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來自揚州的商人(第2/3頁)
章節報錯
船隻停靠完畢後,船上的財副、火長、總官、舵工、炮手、雜役一眾六十多人,都已在甲板上等候。過了一會,從下面的客艙裡又上來了十多個商人,其中就包括那位已經裝扮成男子面容的阿全姑娘。
奉行所的觀察員在詢問船主沈敬丹後,確認船上眾人均已到齊。便命唐人通譯將一個木牌掛在了桅杆上,接著便開始用漢語宣讀木牌上的內容。
他宣讀的就是幕府頒佈的“宗派禁令”,即幕府對禁止天主教傳入的相關規定。幕府對所有入港的清國、荷蘭商船,都要首先宣讀宗派禁令。
一眾人等雖然心中實在不耐煩,但誰也不敢表現出來,老老實實的站著聽完宣讀。隨後,那唐人通譯便開始向沈敬丹詢問船上的人數以及何時何地從清國啟航。
沈敬丹回答道:“本月初七日從上海啟航,船上各類貨主及船工雜役共有130人,並無虛報。”
隨即他便取出準備好的信牌、配銅證文(購買銅的許可文書)、船上的裝貨目錄、乘船人員名簿以及事先寫好的“捉書請證文”(遵守幕府禁止事項的保證書和記錄清國近來朝廷局勢和民間情況的彙報,這個不屬於間諜行為,清廷也認可)請唐人通譯過目查驗。
忙完了這些,便見奉行所的觀察員從一個木匣裡取出了一塊銅板,放在了甲板的空地上。許多早已十分熟悉這套程式的船員和商人們紛紛排隊從銅板上踩了過去。
輪到那位阿全姑娘時,她裝著男子大步走路的樣子,走到銅板前,稍稍停頓一下,便邁步踩了一腳,然後又站回到那群商人中。
她剛才出腳前就已看清,那銅板上刻著的是一個十字架。他們剛才所做的,便是幕府搞的“踏繪”,用以證明這條沙船上沒有天主教徒。
“踏繪”完成之後,船主沈敬丹和一眾商人又陪著奉行所的觀察員進入船艙內,逐一核對商貨目錄與實際貨物。那觀察員每清點完一款貨物,便取出加蓋印鑑的封條貼在貨物包裹上。
此時,船上的兩名水手雜役已經從船艙內將供奉的觀音菩薩像用紅綢子蓋好,隨著一眾人等下了船,登上碼頭,等待沈敬丹和一眾商人下船。
貨物清點完畢,沈敬丹便和商人們下船登岸。由沈敬丹領頭,在抬著菩薩像的兩名雜役身後排成一隊,在中國年行司和宿町官吏的陪同下,穿過唐人碼頭,走到長崎港南側山上的一個坐南朝北的長方形大院落前。
這裡就是長崎港的唐人指定居住區,也被人稱為唐人屋敷。
阿全走在長長的隊伍裡,跟在一名商人身後,再前面的就是沈敬丹。走過紅色的唐人屋敷大門時,她看到大門的右手邊有兩棟大房子,這便是沈敬丹之前跟她說過的負責監管唐人居住區的“乙名部屋”和唐人通譯居住的“通事部屋”。
而在大門左手邊,則是一塊空場。阿全看到空場裡有一個木籠子,裡面關著一個蓬頭垢面的人。一旁還有家衣帽雜貨店,以及一些販賣蔬菜和魚肉的商販。
一行人從外院進入二門後,入眼就是一片十分寬闊的廣場,沈敬丹領著眾人從正對面的土神堂左側走到盡頭再右轉,路的盡頭就是位於唐人屋敷東南角的觀音堂。
到了觀音堂後,雜役先將抬著的觀音像供奉在神壇上的觀音像旁邊,眾人又依次上香磕頭。
直到這時,整個船隻進港的流程才算全部走完。
眾人上完香後便各自離去。船上的雜役水手都跑到了二門入口處土神堂前的廣場那裡,有的去飲酒作樂,玩色子賭錢,還有的跑到戲臺那裡看戲。
阿全隨著沈敬丹從觀音堂出來便直接去了居住區南側的長屋。幕府在這裡修建了二十餘棟的日式二層排屋,供貨船上的船主、商人和水手居住。
每套排屋內的面積都十分大,樓上是船主、商人以及船上的高階水手居住,樓下則是普通雜役。二十餘棟可同時容納兩千多人居住,而每年在此居住停留的人次接近萬人。
阿全隨著沈敬丹上了二樓,來到了一間房門前。
“阿全,你就住這裡。”沈敬丹推開障子門,指著屋內對阿全說道。
阿全進門後看了看四周,她發現這是一間套房,裡外兩間,裡間的窗外就是居住區的圍牆。
“爹,我想出去轉轉,剛才進二門時,那裡好熱鬧。”此時沒了倭國官吏的監視,阿全放鬆下來。
“那裡有什麼好的,都是一些粗俗的水手雜役在那裡喝酒賭錢罷了。你安生的呆幾天,等事情過去了,想必那汪家也就不會再來糾纏了。”沈敬丹看著女兒,不滿的說道。
“一會我會叫綠筠端些水來,你先休息一下,其他的事等我回來再細說。”沈敬丹所說的綠筠,就是他在長崎所找的倭國小妾了。
“爹可是要出去?”阿全問道。
“嗯。要找人談些事情。我先走了。”沈敬丹說完,便轉身離去。
阿全回到屋內,關上障門,走到裡間,這才坐在榻榻米上,環顧四周,打量著這個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