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皇帝的後人”落凡塵(第1/2頁)
章節報錯
巴爾克村,是扎克蘇嚕部的所在,它坐落在巴爾克河北岸的一個背山面水的山丘上。一座座尖頂、圓頂的屋舍散佈在山坡上,米黃色的屋頂掩映在青翠的山林間,房前屋後長滿了火紅的杜鵑花。
當四條船找到一處深水處停泊下錨後,趙新先是命令同行的警衛連和民工隊伍在江邊紮營,一是自己這邊人太多了,都去村裡會嚇壞村民;二是這麼多持槍士兵進村,搞不好會發生意外。他自己、劉勝、張波、阿妙,還有幾個警衛在登岸後,便跟著薩哈連和烏希哈朝村子走去。
“真美啊!”阿妙拉著趙新的袖子,看著眼前的美景,由衷的發出了讚歎。趙新點點頭,他真沒想到,這裡春天的景色會如此動人。
“多少年了,你們還是第一批能到這裡的漢人。”薩哈連不住的回頭看著身後那四條怪船,心中嘖嘖稱奇。他本以為在富爾丹城看到神奇之處就很多了,沒想到今天還能見到更神奇的東西。
“呵呵,以後還會有更多漢人來,大家一起種地種菜,養豬養牛;還會有人幫你們看病。”趙新笑著對薩哈連解釋道。
“那敢情好!我們這裡一年四季都有魚吃,山珍野味吃不絕,可惜一到冬天就沒什麼菜。”
當幾百號人坐著皮划艇漸次上岸時,遠處的村子被驚動了,突然就沸騰了起來。最先做出反應的,是各家豢養的幾百條狗。它們從村子裡跑了出來,將趙新一行人團團圍住,不停的衝著客人搖著尾巴,在四周歡快的跑著叫著。
張波看到這些狗裡,既有捲毛狗,也有大狼狗,甚至還有西北的細腰狗,而且這些狗的脖子下都掛著一個大銅環。他不由好奇的對烏希哈問道:“烏希哈姑娘,你們這裡的狗怎麼這麼多品種?這狗脖子上怎麼都掛著項圈?”
烏希哈呵呵一笑,解釋道:“那不是項圈,那是栓軛具和綁纖繩用的!”
“啥?還綁纖繩。狗也能拉縴?”
“怎麼不能!我們這裡除了冬天要用狗拉雪橇、打獵外,江上逆水行舟都要靠狗來拉縴才行。”
“哎喲,今天可真是長知識了!”張波咧嘴笑道。
赫哲人之所以被稱為“使犬部”,那是因為家家養狗,像烏希哈家裡就養了幾十條狗。這些狗並不是看家護院或是陪人玩的,而都是“役犬”;就像鄂倫春人養鹿,達斡爾人養馬一樣。
眾人一邊走,一邊聽薩哈連說道:“早年間,還是康熙爺在位的時候。有那麼一年鬧起了狗瘟,別說我們這裡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一帶各村各鄉的狗都快死光了!”
“啊!”阿妙連忙問道:“後來呢?”
“後來,後來有人進京,把這事跟康熙爺說了。康熙爺就下了諭旨,從關內各地選了三千條狗,還派人給我們送來。所以你看,我們這裡什麼樣的狗都有。”
眾人一聽,哈哈笑了起來。趙新笑了幾聲就突然皺起了眉頭,他轉頭看向劉勝,卻見劉勝也看向自己,兩人當下心照不宣。
春夏季節的巴爾克村原本是十分寧靜的。赫哲人不肯放過捕捉鰉魚的最佳時刻,每天早出晚歸外出捕魚,有時甚至乾脆順水漂流或是露宿河灘。所以村子一般裡除了老人,就只有女人和孩子。
可趙新他們在春汛時節的突然造訪,打亂了那些原本要外出打漁的赫哲人的計劃。於是村子裡男女老幼全村出動,都來河邊看那四條稀奇的大船,以及趙新他們這些奇怪的漢人。
當烏希哈拉著小仙女一般的阿妙,身後的趙新跟著薩哈連等人走進村子時,那些正在忙著曬魚***制魚筋、鞣製魚皮的婦女、孩子和姑娘都一窩蜂的湊熱鬧來了。
邊民的婦女是沒有那些三綱五常的倫理概念的。在她們的心目裡,人就是要由著自己的意志去展現喜怒哀愁。
這些婦女先是驚奇的打量著趙新一行,她們打量著跟烏希哈並肩而行的阿妙,伸出滿是魚腥味的手摸著那一頭如雲般的黑髮,不由驚叫道:“天吶!她頭髮比緞子還要滑!”
