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子彈和發射藥(第1/2頁)
章節報錯
身在另一時空的趙新還不知道,他差點就被人忽悠成“王八神”在人世間的代言人。這要是讓他知道了,他搞不好會把江秀才綁在石頭王八上一起扔進綏芬河。
糾結了很久的貨船終於還是買了。這艘六萬噸級的集裝箱貨輪建於2013年,船長250米,吃水14米。趙新在辦完手續後,鑑於非洲人的工作效率,他決定用獎金來鼓勵這些人儘快完成改造工程。
船廠這邊給出的工期是一年,趙新直接限期三個月。當船廠老闆聽了趙新提出階段性的獎金數額後,非常痛快的就簽下了協議。改造工程包括船體保養,去除甲板上的箱格導柱,加裝吊艙側推器,主甲板加固等專案。
簽完改造協議的當天,趙新又找了家瑞士的監理公司擔任工程監理。為什麼要找瑞士人?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這是一群不想當法國人的法國人,比德國人還德國的德國人;嚴謹到讓人討厭的地步。
果然金錢開道一路暢通,當一切準備就緒,第一筆工程款打到船廠賬上時,貨輪當天就開進了幹船塢。看到工程已經開始,監理入場,趙新這才踏上了返回的路途。
兩天後,趙新途徑歐洲和安德魯見了一面。他這次又採購了五千支SKS;而去年安德魯幫著採購的那條子彈生產線已經拆裝啟運,再有二十天就能透過火車運到不凍港。
作為一枚中間威力彈來說,每一枚子彈都由彈殼和彈頭構成,其中彈頭又分為彈頭殼和彈芯。這三個部分需要分開生產,並在最後環節組裝在一起。
彈殼的加工相對簡單,主要是透過反向擠壓法使彈殼筒體基本成型。再利用切口機將彈殼筒體上方形成的廢料切去,再經過化學試劑的清洗和彈殼底部的表面處理。
而子彈頭的加工流程分為引伸加工、衝尖、製造彈芯、彈頭裝配四個過程。
在完成了彈頭和彈殼的製造後,就該進入組裝成品子彈的工序。組裝一顆成品子彈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以彈殼為主,即有關底火的加工和成彈組裝。在安裝完底火後,機床同時在底火和彈殼之間塗上密封漆,以防止底火受潮、子彈失效。最後由成彈裝配機把稱量好的發射藥送入彈殼,最終將彈頭擠入,待經過稱重檢驗、外表檢測後,一枚合格的子彈才能誕生。
這麼大的一條生產線雖然很重要,可趙新現在就是安裝上也無法使用,只能暫時所在倉庫裡。第一是發電裝置和各種油料已經成為北海鎮目前發展中最大的桎梏;第二是技術工人不夠。
為了慶祝這兩筆生意的完成,安德魯決定請趙新吃頓大餐。
等菜上桌時,安德魯開始向趙新炫耀自己新買的大遊艇。趙新一看照片,發現這廝買的也是一艘Azimut遊艇。不過安德魯屬於暴發戶心態,居然買了條超級遊艇。
“看著真不錯啊!”
安德魯得意洋洋:“這條船可以容納10名乘客居住,同時可以舉辦60人的大Party。”
“哦,那麼你這船現在停在哪呢?”
“當然是義大利!”
趙新幻想了一下狂歡Party的火爆畫面,一大群美女,外加安德魯一個醜八怪......咦!不寒而慄。不過他再轉念一想,這廝去年還是個普通馬仔,如今一副億萬富翁的囂張派頭,全特麼是在自己身上撈的!
安德魯收起手機,隨口問道:“趙,你這麼有錢,為什麼不買條遊艇?”
“我?這些船都太小,看不上。”侍者端上了前菜,趙新準備專心對付眼前的海鮮沙拉。
&nut也有大型遊艇。我挑遊艇的時候,人家還跟我介紹過LANA號,船長300英尺。趙,你應該買一條,我們倆做個伴兒,有空一起出海釣魚。”
趙新隨口問道:“LANA號?那賣多少錢?”
“三億美金。”
“你大爺~!”趙新心中罵道。不過他突然心中一動,試探著說道:“沒意思,要是有條件,我就買條軍艦當遊艇。”
“你這個想法不錯!我聽說中東有個土豪就這麼幹的。讓我們為這個瘋狂的想法乾一杯!”安德魯一仰脖,一大杯白蘭地轉眼就沒了。
趙新放下酒杯,笑著說道:“瘋狂?不,我的朋友。只要膽大有錢,買條軍艦應該不是難事。”
“現在退役的舊軍艦有的是,不過改造起來太費錢了,比買條新的都貴。”
“哦。那買條小型的護衛艦呢?”
“你是說?”能做軍火生意的人,沒有傻子。安德魯很快就反應了過來,他盯著趙新看了一會臉上便露出了一絲詭異的笑容。
之後兩人都很有默契的再沒提及軍艦的事,不過趙新知道,安德魯已經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事實上,北方某國的小型護衛艦並不貴。800噸級的護衛艦造價不過三千萬美元,船長65米,最高時速56公里。船尾有一個操作大型直升機無人機的甲板,30名船員一次可以在海上停留15天。
原本應該配備的武器系統包括一門76毫米速射炮,8個發射管,可容納1.2噸重、射程三百公里的反艦導彈或射程六百公里的反艦導彈,兩挺14.5毫米機槍兩門多管30毫米自動炮。除此之外,還有32枚防空導彈。可是對於十八世紀來說,拿反艦導彈打誰?
打風帆戰艦嗎?這也太敗家了!
還有直升機甲板和防空導彈,這特麼完全用不上啊!與其這樣,還不如裝兩門76毫米炮,多配點管30毫米自動炮。
先放出個風試探一下,看看能不能開啟購買海軍裝備的路。真給趙新一艘驅逐艦,以北海鎮現有的技術水平也只能當海岸炮臺用。
兩天後,當趙新回到北海鎮的時候,發現整個城鎮的西部已經變成了一個大工地。鎮子西頭離海邊一里遠的地方,幾臺挖掘機和數千人連續奮戰多日,一個巨大幹船塢外觀已經初露端倪。鎮子中央那條橫貫東西的大路繼續向西延伸,來自河南和山東的流民正在道路兩側搭建木刻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