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趙新的島國攻略(第1/2頁)
章節報錯
五天後,當雷神號回到仙台藩石卷港外海時,趙新取出一千兩小判金,託勝山傳三和村田次郎右衛門在石卷當地購買兩條千石辯才船。同時囑咐他們不必買新船,直接收購兩條八成新的就可以。
這是他準備送給沈敬丹和黃冒財二人的禮物。這兩位清國商人能夠不顧一切的跟他北上,就值得送出這份大禮。至於水手,現在北海的流民裡應該能找到一些,足夠讓沈黃二人將船開回上海縣了。趙新準備在兩人回國時,先用雷神號將木船拖到山東南部的外海,再讓他們自己駕船回去。
考慮到目前北海計程車兵訓練和自己回去要大采購的情況,趙新便向勝山和村田兩人提出,白糖和絲織品的交付以及蝦夷地的行動最好往後延遲一個月,因為他還有重要的事需要回去處理,實在脫不開身。
兩個島國商人哪敢說不行,連忙同意了。
自從大敗佐賀藩併成功勒索了長崎奉行後,柴田覺藏和兩位商人對趙新等人越發的恭敬,連看到平太等人都是十分恭敬的行禮。
而在身為仙台藩目付的柴田覺藏看來,這群唐夷的實力強大的可怕。尤其是船上的兩門巨炮和那種碩大的連發鐵炮,其威力簡直是毀天滅地,駭人聽聞。
他準備回去後要詳細向家老稟報所見所聞,建議一定要結交好這群人。至於藩裡怎麼考慮,就不是他能做主的了。
柴田覺藏甚至準備這次回去跟藩裡彙報後,下次再跟雷神號一起去北海見識一番。
趙新欣然應允,對柴田覺藏說道:“如果仙台藩的其他商人也想去看看,我們表示歡迎。”
趙新現在的計劃是打壓那些在未來親近西方的薩長土肥四藩,扶持仙台藩這樣的守舊勢力。在未來歷史上的“會津戰爭”中,包括仙台藩在內的“奧羽越諸藩同盟”屬於支援幕府的一派,反對大政奉還。
趙新具體的扶持策略就是做生意,透過大量的商品把島國各地的資金都吸引到仙台藩。同時讓那些跟自己合作的商家,用其一部分的盈利去幫助仙台藩的武士們減免扎差債務。
商人們能賺到錢,市場活躍度提升,藩內的稅收就會增加,武士的債務能夠得到減免,仙台藩內的主要社會矛盾就能得到緩解。
而仙台藩的口子如果能開啟,那麼其他諸藩也會跟著學。
熟悉島國曆史的趙新十分清楚,現在島國內部最大的危機不是“天明饑饉”所造成的大饑荒,而是武士和商人之間的衝突。
江戶時代,作為主要消費群體的武士階層,其俸祿都是以大米來計算的。所以每到領取俸祿的日子,武士們需要先從藩或是幕府的倉庫中取出米,再搬運到“米問屋”進行轉賣換成錢。由於兌換的手續十分繁雜,後來便催生了代辦的業務。
享保九年(1723年),幕府同意了由米問屋和水茶屋(武士賣米排隊的時候要在水茶屋裡等候休息)的商人們聯合成立專門代辦俸祿米轉賣業務的“扎差株仲間”。於是絕大部分的武士便讓“扎差株仲間”代領俸祿,而自己則從扎差定期領錢。
久而久之,“扎差株仲間”就有了類似於現代銀行的功能,那麼放貸業務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而江戶時代商人的放貸利率一般都是在15%18%之間,即便是大名來借款也不例外。
武士的俸祿不夠用,向扎差商家借款就成為了必然。這樣的透支消費行為持續了數十年,許多武士所揹負的債務已經到了讓他們破產的地步。
而持續六年的“天明饑饉”,將使這些武士繼續揹負更高額的債務。一旦作為消費主力的武士階層不能繼續消費,趙新即便運來再多的商品也賣不出去。
實際上,幕府在五年後(1789年)就會頒佈《捐棄令》,消除了武士們在天明四年(1784年)以前所有的貸款賬目,並將天明四年以後的貸款利率由15%~18%統一改成6%。
這一政令讓扎差商人們蒙受了巨大的損失。《捐棄令》頒佈之後大量的扎差株仲間立刻停止了向武士們放貸的業務,立時間島國的整個消費市場停擺。
等到了1790年年關的時候,武士們需要錢過年啊。於是幕府便威逼那些扎差商人必須要向武士們放貸,當月就有十七家扎差商人破產關門。而時任的老中松平定信根本沒有財力來解決這個問題,由此便為幕府今後的經濟危機埋下了一顆定時炸彈。
天黑之後,丁國峰和趙亮駕駛著衝鋒快艇將三個島國人送回了石卷港附近的無人海灘。這裡離石卷町只有幾里地的路程,柴田覺藏三人完全可以自己走回去。
之後雷神號在石卷港外海繼續停留了兩天,在接收完第三批五千流民後,便轉頭向北航行,下一站就是蝦夷地的沙川。
由於之前雷神號炮擊松前城,炸死了松前藩的藩主松前道廣和幾位重臣。此時的松前藩內群龍無首,只能等候江戶那邊的少主和家老歸來處理後事,所以對於沙川一戰的慘敗也就無暇顧及。而敗退回平原(札幌)稅所的松前藩武士因為損失慘重,根本無力再次出擊。
見到趙新等人再度歸來,而且還帶著上次承諾的糧食和諸多鐵器、武備,沙川族上下都十分高興。
上次趙新臨走前留下的三十多匹南部馬和大量的刀劍兵器,對沙川族而言已經是好大一筆財富了。
此時圖卡和其他十幾個族人的傷勢已經大為好轉,他們知道“雷神”來了,便都從村子裡走出迎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