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的流程其實很快,考慮到絕大多數流民都目不識丁,所以趙新和劉勝只是走走過場,把關的人還是片山勘兵衛。

趙新坐在這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讓這些流民知道,你們是在吃誰的飯。

也就是現在北海鎮這裡人還不多,他才有閒心幹這事;以後人一上萬的話,除了一兩個部門需要趙新親自把關外,其他的都要放權。

這次招募的五十個人,是要作為教導隊性質進行訓練的。後期招募的治安警將由這五十人來帶隊,其中很大一部分將會分配到蝦夷地的夕張、札幌和小樽港。

片山勘兵衛知道自己這是第一次在趙新的面前展現自己的能力,於是就拿出了自己多年在町坊間辦事看人的經驗,打起十二萬分精神,仔細挑選。

趙新則按照自己以前看過的一些心理分析著作上的內容,透過微表情來觀察這些人。其實他平常和陳青松這些人說話時,同樣會觀察他們的微表情。

比如人要想記住一個時間段裡的所有細節其實是很難的。通常人們在回憶那個時間段的細節時會反覆糾正自己,理順思緒;那麼在這個過程裡,說話者就會有些磕磕巴巴。

而說謊者就完全不會這樣,他們在腦海裡已經把假定的情景都設想好了,說起來會非常的利索;而且往往會升高語氣,重複自己的謊言。

還有一個最明顯的特徵就是,說謊者會不自覺的摸鼻子。

除此以外,還有聲調、笑容、眼神等等。

例如一個人說一件事的時候,飛快的眨眼,就說明他肯定在隱瞞著什麼。

所幸的是,這個時代還沒有人研究這些。古人說看一個人是否有問題,一般都是先看眼睛。

《孟子》上說的“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算是現代微表情心理分析學的鼻祖了。

排在第一組應徵的彌次郎,第一步的面試算是過關了,之後片山還會去營地裡側面打聽他的家庭情況。

不過按照彌次郎自己說的,他的大哥彌市郎目前被徵召到了安保部參加訓練,片山覺得這小夥子問題不大。

這次面試治安警,耗費了半天的時間。最終從三百多名成年男性中挑選出了五十人。這些人將在幾天之後與之前的五十個人一起,接受王遠方他們的訓練。

趙新忙完了這件事,接下來就要準備第二次南下仙台藩了。此時,已經過了他和勝山傳三約定的十日之期了。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月十九日,雷神號在經過的兩天的準備後,再次啟航。

這次船上的人員包括趙新、劉勝、丁國峰、吳思宇、鄧飛、張波、勝海舟、久藏、平太、魯壽山,上次出行的“老”水手三十人,新招募的水手二十人。

第一次出海的張波十分興奮,結果也是暈船最厲害的一個;雷神號航行在海面上一個小時後,他就開始暈船了。

劉勝給找出暈船藥給張波吃了,讓他去船艙裡休息。這會兒海面還算是風平浪靜,等到了津輕海峽,顛簸會更厲害。

其實趙新也暈船,但趙新每次出海都會帶著乘暈寧之類的藥物,然後就是找個地兒開始閉目養神。

四月二十一日,雷神號抵達石卷港外海。

早已經等的心焦的勝山傳三在接到手下人送來的訊息後,心中的大石頭終於落地。

因為雷神號晚到了兩天,勝山傳三生怕已經收攏的四千流民砸在自己手裡。這事,仙台藩根本不會出面的。

石卷港那邊首先派出的是兩艘千石的“辯才船”。

江戶時代,所謂的千石船並沒有什麼特定船型,只要能裝載一千石米就可以叫做千石船。於是千石船也就成了大型廻船的代名詞。

至於辯才船,則是當下這個時代最普及的主流商船。全船長二十米,船舯位置設有一面主帆,船艏的位置還有一面小帆,主帆柱子可以在停泊時放倒,以便保持船隻的穩定。

在船上運送的流民登上雷神號後,勝山傳三和村田屋老闆之前訂購的兩百噸大米就透過雷神號上安裝的船吊被吊裝到了辯才船上。

原本以為裝運大米得需要一天時間的勝山傳三,看到雷神號上的吊裝機輕鬆的一次就將幾十噸的大米吊到自己的船上,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這些人擁有的稀奇古怪的東西太多了!”勝山傳三和村田屋老闆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彼此眼中的震驚。

尤其是勝山傳三在驗貨時,看到趙新提供的大米居然都是精米,不由喜出望外。

江戶時代不管對於俵裝米還是其他各種包裝的大米,在市面上流通時,都是按照玄米—即沒有脫殼的稻米來計算的。這年月誰要敢說米糠不是糧食,農民們要找他拼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