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奇泰此時的臉色青一陣綠一陣,極為難看。他拿起了桌上的資料夾,長吁一口氣,對仍坐在那裡生氣的吳省蘭道:“吳大人,我們走吧。”

此時幾個清兵用木棒挑翻炭火盆,然後用再把銅盆撥拉到積雪裡。滋滋的蒸汽聲攪得人心裡越發的亂......

兩天後,坐鎮寧古塔的和珅拿到那個奇怪的藍色夾子。他粗粗打量了一下資料夾,然後才從信封中抽出信看了起來。

當他看到趙新提出的那些條件後,和珅“啪!“的一下拍在了桌子上,怒道:“豈有此理!狂妄!”

不過他這人涵養極好,生了一會氣後,又繼續看了下去。等到把信中內容全部看完,和珅轉頭看著桌案上的藍色資料夾,沉思不語。

一旁的劉全估摸桌案上的茶水已經涼了,便取了過來倒掉,打算重沏一杯。正在等水開的功夫,只聽和珅幽幽道:“全兒,你說趙新這夥子人究竟是從哪來的?”

“啊?”劉全一愣,心說這我哪兒知道啊!

“吳泉之的信上說什麼大阿伊努國,你去江南的時候聽說過嗎?”

“哎喲,我的爺。您說要是連您都不知道的地兒,這天底下還有誰能知道!您可兼著理藩院的尚書呢。”

和珅衝著南面一拱手道:“可別這麼說。誰不知道皇上他老人家學貫東西,我那點兒本事不值一提。”

劉全道:“要依我說啊。這指不定是那群逆匪怎麼編出來的呢!”

和珅五指輪番敲著桌案,仔細回憶起自己看過的那些海外風物的書籍。過了好一會兒,和珅眉毛一挑,他突然想起前年李朝使團來京,自己代乾隆接見使團成員時,對方提及海外風物時曾言,倭國之北有一大島,島上有生番名蝦夷,也稱阿伊努......

“原來是群蠻子!”和珅冷笑一聲。“看來這趙逆也是飢不擇食,聯合了一群生番蠻夷,也妄想和我朝通商。”

劉全眨巴眨巴眼,看著自家的老爺面色緩和,這才道:“爺,用飯吧?”

“嗯。”和珅點了點頭,繼續道:“不去花廳了,就在這裡湊合一頓。”

“那成。我給您端過來。”

過不多時,劉全端著一個托盤走了進來,托盤裡是一盤燒熊掌、一碟子青菜、一碗粳米飯和一碗田雞湯。笑嘻嘻的對和珅道:“爺。車到山前必有路,您要是愁壞了身體也解決不了眼麼前的事兒。先用飯吧,這是下面人孝敬您的新鮮熊掌,都在火上煨了兩天了。這是冰糖煨的田雞湯,敗火。”

和珅笑罵道:“我還沒七老八十走不動道兒呢,吃的哪門子熊掌。撤了!”

“嗻。那我給您換碗燉野雞絲燉酸菜絲兒來。”

和珅端起米飯,一邊胡亂的扒拉著,一邊琢磨。趙逆的槍炮太厲害,這些日子他也派人在寧古塔城裡暗中走訪,所有人都說對方的炮打的又快又密,還能爆炸。要不是突然撤兵了,就算是全城一萬多人一起守城也沒用。他估計也就是因為天寒地凍和糧草的問題,要不然對方能一路打到吉林烏拉去。所謂好漢不吃眼前虧,真要讓對方一路打到盛京,那乾隆還不得急出個好歹。

和珅心裡很明白,自己這個一身權勢都是依仗於乾隆的寵信;要是乾隆沒了,後面怎麼樣那就很難說了。至於贖金的數目,對於和珅而言還真不叫錢。戶部就算再沒錢,可每天從他手指頭縫裡流傳出去都是幾十上百萬兩銀子。再說了,除了戶部的錢,他手裡還握著崇文門稅關和議罪銀呢!

清代歷史上,“議罪銀”又稱“自行認罪銀”、“自請認罰銀”,是乾隆中後期搞的一項很噁心的制度。傳統看法一般認為和珅是“議罪銀”制度的始作俑者。

但實際上“議罪銀”制度早在乾隆二十八年前即已有成例,這個制度早在和珅得寵前就已經被被乾隆實施,只不過到了和珅掌權後,其制度架構已臻完善。歷史上,先後經手議罪銀事務的還有福長安、福康安和阿桂等人,只不過和珅掌管的時間最長罷了。

乾隆這樣做的目的,是借小過對地方督撫進行一筆高額罰款,但並不直接治罪,既保持地方政治穩定,又對部分督撫示以警告。也就是堅持“完贓不能減等”(將貪汙所得繳清即可著情減刑)的原則。

這個議罪銀到底有多少?乾隆那裡沒數兒,和珅這裡也沒數兒。太多了!這點錢除了用於乾隆南巡費用外,也同時流進了和珅的腰包。

既然錢不是問題,那剩下的就是要探出趙新的底牌。要真是租個小島建個貨站,倒沒什麼;可萬一對方拿來做進攻江南的據點,那可就完蛋了!

趙新下一步究竟要幹什麼?搞清楚這些,才能接著談後面的。想到這裡,和珅放下碗筷,衝門外喊道:“來人!”

“爺,怎麼了?”劉全一撩門簾走了進來,他一直就在門口候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