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早朝,皇帝宣佈羅州知州嚴律治下不嚴,其通判中飽私囊貪賄建造堤壩的銀兩,差點造成不可挽回的結果,主犯通判立即斬首,株連九族,嚴律罷官,家產充沒。

大臣們感受到皇帝雷霆震怒,皆惶惶不敢多語,直到良城鐵礦的訊息傳來。

見陛下終於露出笑臉,大臣們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又聽有人報:“陛下,邊關急報,匈奴來犯!”

氣氛頓時變得十分緊張。

大臣們怒罵匈奴不守規矩擅自撕毀盟約,皇帝等他們罵夠了才問:“諸位愛卿覺得該如何應對?”

一名相貌英偉的高大官員越眾而出:“膽敢觸犯大夏天威,陛下,臣請戰!”

然而立刻就有文官反對:“大動干戈勞民傷財,依老臣看,不如先派出使者遊說,力求和談。”

他的意見很快得到不少人符合,還有人提議:“匈奴與我大夏疆土相接,鬧出紛爭對雙方都是麻煩,若是能世代交好,也不乏為一樁美談,不如和親吧。”

皇帝也不發表意見,等他們說了幾個來回才將視線轉向群臣:“老三,你有什麼想法?”

忽然被點名的容衍十分詫異,雖說自打他年滿十四就被允許上朝,但基本上就是個透明人,像這樣被皇帝指名更是破天荒頭一遭。

他方才已經想過這問題,於是侃侃而談道:“陛下,陳大人說的沒錯,匈奴與我大夏疆土相接,若是時不時就這般打一場,確實於國於民都是麻煩。”

那陳大人剛要露出得意神色,卻又聽他道:“所以兒臣主戰,將他們打服打乖打怕,打到再也不敢侵犯我大夏疆土。”

“我大夏崇尚和平,但如今外敵侵到眼皮子底下,要還是退讓,那叫懦弱。”

“求和是弱者之舉,要求,也得讓匈奴開口。”

皇帝眉眼挑起:“說得好。”

“我大夏泱泱大國,求和?”他一拍龍案:“簡直荒謬!”

方才提出這意見的大臣惴惴焉不敢抬頭,最先站出來的那位武將再度請旨:“陛下,臣請旨出戰!”

皇帝點頭,就在大臣們都以為他要同意楚將軍的話時,他卻道:“楚將軍的心意朕明白,但朕還有其他事要你做。”

然後,他的目光落在容衍身上:“聽太傅說,老三你在行兵佈陣一道上,頗有天分?”

當日早朝,皇帝主要頒了兩道旨意,一是對羅州堤壩事件的處理方式,二,是讓三皇子容衍攜精兵十萬,前往邊境,退匈奴。

容衍和蕭苒在回來的路上對皇帝讓他們速速趕回京城的原因有過許多種猜測,但任誰也沒想到這上面來。

蕭苒氣得飯都不想吃:“你那混賬爹在想什麼,你才多大?這就讓你上戰場去了?”

容衍寬慰她:“蕭姨,我聽說你第一次出征才十五歲?”

蕭苒瞪他:“臭小子,這能一樣嗎?”

容衍給她盛了碗湯:“我知道,蕭家世代武將,蕭姨您也是在歷任將軍耳濡目染的教導下長大,即便第一次出征也巾幗不讓鬚眉。”

他笑著說:“可我也是蕭家歷來最優秀的蕭將軍手把手教出來的,名師出高徒,不過是小小匈奴來犯,我還能慫了不成?”

蕭苒彈他腦門,容衍又給她夾了筷子菜。

“蕭姨,我已經不是孩子了。”

“再者,父皇顯然早有決斷,與其擔心,不如再教我一套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