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對於皇帝來說,改不改似乎是一句話的事;但對於整個固化的官僚體系來說,就是件天大的事,其間不知道要打破多少人的利益圈子。滿清上下不把這個帳算清楚,沒人會去觸這個黴頭當靶子的。”

腰刀改刺刀聽上去很簡單,但這裡面卻涉及到滿清兵制上的大調整。在沒有遭受到重大打擊前,清廷上下沒人會覺得這是個問題。難道用腰刀和敵人近戰就不能表現士兵的勇武了?

劉勝點了根菸,看到劉錚不再提問,於是道:“劉錚你的問題後面一起提。我先把報告內容說完。”

“好的。”

“剛才我說到清軍部隊裡現在是裝備了燧發槍的,但是大部分官兵都不願意用。燧發槍的來源除了前面說的第二次雅克薩戰爭,還有西北霍集佔叛亂和清緬戰爭。我們認為,雅克薩和西北戰爭的燧發槍來自於沙俄,而緬甸那邊的來自於英國人和法國人。

關於燧發槍的刺刀已經說過了,另外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啞火率。清軍俘虜們都提到過,火繩槍的裝填雖然慢一些……哦,經過我們的試驗,有經驗的火槍兵,裝填速度是每分鐘兩發。……火繩槍的射擊精度和發火率要比燧發槍高。”

十八世紀末的燧發槍雖然在裝填上比火繩槍快,但啞火率卻是個很突出的問題。而這一問題的解決,還要等到1825年英國化學家歇夫列裡在經過多次試驗後提出的“黑火藥最佳化學反應方程式”。

英國人依據這一方程式,配製了槍用和炮用的最佳發射火藥配比。並在火藥生產如提純、粉碎、拌和、壓制、烘乾等工藝上,進入了近代工廠的機械化生產階段。

英國人在火藥的生產中採用了物理和化學方法,以先進的工業裝置,提煉搞純度的硝和硫;以蒸汽機帶動轉鼓式裝置,進行火藥原料的粉碎和混合攪拌;透過水壓機械將配置好的火藥放在碾磨上,壓成堅固而均勻的顆粒,使火藥具有一定的幾形狀和密實性。使用機械式造粒缸,將火藥塊製成大小均勻的火藥粒;對製成的粒狀火藥,放在烘乾室內,用蒸汽加熱器烘乾,使之保持良好待發的乾燥狀態;用石墨製成的摩光機,將藥粒的表面磨光,除去氣孔,降低吸溼性,以延長火藥的貯藏期。

這些先進的工藝保證了英軍火藥的優良品質,即便經過長途海運仍然會保持良好的使用效果。

“下一個,說說清軍火繩槍的彈藥和動能問題。‘回回槍’的裝藥是7.5克,子彈重9克;普通鳥槍的裝藥是15克,子彈重5克。兩種槍的子彈都不是鉛彈,而是鐵彈。

我們這次用的是兩張10公分厚的松木板來觀察射擊效果。根據實際射擊演示所得到的資料,這兩種槍在30米的距離內殺傷最大,回回槍可以擊穿兩張木板,普通鳥槍只能擊穿一張。50米的距離,回回槍可以擊穿一張半,普通鳥槍只能擊穿一張;100米的距離上,回回槍和普通鳥槍均不能擊穿單張木板,不過回回槍子彈的侵入深度要比普通鳥槍多。

根據這個結果,我們估計回回槍的槍口動能在2400到3200焦耳之間,而普通鳥槍的槍口動能在900到1700焦耳之間。”

“對不起,我打斷一下。”劉錚又舉手了,他覺得自己必須要問一下。“為什麼你說的槍口動能上下浮動這麼大?”

“這就是我接下來要談的,火藥的問題。”劉勝把煙掐滅,喝了一大口水。“我們詢問了俘虜中的火槍兵,最後得到了清軍的火藥配比。這個比例實在太特麼感人了!”

劉勝他們在得知清軍火藥的配比資料後,發現硝石的比重佔到了八成。配比如此的不合理,難怪射擊距離那麼“喜人”!

在上午將全部測試資料拿到後,好奇心大發的丁國峰提議用7.62步槍彈的發火藥試驗一下。於是安保部六人組為了安全,忙碌了半個多小時才弄了個用尼龍繩遠距離拉發的架子。

考慮到現代發射火藥的威力,木靶子被安放到了200米遠的距離。做工最好的回回槍被安放在一個木架子上,丁國峰站在木架子後面兩米處拉發;眾人又折騰半天找了兩個防爆盾牌擋在他身前。

等這一切都準備完,一小時過去了。

試驗的結果不出眾人所料,兩百米外的兩張松木板被射穿了!不過那支已經多次射擊的回回槍的槍膛也被炸裂了。

透過鄧飛的計算,使用現代發射藥的話,回回槍的有效射擊距離可以達到500米。

“清軍的火藥製作明顯比明代退步了!明代還知道顆粒火藥,清軍現在的火藥依舊是手工製作,非常粗糙的粉末火藥。”劉勝話鋒一轉,笑著說道:“不過,這對我們是個好訊息!”

“我要說的第三個問題,就是清軍的射擊訓練。透過趙總提供的俘虜審訊記錄和我們所詢問的,清軍的射擊訓練呈現兩極化。

首先說八旗,我們這次俘虜的火槍兵都是漢軍八旗,他們的射擊訓練所耗費的火藥和子彈費用,都是都清廷來承擔。所以我們確定,清軍部隊中的滿、蒙、漢八旗的部隊是可以定時定期進行射擊訓練的。

不過,從被俘的火器營參領那兒瞭解到,處於內陸地區的綠營火槍兵,與八旗完全不同。他們在訓練時所有的火藥、子彈花費,都是要由士兵自己承擔,從軍餉里扣除的!這意味著什麼我想在座各位都清楚。 士兵訓練時使用的火藥子彈越多,被剋扣的軍餉就會越多。傻子才會積極地參加訓練呢!”

一陣笑聲從屋內響起,劉錚起身給眾人的杯子裡續上水,有些興奮的說道:“這真跟我以前瞭解到的不一樣啊。”

劉勝又點上一根菸,笑著說道:“我還沒說完呢,後面的你更想不到。”

“第四點,最後一個問題,就是清軍的火槍陣列。我們這次所俘虜的清軍裡,有幾個歲數大的都參加過十幾年前的清緬戰爭。據這些人交待,清軍在討伐緬甸人時,部隊裡火槍兵和弓箭兵的比例大概在4:1左右。

按照趙總給的歷史資料來看,第四次清緬戰爭中,清廷在一線的兵力是一萬八千九百人,扣除水師兩千人,實際不到一萬七千人。而緬甸方面除了本國三萬軍隊以外,還有部分法國人參戰。

按照俘虜給我們畫出的清軍陣列圖來看,清軍是有火槍方陣的!也就是外層長矛手,內層火槍手的大方陣。”

劉錚有些著急的舉手問道:“火炮呢?火炮在方陣的中央嗎?”

劉勝笑著搖了搖頭:“不,火炮都是被佈置在方陣的後方。主要作用是攻擊兩翼進攻的敵軍,用以掩護騎兵的大規模衝鋒和包抄。”

“明白了吧?”趙新拍著劉錚的肩膀說道:“排隊槍斃人家早就會了!咱們也沒有那麼多人跟清軍玩這個。”

《乾隆四十八年》無錯章節將持續在更新,站內無任何廣告,還請大家收藏和推薦!

喜歡乾隆四十八年請大家收藏:(乾隆四十八年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