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唐人屋敷(第2/2頁)
章節報錯
綠筠於是湊到他耳邊解釋說一個相好的青樓女子病了,怕是就這幾天了,於是便去城中看望了一下。
這時席上一個認識綠筠的商人笑嘻嘻的對沈敬丹說道:“呦,沈船主的如夫人來了。”說著便環視席上眾商人後對綠筠說道:“得有一年沒見了吧?我替大家敬你們夫妻二人一杯。”
沈敬丹笑道:“好你個老黃,綠筠剛回來你就來打趣我們。來,划拳,看我不把你灌翻的。”
商人老黃放下杯中酒,環視眾人笑著叫道:“還不一定誰灌翻誰呢,你們大家說是吧?來!”
話說自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起,清廷覺得江山已穩,於是就頒佈了“展海令”。
“展海令”一下,來往長崎的唐船逐年大增,到了康熙二十七年來航的清國商人和船員超過了九千人次。唐船唐貨大量湧來,除去限定的貿易額外,還發生了港內港外的走私事件,使得倭國的銀子嘩嘩流向清國。
來的人多了,就有人開始在長崎當地找女人做長期小三;最後發展到在長崎城下町內喝多了酒為了女人打架的。
為防止與日人接觸,杜絕走私,長崎奉行所便借打架一事,花費一年時間,在長崎港南側的山坡上建成了佔地三萬多平米的唐人屋敷,強制所有入港的中國人住進去,直至返航歸國。
為了讓很多在唐人屋敷內一呆就是幾個月的商人和水手不至於憋悶引發事端,幕府便允許長崎城內的花街、丸山的青樓女子進入居住區,為停留的人提供服務。對於這些青樓女子,幕府為了好聽,便稱為“傾城”。
這些當地的青樓女子根據進出居住區域的不同,分別被稱為“荷蘭行”和“唐人行”。
最初這些青樓女子在唐人屋敷進入大門外院右側的“乙名部屋”登記後,可進內院逗留一到三天;後來發展到可在高階船員處一次逗留十日,下等船員處一次逗留五日;再後來可以連續登記,直住到唐人返航,一住數月。
話說這些倭女的服務精神真是體貼入微,她們不僅僅是給中國人做一夜妻、數夜妻、數月妻,還能給吟詩作畫、秉燈研墨,更能像家庭主婦一樣料理飲食起居……即那個啥還那個啥,嘿嘿嘿嘿……
而這些倭國女人的收入來源,則是在中國人離港後,拿著登記證明去城內的中國年行司領取一筆“揚代銀”,即唐船運來的貨品發售後,所抽取的中間費用。
當然,也有很多中國商人和水手憐惜這些與自己有了夫妻之實的青樓女子,每次來時會在隨身行李內偷偷夾帶一些首飾物品。但這些女人們在將這些物品帶出唐人屋敷時,往往都會被居住區二門外的挎刀守衛所翻檢出來,最後落得個沒收的下場。
按說幕府管的這麼嚴, 應該就杜絕走私了吧?但是你覺得可能嗎?
那些倭國商人中間,就有膽子極大的主兒想繞過官府玩票大的。
比如挖地道進入唐人屋敷,用海參、鮑魚、水獺皮和金子,換回大量白砂糖、精細的茶具碗碟乃至唐人衣褲,再以高價販賣到民間,獲得不少利潤。
但長崎奉行所在這個時代的管理還是非常嚴密的,參與走私的倭國商人最後都是被梟首示眾和流放孤島。
也有居住區內的中國人偷偷溜出大門跑到城下町的,最終還是會被街上的巡邏武士抓捕,綁回外院的那個大木籠子裡待著。
沈璇進門時看到木籠裡關著的,就是這麼一位。
沈敬丹與那商人老黃劃了幾場拳後,也就告辭離席了。眾人只當他與綠筠二人小別勝新婚,也就不再挽留。臨走前,沈敬丹吩咐這裡的女僕送一些飯菜到他房中。
從蓆棚走出來的時候,天色漸晚。沈敬丹走在前面,綠筠則落後他半步,緊跟在後。
兩人回到排屋時,樓上樓下已經點上了蠟燭。等上了二樓。沈敬丹走到女兒的房間外,輕輕咳了兩下。屋內便傳來女兒的腳步聲。
“是爹爹回來了。”沈璇開啟門後看到父親帶著一個女子站在門外,便歡喜的說道。
綠筠見到開門的這個女孩兒,還來不及驚訝她的絕色,便聽到她稱呼沈敬丹為“爹爹”,已是大驚。
她顧不上仔細打量沈璇的模樣,推著沈敬丹進屋後連忙問道:“她就是你說的阿全?你怎麼把她帶到這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