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後,福安康和海蘭察在城外校場大閱了吉林將軍府駐防部隊。

此時吉林城內外共駐紮八旗滿洲兵1818人,八旗蒙古巴爾虎兵350人,錫伯兵60名,漢軍兵120名,內領催288名,前鋒80名,驍騎2732名,漢軍鳥槍領催48人,鳥槍驍騎626人。

話說自乾隆繼位以來,滿清軍隊已經裝備了大量的火器,只是效能不如西方軍隊先進。與同一時期的英國陸軍相比,差距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滿清自入關以後,到了康熙時代,軍隊的作戰模式一般都是先以火炮開路;炮擊之後,騎兵和步兵開始衝鋒。

可是隨著一次次西北和西南大規模用兵,到了如今,滿清的軍隊裡已經裝備了各個型別的鳥銃、抬槍和火炮。根據後世統計,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滿清軍隊使用火器,但數量佔據絕大份額的內陸綠營部隊還是使用冷兵器作戰。

在第二次大小金川戰役、西北平定霍集佔以及抗擊緬甸入侵的戰役中,滿清部隊的作戰方式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大規模的火器對射已經成為常態。

乾隆繼位近五十年來,以傅恆、兆惠、阿桂、福康安先後為首的滿清高階將領們都不是傻子,其中兆惠和福康安所曾經帶領的部隊裡,有相當一部分都裝備了從英國進口的火炮。

尤其是福康安,他在此次北上之前,曾被乾隆委派去廣東審理欽案。期間就已經察覺了大清與西方火器直接的差距。他回來後曾經向乾隆建議進行火器的升級換代。

不過,老年的乾隆最擔心的就是火器外流到民間,繼而影響滿人統治,所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此時關外滿蒙漢八旗因為戍守邊境,尤其是清廷經常徵調索倫兵出戰,所以悍勇之風尚未消退。

福康安在大閱之後,特意檢查了漢軍鳥銃騎兵部隊;海蘭察的重點則關注於前鋒和錫伯兵身上,這個“前鋒”就是滿清入關前的巴牙喇白甲兵。

八旗漢軍施放鳥銃之時,校場內硝煙瀰漫,槍聲大作。福康安看到鳥銃兵陣列森嚴,施放有次,絲毫不亂,不由頷首讚許。

火銃之後便是火炮演示,本地漢軍火炮部隊的炮多為奇炮(大號抬槍)、威嚴炮、子母炮。

等吉林當地火炮部隊演練完畢,又由福康安從京城火器營帶來的將官,依次施放了包括得勝炮、九節十成炮、紅衣炮等。

這些火炮中,最先進的就是“九節十成炮”。這炮共分九節,另加炮底一節,都用青銅製成,每一節上都有螺絲環扣。炮長六尺九寸,全炮重798斤。

行軍時可將炮身各節全部擰開,分開馱運;作戰時,則快速安裝在炮車上;在炮架車的中部,還安裝了旋杆用以調節炮口的高低。

福康安對於吉林的駐防火器部隊十分滿意,他只說了一個字“賞!”

全校場所有八旗將士聽了之後,立刻歡聲雷動。都聽說這位福大帥手頭大方,於是眾人在叩謝皇恩之後又齊聲高呼“福大帥公侯萬代!”

兩日後,福康安用欽差關防,調吉林駐防八旗漢軍鳥槍驍騎五百五十人、前鋒五十人,八旗驍騎一千二百人,坐船沿松花江北上,巡視邊牆。也是他作為欽差大臣的任務之一。

吉林北部的邊牆不是大清的國境線,而是與蒙古“郭爾羅斯前旗”的分界線。設立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人從蒙古人地界進入吉林境內盜獵、盜挖人參、走私皮貨。

整個吉林將軍府防區的邊牆上共有四道邊門,東起松花江支流拖兒泥河南部的巴延鄂佛羅門,西至布林相簿西威遠堡門,總長622裡。邊牆以松木為柵,高四尺五寸,柵牆外挖設壕溝,寬深各一丈。

此後十數日,琿春和寧古塔那邊都是兩日一報,均無訊息。

福康安在吉林城終日無事可做,實在不耐煩。軍機處發抄來的諭旨和各地奏摺他都收到了,此時甘肅的回民之亂已經發生。

這次甘肅固原和通渭的回民之亂的發生時間是四月十五,領軍人物就是伏羌新教的阿訇田五。回軍起事的口號宣稱為乾隆四十六年被斬首的“哲赫忍耶教派”阿訇馬明心復仇。

抄報中又提到西安副都統明善已經率軍出發平叛,可福康安知道,明善那就是個蠢材,不敗才見了鬼。

眼看著西北一場大戰迫在眉睫。福康安最後決定親自領兵南下,借巡視的名義,趕赴寧古塔坐鎮。

五月底,剛到寧古塔。屁股還沒坐熱,福康安便接到了琿春的急報。他連忙叫人把海蘭察和手下諸將叫來召開軍議。

海蘭察從寧古塔城外趕回城內大營。一進帥帳他就大聲問道:“大帥,聽說找到了?”

“找到了!就在西拉河河口!琿春的水軍過了蒐楞吉島往東,隔著老遠就看到了那條船!”

福康安用手一指帥帳中的木圖上西拉河口的位置,說道:“此地密林遍佈,河汊縱橫。那船就停在靠近河口的海灣裡。琿春水軍的呈報上說,那船通體藍白二色,船體巨大,生平未見。不過他們只看到有兩根白色的桅杆,而且並未掛帆。我估計那船是受損靠岸,鄂羅斯人要登陸伐木修理。一時半會兒他們走不了!”

“大帥,您吩咐吧,咱們怎麼幹!”

福康安面色凝重的說道:“不急,陸上的查探訊息還沒回來。雅爾哈與瑟爾丹兩人是否和這些人在一起還不清楚。稍後我會寫封調兵令,加蓋欽差關防,讓朝鮮國水師出動。”

“朝鮮?”海蘭察和諸將一愣。

“我們讓朝鮮水師在蒐楞吉島一帶等候命令,隨時堵住那幫人的退路。等陸上的訊息到了,你再領大軍從陸上過去。咱們來個水陸進剿合圍,徹底把這幫人消滅!”

“大帥英明!”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