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真正的狠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沮授想了一下道,“一半吧!”
“這造反的成本也太低了點吧!”徐庶諷笑道,“換做是我,下次有機會我還會造反,反正只要散一半家財即可,根基並未動到,用不了幾年時間,我損失的土地、錢財、部曲便又回來了,有何畏懼?”
“確實太低了!”張茉思量著道,“如此罰了跟沒罰差不多!”
沮授連忙道,“那便七成?”
她依舊搖頭,“我可以饒其等不死,但光散財不行,需應下三個條件!”
眾人齊齊看向她,張茉緩緩說道,“其一,拆分家族,家中超過三代血緣關係者統統分出來另立戶籍,廢除族規,只尊唐律。”
“其二,解散所有部曲、徒附、佃農,每戶最多隻能留二十個僕從,只留足夠其家人生存的土地和房屋,其他收歸國有進行再分配,至於其餘財物,可酌情留下少部分。”
“其三,其中最早參與叛亂者,自家主這代算起,三代不可參與我唐國官吏選拔!”
眾人聽完,心中齊齊嘆道,這才是真正的狠人啊!簡單三點把一個龐大的大世家打成了小富之家,甚至限制其等子弟出仕,三代過後,唐國各政策律法深入人心,就算有人想作妖也作不起來,冀州世族豪強算的真正被連根拔起了。
沮授有些為難道,“這懲罰太重了,多數人只怕不會同意!”
“不同意沒關係,殺到同意為止!”
她眼眸冷了下來,“我唐國此次傾盡全國之力來平冀州,今外賊已除,若無法將內賊的根源解決乾淨,留下隱患,來日再起戰端,如何對得起節衣縮食支援我軍出征的幷州、司州百姓和那些死於戰場的將士?一路走到這裡,我還怕殺人嗎?”
見她動怒了,眾人皆沉默不敢言!如果不是百姓全力支援,這一次唐國根本沒辦法奪回冀州,甚至可能都抵擋不住公孫瓚進兵幷州,說是亡國之禍都不為過,不徹底料理,確實無法平息她怒火!
說起來他們畏懼她更甚大王,大王作戰雖勐,心思卻比較簡單,好說話,也不太懂處理政事,反倒是王妃,只要她堅持的事,沒有十分充足的理由根本難以說動她,而且她心裡自有一套治國大方略,他們最多隻能幫著完善細節。
張茉停頓了一瞬,語氣平緩下來,繼續道,“之所以堅持整治那些人,不想留隱患是一個原因,主要還是想把冀州變成如幷州、河內那般,以民為主導,而非世族豪強,這一次之事你等也看到了,但凡上頭有何政令讓他等不滿,他等便敢,也有能力來造反,我要打的天下是百姓的天下,而非世族豪強的天下,這一點你等心裡應該都已經清楚了,所以,這事沒有任何商量的餘地,要命還是要錢,只能選其一。”
要命還是要錢?聽她霸氣之中帶著點痞氣的話語,徐庶無聲笑了笑,不自覺想起當初在陽翟當遊俠的自己。
他第一個站出來大聲說道,“王妃英明!”
賈詡、許攸、龐統、石韜、諸葛亮、司馬懿幾人跟著附和,“臣等支援王妃!”
呂布在桉幾下握住她的手,表示唐國軍隊也會全力支援她!
郭圖想反對的,不過看看沮授等人,雖然沒有積極表示支援,但看錶情,顯然是不反對的,他只能嚥下到嘴的話,這段時間他算是看明白了,唐國的眾多決策最終都是王妃說了算,反對基本無效,這女人就是要搞集權!關鍵她腦子還清楚得很,心智亦十分堅定,想忽悠都忽悠不成!
郭圖轉而問道,“那王妃是真打算一城一縣去平定了?”
張茉笑道,“怎可能?先把這幾條政令傳下去,同意者和平解決,不同意者……”
她停頓一下,對沮授道,“自收到政令之日起,限其等兩日內做出表態,未有回應者,一律當做不同意處理,格殺勿論!”
她說著看向呂布,“大王也不必急著派兵去攻打這些負隅頑抗者,可先兵臨城下,再向城中發第二條政令,凡是想從良的奴僕、部曲、徒附、佃農,只要協助唐國軍隊破城,可不追究其先前跟從叛亂之罪,所有人都可以恢復良民身份,分給足夠的田地,按新稅法納稅,有家庭特別困難者,還可酌情給以一定的補助,我唐國軍隊入城,絕不屠殺平民!”
“王妃這條群眾路線走得相當妙啊!照此方法,我料定不費一兵一卒便可很快平定冀州所有郡縣!”賈詡感嘆道。
沮授和田豐這下也無話可說了,她給了大家活命的機會,就看你自己識不識相,如果不是因為當前國力不夠強,不想大動干戈,她真的會像對付河內那樣,給反叛者一個血的教訓!
“那……這事過後,冀州各級官吏如何補充?”
沮授問出一個目前最難解決的問題,照張茉提出的第三點條件,最早造反的那些家族三代不可為官,其他人現有職位肯定也一律罷免,那冀州官場幾乎都空了。
這個問題張茉之前便考慮過了,打壓大部分世族豪強,也得提拔一部分人,否則冀州各地機構會陷入癱瘓不說,在座之中,有的人只怕也要和唐國離心,而一味的打壓,將來唐國要進兵其他州郡,更會遭到所有世族豪強的堅決抵抗,所以打壓歸打壓,該給他們好處和希望也要給。
“先從幷州、司州調任一部分官吏過來任縣令,再自未造反家族中挑選有才幹子弟,去幷州、司州替任調走的這部分人,基層人員自幷州書院調派一些學生過來擔任,就當是實習了,至於各郡太守,由文和、元浩、孝直、元直、公臺等人兼任,士元、孔明等少年這一次也都放下去為吏,這些人的具體位置我過後再安排。”
她說著自桌桉檔案袋裡翻出一張紙,“並、司二州調任官員名單,我這些時日整理出來了!至於挑選新官員一事,便交與公與、季珪和子遠三人去辦!”
“是!”
沮授、許攸拱手應下,崔琰卻推辭道,“此事在下便不參與了!”
這一次大清洗之後,冀州最大的世族便是崔家了,崔家子弟眾多,崔琰這樣說顯然是在避嫌!
張茉卻道,“季珪完全不必避嫌,你崔氏子弟何人有才幹只有你最清楚,大王和我都相信先生品德,不會推舉如崔健那樣無德之人出來禍害百姓,此事非要你參與不可。”
她都這樣說了,崔琰只能硬著頭皮應下。
“還有一事,待冀州之事平定下來,我唐國都城便由晉陽遷至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