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八月上旬。北海鎮歷時近一個月的蝦夷地作戰行動終於結束了。不過本次行動絲毫沒有什麼驚心動魄,實在是乏善可陳。

札幌一帶的松前藩稅所和近江商人的貨棧被北海鎮的部隊很輕鬆的連根拔除。在趙新的漠視和刻意鼓動下,憤怒的阿伊努人殺死了全部的俘虜。

隨後,趙新將這裡正式命名為平原鎮。他讓手下在後世大約是JR塔大樓的位置用幾根長木搭建了一個四米多高的架子,並用白色油漆塗刷,以此作為平原鎮鎮中心的暫時地標。

鄧飛的海面封鎖作戰毫無戰果可言。他駕駛著雷神號為了避免被松前藩注意,特意在離岸五公里之外的洋麵上等了好幾天。

趙新沒料到的是,由於松前道廣在之前炮擊松前城時喪生,結果幕府和蠣崎家的各支都在忙著爭奪對松前藩的控制權,藩內活著的那幾位重臣此時根本顧不上北邊的異常情況。

松前家都亂套了,誰還有閒心去操心阿伊努人的事。於是鄧飛在津輕海峽附近轉悠了七八天都沒有看到松前藩的運兵船出海,便只得返回了沙川。

原本想阻止殺俘的王遠方被趙新從平原鎮糊弄回了沙川。之後他便帶著隊伍從沙川往南,一直行進到了硫黃山山腳下的小平原。他發現這裡除了有一個阿伊努人的小部落外,島國人連個鬼影子都沒有!無奈的王遠方在和當地部落交換了一些糧食後,只好帶隊返回。

劉勝帶著部隊一直向東,行進到了Makomai的海邊。這裡的地形果然如趙新所料,河流湖泊縱橫交錯,低窪的沼澤溼地遍佈林間。據嚮導和當地海邊的部落溝通,這裡除了偶爾會有松前藩的漁民前來捕魚外,也沒有其他人來。

至此,趙新和安保部指定的第二階段作戰計劃宣告“失敗”。

&nai那裡大片的沼澤經過改造或許可以成為良田,不過以這個時代的農耕技術來說,開墾起來會十分的吃力,沒有幾十年的墾荒根本完不成。不過劉勝不知道的是,這裡附近的海域盛產北寄貝,後世這裡的北寄貝漁獲量佔到全島國的一成之多。

針對第二階段作戰計劃在執行時所發現的情況,原本修建兵站哨所的計劃也做了調整。除了沙川部落的村子外,在已經成為圖卡囊中之物的平原鎮海邊還將修建一個兵站。

至於原本計劃的硫黃山兵站,變成由圖卡派人前去聯絡那裡的部族,讓當地人直接運送硫黃礦石到沙川,用以和北海鎮交換生活物資。

對於面積廣大的蝦夷地來說,趙新手上的兵力嚴重不足;而且他也不想派過來更多的島國士兵和家眷。至於今後這裡所要開展的畜牧業和飼料養殖業,趙新打算留給未來的大清饑民。

憑藉北海鎮的武力配合,收編了平原鎮附近七八個部落的沙川族立刻就成為了蝦夷地最大的部落,麾下的阿伊努部落民超過了兩千人。對於那些不聽話的部落酋長,圖卡沒有親自動手,而是將這些人綁了,直接餵了黑熊。

由於擔心圖卡勢力突然膨脹,根基不穩。趙新思來想去之後,便讓圖卡提供一些信得過的沙川族手下,由駐守在沙川村的北海鎮士兵進行訓練。他還打算今後為圖卡的手下配發趙亮工坊出品的老式左輪手槍。

