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楞吉島,也叫青島,其形如牛軛,面積僅有二十多平方公里。趙新從望遠鏡中看去,只見島上密林遍佈,根本看不出是否有人居住。

“你看什麼呢?”劉勝在一旁隨口問道。

“金子。”趙新沒有回答,他只是在心裡默默想著。“現在誰能想到,這座不起眼的小島上埋藏著儲量驚人的黃金呢?”

歷史上自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廷無奈開放東北移民,想借此解決各地的流民問題,並填充邊疆實力,抵禦沙俄入侵。

從十九世紀中期開始,隨著蒐楞吉島上發現了黃金,來此淘金的人數已高達數萬人。

《北京條約》簽訂以後,沙俄侵佔了外東北大片本屬於中國的領土,之後便盯上了蒐楞吉島的金礦。分外眼紅的沙俄為了獨佔金礦,不顧《北京條約》“中國人所佔漁獵之地,俄國均不得佔,仍準中國人照常漁獵”的規定,決定以武力驅逐島上的淘金工人。

在遭受了沙俄的第一次洗劫後,被逼無奈的數百名淘金工人攜帶刀劍火槍回到島上,誓與來犯者決一死戰。隨著起義礦工不敵沙俄軍艦的炮火,最後撤出蒐楞吉島開始轉戰南烏蘇裡的廣大地區,幾個月內竟發展到了兩三千人的規模。

起義軍中以漢族礦工為主,也包括了不少當地滿族、赫哲、錫伯等各少數民族。他們轉戰各地,攻殺侵略者,將南烏蘇裡地區、興凱湖和綏芬河之間掃蕩幾盡,抗俄烽火燃遍了南烏蘇裡流域。

而當時的滿清朝廷將所有精力用於對付南方的太平天國,外東北駐防兵力幾近於無。他們擔心起義軍轉入關內動搖統治,竟視其為寇仇,於是派兵與沙俄合作,進行圍剿。

最終,在清廷和沙俄的雙重鎮壓下,1868年7月,這場聲勢浩大的反抗終於宣告失敗。四名起義軍首領戮屍傳首,在中俄交界的長嶺子懸竿示眾。

這片遼闊的南烏蘇裡地區,對滿清的皇帝和權貴們,只意味著人參、海參、貂皮、東珠;卻渾然不知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下面,埋藏著儲量驚人的金、銅、錫、鋼鐵、煤炭、石油等礦藏。無盡的原始森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遼闊肥沃的黑土地,數千公里的海岸線。直到丟失了一百多年後,才引發了眾多國人的無盡嘆息。

眼下趙新還顧不上一百年以後的事,他現在滿腦子想的就是黃金和黑土地。

雷神號駛過蒐楞吉島外海,這次航行的路程也就走過了三分之二,再有一會就可以看見西拉河的入海口了。

一個小時後,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雷神號在西拉河口的外海上停船下錨。

“趙新,你打算給我們這個新的城市起個什麼名字?”駕駛艙裡的劉思婷突然好奇的問道。

“北海。”趙新喃喃道。“這裡才是真正的北海。”

“也對,什麼狗屁日本海!這裡是我們的北海才對。”劉勝聽到趙新的話後贊同道。

趙新放下望遠鏡,笑呵呵的對身邊眾人說道:“從這裡到蝦夷地不過三百多海里,你們覺得蝦夷地還能算是德川幕府的嗎?”

“哈哈!趙總此言甚合我意啊!”鄧飛推開船長室的大門,走了進來。

“主公,目前蝦夷地目前歸福前藩的松前家所有,現在的家主是松前志摩守道廣。”勝海舟站在趙新身後出言提醒道。

“很快就不是了。”趙新的臉上露出一絲冷笑。

根據十八世紀的《蝦夷地並周邊地圖》(蝦夷地並びに周辺図)所示,儘管松前藩得到了幕府的認可,擁有了對“蝦夷地”的支配權,可是能夠確實控制的領地從來就沒有超出過北海道最南端的渡島半島。不要說北方四島,就連北海道的廣大土地都完全不在其掌握中。

不過將來事將來再說,眼下要緊的是開始下船登島前的準備。

趙新叫上鄧飛和王遠方,三人下到甲板後,又叫上了潘秀成和瑟爾丹。五人來下到船尾水門處,各自檢查了一下所攜帶的裝備,便登上了衝鋒艇。

隨著船尾兩道水門的先後開啟,鄧飛啟動衝鋒艇,在船上眾人的目光中,向著北海港的灘頭衝去。

二十多分鐘後,衝鋒艇停在了灘頭。趙新等船停穩後,下船便抬起槍口衝著天空開了幾槍。

大群覓食的海鳥從沙灘上飛起,不一會又在不遠處落了下來;幾十米外的灌木叢中,似乎有受到驚嚇的動物快速跑動,一陣蹄聲響起。

“是鹿。”瑟爾丹淡淡的說道。

趙新讓四人往岸上前出二百米檢視情況,自己則守在海灘上,說要通知船上的流民們準備登岸。

王遠方知道趙新不願意當著別人的面使用玉佩。所以不再多說,隨即招呼眾人一起進入林中偵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