還有的人望著阿妙那一雙漂亮的大眼睛和一對淺淺的酒窩,故作驚訝的叫道:“哎喲,這又來了一個小巴爾君(仙女)!”說罷,竟放肆的伸手輕輕捏了捏阿妙的臉蛋。
這時,突然如烏雲壓頂,隨著兩個高大的身形走進,女人們發現眼前的光亮被遮蔽了。“我的天啊!好高大的男人!”
“這麼壯實,太招人喜歡了!哈哈!”
“喜歡?喜歡就拉回家去啊!”這話一出,眾村民頓時一陣大聲的鬨笑。
一個胖女人扭動著肥胖的身子,以至於拴在衣襟、下襬上的各種古怪飾品叮叮噹噹的一通亂響,他衝薩哈連笑問道:“薩哈連,帶著女兒去了趟富爾丹城,怕不是去找女婿了吧?”
薩哈連笑罵道:“你們這些女人,都瞎說些什麼呢!這些都是富爾丹城來的漢人,根本聽不懂咱們的話,你這是跟瞎子拋媚眼啊!”
阿妙有些害怕,緊緊拉著烏希哈的手。烏希哈知道趙新這些人初來乍到,估計受不了這些看似粗野,其實卻充滿善意的嘲笑和稱讚。於是挺身而出,擋在阿妙身前,一邊說著,一邊阻止那些女人再摸她。
趙新和劉勝卻覺得很好玩,他們也聽不懂赫哲人的滿語,任由那些女人、老人和孩子在自己身上摸摸衣服。
至於摸臉蛋?夠得著算你們贏!
這是人群中一個婦女對烏希哈打趣道:“烏希哈,這裡哪個是你的海東青啊?”
“是啊是啊,快告訴我們吧!”
烏希哈臉上一紅,又惱又羞的道:“嫂子,你別瞎說啊!奇吉大哥,管管你老婆!”眾人看到十里八鄉聞名的巴爾君嬌羞惱怒的樣子,紛紛鬨堂大笑。
一行人一路說說笑笑,不知不覺間,已經走到了薩哈連家的小院門前。烏希哈推開了籬笆門,請趙新他們進去。
趙新走進這個乾淨整潔的院子,只見門前豎著幾根十幾米高的木杆,頂部有幾根十字形的橫樑,掛滿了被剖成兩半的魚。在最上面的一根橫樑上,一隻海東青蹲伏在那裡,一動不動。
在正房右側,有一座懸空搭建在六根立柱上的倉房,那地基離地差不多得有一米高。夾在正房和倉房之間的,是幾根神柱。
薩哈連家的正房跟其他人家一樣,也是樺皮房;不過跟其他人家不同的是,他家房舍看上去又大又寬敞,毗連的房屋足有六七間之多。這就是身為姓長的不同了,村裡但凡有什麼事情商議、喜慶節日,村民們都會來到這裡,屋子太小可是不成。
“好傢伙!怎麼把魚掛這麼高?”劉勝驚訝的問道。
烏希哈解釋道:“等夏天一到,蒼蠅就多了。掛高點,蒼蠅飛不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