至於劉勝所擔心的圖卡未來會不會和北海鎮翻臉,這個趙新倒不是很擔心,因為只要控制住左輪手槍的火帽供應,阿伊努人就只能是“籠子裡的魚”翻不起什麼浪花。

說到黑熊,就不得不提到阿伊努人的“飼養型熊祭”。他們會在冬天將盡的時候,捉一頭小熊帶回村子裡,交由一位婦女餵養。當小熊長得夠大了,開始纏人或抓人時,就把它關在結實的木籠裡,用魚或小米粥餵養。一般在籠裡養兩年或三年,直到舉行祭祀時殺掉。

(後世有學者研究認為,阿伊努人的“飼養型熊祭”和滿族人養豬為犧牲物的祭祀儀式存在很多文化上的互通之處。由此證明早期東北亞地區民族之間交流頻繁,形成了一個獨特的文化區域。)

劉勝原本還想要一隻小黑熊帶回北海鎮養著,可被趙新勸阻了。趙新說大哥你要把這玩意帶回去當寵物,我家多福大王還有活路嗎?

臨行前,勝海舟和虎吉的連隊被安排留下來值守兩處兵站。兩個月後,利吉和潘秀成的連隊會來替換他們。

萬造和茂助帶著麾下兩千施工隊伍繼續修建從沙川到平原鎮地標的道路,之後還會修建通往夕張山區的大路。

醫療隊的劉大主任在沙川兵站留下了幾個護理隊員值守,並建立了一個小型診所,用以應付駐守士兵的頭疼腦熱。

八月十三,雷神號載著五個連計程車兵和醫療隊的人以及大批從平原鎮繳獲來的獸皮,匆匆返回了北海鎮。

不回來不行啊,因為本時空的中秋節要到了。

以趙新和劉勝為首的一群現代人,自從來了北海鎮後,一直忙忙碌碌,根本談不上什麼休息日。好容易要過中秋了,說什麼也要聚一下。

而且中秋之後,雷神號也要再次南下花鳥島,給沈敬丹和黃冒財兩人送去捲菸和獸皮等貨物。最重要的是這次南下後,趙新就準備登陸上海,進入大清腹地。

話說江戶時代的島國人過中秋也要賞月,而賞月活動就離不開“月見糰子”。這種點心趙新以前去島國旅遊從沒聽說過。他回到北海鎮的當天晚上,利吉就來找他並提到了中秋點心的事。

趙新以為還是要用糯米做點心,毫不猶豫的答應了。可利吉隨後的一番解釋,讓趙新傻了眼。

原來月見糰子這種點心,主要是由香芋做的。眼看後天就是中秋了,芋頭這玩意趙新那給找去啊!湊合用糯米吧!

於是,志乃、多鶴等各家婦女們,便用領到的糯米做成一個個香芋形狀的糰子;又用混有砂糖的豆粉裹在糰子外面。因為本年是閏月,所以每一盤糰子都是十三個。

趙新接過志乃送來的月見糰子一看,我去!這不跟驢打滾兒一個意思麼,只不過裡面沒有豆沙餡而已。

不過,各家在做月見糰子時,都給趙新這位大恩人做了一份,並用木盒裝好,送到了雷神號上。

好嘛!到了八月十五這天,趙新看著眼前這上千盒的糯米點心直眼暈。這玩意還不能多吃,吃多了胃酸;這得吃到猴年馬月去!

於是他拿了幾盒準備去送給沈璇,誰知到了遊艇上一看,沈璇也收到了好幾十盒。由於北海鎮平時沒有什麼小點心可吃,沈璇對這種糯米小糰子十分喜歡,直接就拿來當晚飯了。

話說江戶時代的島國人在過中秋時,除了要吃賞月團子,還要用秋季的七種草紮成草團。坐在草團裡一邊吃著糰子,一邊賞月。於是中秋這天下午的海邊遍佈著各式各樣的草團。敢情這時候就有提前佔座了!

趙新又聽片山的老婆多鶴說,賞月要賞雙。意思是八月十五舉辦了賞月活動而九月十五不辦的話,那就是“成單賞月”;在島國人的文化習俗裡,是非常犯忌諱的。

這都什麼亂七八糟的規矩啊!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