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吞雲吐霧我大清(第1/3頁)
章節報錯
一百文錢什麼概念?
乾隆晚期,江南一斗米的平均價格是一百四五十文(一斗十斤);農民打短工一天的工錢是50~70文,長工一個月的工錢平均在一百文左右(一年合一兩白銀)。五十文錢在山東可以買一尺深藍布或魚白布。像蘇州、揚州、江寧這些地方,一個城市家庭的月均收入在二兩白銀左右;雖然是按照白銀計算,但實際用的都是制錢,大概是2000文到2400文左右。
(清代的銀銅兌換不是簡單的一兩銀子換1000文錢,這只是朝廷希望的兌換比率。實際上,一個地區的銀銅兌換,往往是要看當地的銀銅供給量。一旦白銀流入量過大,該地就會發生銀賤錢貴的現象。比如西北戰事,西安當地因為朝廷輸送的軍餉造成當地白銀供給量突然增大,西安當時的銀銅兌換幣價就是一兩銀子兌985文錢。)
照這個水平算,沈敬丹手上的這一盒捲菸可值六~八斤糙米,農民打兩天短工的工錢,城市居民月收入的8%~15%。一百文一盒的捲菸,一個月要是來上10盒的話,平常人就要破產了。
一群商人在花廳裡吞雲吐霧了一下午,這才開始跟沈黃二人訂貨購買捲菸。不過這些人一共才買了四、五百盒而已,都說先拿回去試試,如果銷路好,再大量進貨。
沈黃兩人都明白,趙新給他們的這批捲菸所用的菸絲,雖然吸食方便,口味獨特一些,但與閩煙還是有差距。
這個時期除了福建的閩煙,江西、湖北也出產菸絲。
而閩煙之所以在這個時代能獨步天下,其秘訣就是在製作時除了新增各種香料外,還會在製作時加油進行炒制。這種加油炒制的菸絲除了燃燒速度快,菸灰掉地即滅,不容易引發火災外,在吸食時還會有一種特殊的香味。
康雍乾三朝的皇帝雖然都不抽菸,也不喜歡臣子抽菸,但卻不禁止民間種煙,這也是菸草興盛的主要原因。比如福建的漳州、汀州、浦城、興華所製做的菸絲都是行銷全國各地。尤其是浦城所產的建煙,已經成為宮裡每年都要採購的貢品。
至於後世英美捲菸進入中國,大行其道的原因,除了因為採用工業裝置大規模製造外,龐大的銷售體系、強有力的資本支援、鋪天蓋地的廣告宣傳和促銷手段,也是捲菸取代傳統的煙桿、菸袋鍋子的重要原因。
面對開局不理想的狀況,老黃有些氣餒,早知道就不帶這麼多捲菸回來了。要知道離開北海鎮時,趙新足足給了他們兩人八千盒捲菸。這要是賣不掉,菸草放久了受潮的話,好幾百兩銀子可就白白浪費了。
沈敬丹卻不是很著急,他記得臨走前趙新對他說過,一開始賣出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從城市到農村的龐大銷售網路。只要有了這個網路,捲菸才能大行其道。
之後的十數天裡,沈黃二人遊走各家會館,捲菸沒有賣出去多少,反倒是將皮貨賣掉了大半。
至於那些俵物,暫時都放在老黃家開設的“黃升泰”南北雜貨店裡,慢慢賣吧。
眼看最值錢的貨物都處理的差不多了,沈敬丹便與老黃告辭,帶著僕人阿四,僱了一艘小船,從吳淞江轉南運河,直奔揚州而去。
兩天後,小船停靠在了揚州城東關門外的運河碼頭上。甫一踏上碼頭,沈敬丹不禁脫口道:“總算到家了。”
明嘉靖三十四年,時任揚州知府吳桂芳為防止倭寇侵擾,以宋代揚州大城的東郭為基礎,修築外城,也被稱為“新城”。新城的城牆接連舊城的東城牆,東南北三面總長八里多地。
清代的揚州城分屬江都、甘泉兩縣管轄。舊城的西半邊與新城的南半邊歸江都縣,而舊城的東半邊和新城的北半邊歸甘泉縣。
沈敬丹的家在揚州新城內的東關街附近,歸甘泉縣管轄。而眼前的這座東關門,原本叫做“利津門”。
主僕兩人下船後,剛進了東關城門,就看見一個十四五歲的青衣小廝站在城門口內的陰涼處探頭張望。
“老爺!”青衣小廝看見沈敬丹,一蹦三尺高,高喊著就跑了過來。
“貴生,半年沒見,個頭都快趕上你爹了!”
貴生一邊行禮,一邊口中說道:“自從接了老爺的信,從前天起,夫人和二小姐就讓我上午來城門守一會。可巧第三天老爺您就回來了。”
話剛說完,他便起身從阿四手中接過兩個包袱扛在肩上。“爹,我幫你。”
三人過了城門洞,便向右轉進了便益門大街,這條街直通新城東北角的便益門。
“貴生,夫人和小姐都還好吧?”
“都好。只是夫人一直擔心老爺您和全姑娘,每天都吃不好。”
“唔。”
貴生走在沈敬丹身後,討好的問道:“老爺,下回您再出海,帶上我一起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