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行的一個文員道:“照這個程式下來,一門炮鑄好豈不是要幾個月才行?”

那官員道:“正是如此。按規制,大號模具要等四個月,次號三個月,小號兩個月,方可乾透開鑄。”

福康安臉色不虞的問道:“現在造了多少炮了?”

那官員回道:“永固大將軍炮五門,神功將軍炮二十門,二將軍炮五十門,沖天炮五門,子母炮三十一門。”

所謂“二將軍炮”是一種長約1.5米,炮口直徑約5厘米,重120斤的鐵炮;而“沖天炮”其實就是臼炮;大將軍炮都是銅炮,從三千六百斤到七千斤不等;子母炮就是明代的佛郎機,重九十五斤,生鐵鑄造,屬於八旗內部的制式武器,綠營不能裝備。

此時福康安滿臉陰沉,顯然是對鑄炮進度極為不滿。沉默了半晌才說道:“還是太少。我的軍艦快要下水了,炮跟不上怎麼行!”

那官員躬身道:“大人,屬下前日已經寫了呈文報送提督府和經略大人,希望能再調派一批炮匠。”

“缺多少?”

“眼下銅料、鐵料、煤炭倒是不缺,工匠至少再有三百人才可以跟的上。”

“我看你們現在最缺的是做模具的人吧?”

“大人英明。”

福康安一擺手道:“再給你調五百人!我只要快!七月份大軍北上,你要是敢耽誤了我的炮,我就要你的腦袋!”

那官員一臉嚴肅的躬身行禮道:“敢不從命!”

視察完炮廠生產,下午福康安一行又觀看了已經鑄好的火炮進行演放。炮聲隆隆的試射場上,一個身穿清軍武官服的高鼻樑藍眼睛的洋人格外引人注目。

此人名叫安東尼.謝傑利.尼科夫,是第七屆“沙俄駐京辦”(沙俄派駐清廷的第七屆東正教北京傳教士團)成員。福康安徵調這位安東尼教士的原因有二,一是想讓此人去當使者,勸說西拉河口的“鄂羅斯人”投降;第二就是此人精於使用象限儀,要讓他來為新造火炮編制射表。

只見安東尼教士手裡拿著一個奇怪的儀器,在每一門火炮上都要進行一番測量除錯,然後才讓人開炮射擊。等觀察完炮彈落點之後,一旁的一個筆帖式就在冊子上進行資料記錄。

福康安看過了一會,便命人將安東尼教士叫了過來。

“安教士,這象限儀用的還好?”

“尊敬的侯爵大人,這架象限儀的做工非常精緻。有了它,射表的製作將會非常容易。可惜只有一架,要是再多做幾個就好了。”

福康安聽了只是微笑,並未作答。

這架“測炮象限儀”還是福康安奏請乾隆仿造的,全大清國也就兩個。一臺被放在內務府庫中,偶爾會拿出來用於京城炮局的新炮射表製作,一臺就在這裡。福康安這邊用完了,回去之後還得交還內務府。

話說“象限儀”作為火炮施放時的測量工具,自明末已經隨著西方傳教士來到了中國,只不過沒有得到大規模推廣,在文獻中也少有記載。

安東尼教士手裡拿的象限儀通體用銅鑄造。高不到一尺,下接三角形的黑色檀木底座。

整個儀器由兩個90度直角的四分之一圓(象限儀)所組成,底座上設有一個帶有刻度的中空方柱。方柱的中間位置有一個可以上下移動的小孔。一個象限儀位於方柱的頂端,另一個呈90度直角位於側下方。兩個象限儀的圓心處,都有一根銅條製成的墜線。當底座放在一個前後左右都處於水平的位置時,兩根墜線的刻度都歸於垂直零度。

使用的時候,將象限儀放在炮管末端,透過上方的象限儀墜線的刻度,確定炮口的抬升角度;而中間那個中空的橫方柱上有一個小孔,透過小孔與炮口處的星斗吻合。

這架“測炮象限儀”的先程序度在於,一是以360度分圓體系代替了48度的銃規測量,對火炮發射角的測試精度有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測炮象限儀”是由正交的兩面象限儀所構成,一面可以方便地測定大炮的發射角,同時利用另一面對目標進行瞄準操作。

恭送福康安一行離開射擊場後,安東尼教士繼續進行射表編制工作。此時的他感覺自己很幸運,終於能離開封閉的修道院,跟隨大清國那位著名的侯爵大人來北方一遊,順便記錄一下沿途的地理風光。

別看第七屆“沙俄駐京辦”攏共才十名教士成員,屁事一點兒都不少,成天就是內鬥,矛盾衝突相當多。例如,“駐京辦”副主任奧爾洛夫懷恨正主任——傳教士團團長約阿基姆希什科夫斯基,兩次寫信回國控告,請求把正主任遣返,自己來接替但是當那位“副主任”還在不停控告的時候,他自己卻被首先遣返了。

可另一方面,讓安東尼教士頗為頭疼的是,自從去年九月中旬以後,傳教團在北京城的處境突然就變得極為惡劣。

這事吧,主要是因為趙新等人被乾隆當成了鄂羅斯人.

自福康安兵敗之後,小心眼兒的乾隆一怒之下便下令封了北京城的修道院,禁止裡面的東正教傳教士外出;同時還讓步兵統領衙門設定了戒備森嚴的崗哨,並在使館的大門上釘上一道死刑令,威懾那些膽敢進入修道院的北京城百姓。

事情發生後,“駐京辦主任”約阿基姆希什科夫斯基十分憤怒,他連著寫了三封信託人帶回國內,要求嚴查到底是誰在破壞兩國關係。他在信中反覆提到,因為某些蠢貨盲目無知的挑釁舉動,害的他和其他“駐京辦”成員成了清帝國的人質,在北京城受到了嚴格管控,完全是被軟禁了!

眾教士私下討論一番後,認為最只得懷疑的物件就是勘察加的那群皮毛販子和魚販子。想來想去,搞不好就是那個曾經去島國探險的拉斯托契金乾的!

1773年,拉斯托契金透過在遠東的漁業活動,敏銳的感覺到了南方可能有獲取鉅額利益的機會。於是他用自己的私人財產以及從其他貴族、商人那裡得來的贊助,購買裝備了等外帆艦“尼古拉斯號”,並且因此行為受到了帝國首相和勘察加當地指揮官的認可,成為了沙俄的一名海軍上尉。

他於在1775年出行前往島國探險,然而首次航行的尼古拉斯號就在鄂霍次克海傾覆。等第二次時,船隊又在在烏魯普島附近遇到了颱風。1778年,拉斯托契金的艦隊成功航行至了庫納施爾島(即國後島),並在此地的蝦夷人嚮導帶領下,來到厚岸與松前藩展開了談判,但是不願意惹麻煩的松前藩表示,貿易的問題只能在長崎談,也不會為他領航至長崎。

眾教士最終一致認為,就是這個天殺的魚販子搞出的爛事!他難道不知道在沒有女皇的授權下,私自破壞兩國關係是要上絞架的!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