是五千多兩銀子,就為了招幾個疍家兄弟?”
五千五兩白銀,這可是好大一筆錢,要說鄭連昌不心動,那是絕對不可能的。幾十人,再加上家眷總共也就二三百人。這年月人不值錢,但問題是這錢拿了會有多大後患,這才是他真正擔心的。
幾個人商量了一個時辰,還是沒什麼好辦法。這事的關鍵就在於他們對趙新的底細一無所知。就像鄭一說的,開著這麼一條奇怪的大船,打西洋人就跟砍瓜切菜,官府不敢惹,對自己這些人倒是客客氣氣,憑什麼?
不把這個問題搞清楚,鄭連昌根本不敢答應趙新的條件。萬一姓趙的跟葡萄牙人一樣,把疍家人運到南洋當牲口賣了,那紅旗幫的名聲可就臭了!
“趙船主,我鄭一求你直言相告,你們到底是什麼人?為什麼海防同知衙門的人連船都不敢上?”
一個多時辰後,鄭連昌等人再次見到了趙新。鄭一不顧他阿爸的阻攔,直接就問了。看到兒子這麼一根筋,鄭連昌氣的臉通紅,心說傻小子,人家憑什麼要你交底?!
“鄭幫主,我知道南明的時候,你們鄭家是奉唐王為主的,對不對?”趙新覺得自己只能出“大招兒”了。一句話忽悠人家跟自己北上,憑什麼?就憑几千兩銀子麼?
“確有此事。”鄭連昌沉著臉點了點頭。
“那你聽說過趙王嗎?”
鄭連昌抬頭想了想,似乎沒什麼印象,那年月這邊一個王,那邊一個王,亂世各為其主,誰能記得住那麼多事。
“嗯。那前年和去年,滿清八旗在關外大敗的事你們聽說過嗎?”
鄭連昌當然聽說過,而且是剛聽說不久。這世上就沒有不透風的牆,雖然清廷上下極力隱瞞,可去年福康安和阿桂兵敗的訊息還是傳到了廣州。
話說福康安當兩廣總督時,以那位大爺的脾氣,肯定會樹敵。那時候福康安聖眷正濃,無人敢忤逆。可如今兵敗在家思過,廣東官場的人落井下石做不到,可風言風語還是傳了出去。
而鄭連昌這人有個愛好,經常出入煙花之地。此時廣州城外最出名的就靖海門到幽蘭門的揚幫妓艇,美其名曰花艇;他自然不會放過。鄭連昌在那裡有個相好的,頭些日子還去過一次。這種地方,官商混雜,只要有錢就是大爺;所以朝廷和官場中的訊息他也聽到了一些。
“你是說?”鄭連昌看著趙新,面露詫異。
“沒錯。所以你知道官府為什麼怕我了?”趙新此言一出,鄭連昌父子包括幾個手下無不面色大變。
蝦球仔那小子是個直腸子,趙新對他說話客氣,又是好吃好喝,言談之間就套出了不少東西。據蝦球仔說,鄭連昌的父親,也就是香山鄭家的開基人鄭建深受鄭成功的影響,當年鄭建曾留下家訓:子孫不得幫助外敵,要支援反清復明,不得殘害無辜百姓等。言外之意就是鄭家是這片海面的“俠盜”。
趙新對此不屑一顧,豪言壯語這種話歷來都是說給外人聽的。事實上如果鄭家真的支援反清復明,歷史上臺灣天地會起義的時候怎麼不見他們有所行動呢?
在趙新看來,廣東海盜這個群體壓根兒就不是為了窮人和社會正義而戰的,他們只不過是一群懷有發財和階級轉換夢想的掠奪者。像鄭連昌的紅幫在鯉魚門收過路費,就是典型的山賊作風。
趙新不知道的是,歷史上珠江口海盜最為肆虐的嘉慶時期,當官府海禁政策卓有成效,造成海盜無法立足之時,這些人便沿內河大肆攻掠村寨,殺人放火,無惡不作;甚至挖掘墳墓,取出棺材勒索事主。
嘉慶十四年,鄭一的繼任者張保仔率領紅旗幫與郭婆帶的黑旗幫,曾數次分頭沿內河水道攻殺。“讀書人”郭婆帶率領黑旗幫在連續一個多月的分頭行動中,共殺死約一萬名百姓、鄉勇和兵丁。這些人在將村子搶劫一空,放火燒村後,還將八十多顆被殺村民的頭顱懸掛在村頭的大榕樹上......
試問哪一個俠盜會這麼幹?!
此時只聽鄭連昌道:“趙船主,這事我們得再想想,你且容我幾日。”
趙新知道對付這些人,胡蘿蔔大棒缺一不可。眼下鄭連昌缺的就是一頓棒子!他轉頭對身後的一個士兵耳語了幾句,那士兵點頭會意,轉身就出門了。
“鄭幫主,條件我都說了。把我要的人送過來,錢一文都不少你的。如果不答應,以後你們就別在鯉魚門混了。”
“砰!”鄭連昌被趙新的霸道氣壞了,他滿臉怒容,起身對趙新道:“姓趙的,你還講不講江湖規矩?!別以為你抓了我們二十多個兄弟我就怕了你!紅旗幫幾百條船,上千兄弟可不是吃乾飯的!”
“呵呵,我好怕怕啊!”趙新胡嚕了兩下自己的寸頭,點上一根菸才道:“就你那些破爛木頭船,也就欺負老百姓還行。滿清的侯爺、副將、參將我都殺了十幾個了,數萬清軍被我們打的屍橫遍野,連福康安我都抓過!我敬你父親是國姓爺的手下,所以才對你們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