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可能是同一人!(第2/2頁)
章節報錯
郭嘉想說,你那師妹連袁紹、曹操、馬騰、韓遂都能打敗,真想幫你怎麼可能沒法子打下區區一個張魯,不過未免讓人覺得自己挑撥離間,他還是搖了搖頭,“未了解漢中內情,一切辦法皆是誇誇其談而已!”
劉備心情又跌回谷底,郭嘉看了眼坐於一旁的關羽,又道,“若實在無處可去,便去依附曹公吧,至少他還為漢臣。”
說到曹操,劉備臉色霎時冷了下來,“曹孟德于徐州連屠數城,又於華陰外害死先帝,此為漢賊!”
郭嘉漫不經心地笑道,“漢臣漢賊其實並無區別,皇叔若解不下心中束縛,去哪裡都成不了大事,最好的結果也是據一郡之地,偏居一方而已,您應該多學學您那師妹,若哪一天能學到她一半,或許大業可成。”
“師妹多才多能,說她一人頂蕭何、張良、韓信三人也不為過,備怕是兩輩子也學不了她一半。”劉備強顏而笑道。
“誰讓你學這些了?我指的是她的思想理念。”
劉備不明白,郭嘉解釋道,“她面上為盧子乾弟子,學的是儒家經義,然而所行所用卻是大雜燴,法家富國強兵,道家剛柔並濟,儒家以人為本,墨家節用天志,凡是能用的,她一律拿來用,形成了她獨有的統治風格,而皇叔卻只執著於儒家仁義思想,如何能成大事?”
以前從沒有人跟劉備說過這樣的話,他心下十分震撼,大漢不就是以儒家為正統,而儒家的最核心思想便是仁,他卻說不能執著於仁?那要執著什麼?
劉備低頭仔細想了許久,似有所頓悟,然而再想想卻更加迷惑,他少時沒有好好用功,儒學尚且沒有學透,更何況諸子百家。
他有心再仔細請教,卻也知道這些不是一天兩天能說得完的,轉而問道,“先生對她的治政怎瞭解如此清楚?”
郭嘉道,“我從河內郡一路閒逛過來,眼中看到耳朵聽到,加之從前所瞭解,大致也能推測出,此女完全不拘於哪家思想,手段靈活機變,且用得越來越爐火純青,確是個難得一見的高手。”
劉備聽完又慚愧,自己在幷州待了這麼久,明明身邊有個供自己學習的高人,卻整日坐於盧師墳前自怨自艾,白白浪費光陰,再看看郭先生,只是一路走來便能將她的治政理念看個七七八八。
劉備迫切需要一個像郭嘉這樣的人來指點引導自己,此刻他真正體會到什麼是求賢若渴,他站起來後退三步,對郭嘉彎腰行了個大禮,“備厚顏,懇請先生能助我一臂之力,備將一輩子以先生為師,聆聽先生教誨,絕不敢有絲毫怠慢!”
劉備語氣神情中透露出來的無助、渴望、卑微、乞求,讓郭嘉不禁動容,一旁關羽更是忍不住紅了眼眶,沒有人能比自己更明白大哥心中的苦楚, 這些日子大哥白天在墳前織蓆,夜裡於榻上落淚,他真的太難了!
關羽跟著上前一步,隨劉備一起行禮,“求先生幫幫我大哥!”
郭嘉站起來扶起他二人,輕嘆道,“非是在下不肯相助,只是已然有主,難以做出背主之事。”
“先生不是剛到晉陽麼?”劉備疑惑道。
“在下之主並非呂布,此番過來是想打聽一人,找到他便要回去。我無意事呂,還請皇叔隱瞞在下真名。”
他說著掏出臨時身份證,“我如今名喚郭白,兗州東郡人士。”
劉備心裡雖失望,不過人家名花有主,他也不好讓對方做出背信棄義之事,只能掩下心中失落之感,問道,“不知先生欲尋何人?在下或可幫上忙。”
郭嘉道,“皇叔在晉陽這些時日可看過話本,諸如《西遊記》《搜神記》《聊齋志異》此類?”
劉備天天在編草蓆哪裡看過,他不好意思搖了搖頭,一旁關羽卻道,“我三弟看過,他這些天沉迷於此,晚上連覺都不睡,先生打聽這些是為何?”
郭嘉道,“我想知道這些書是何人所著?”
關羽道,“市面上所有紙質書籍皆是出於王家,聽三弟說,話本全是阿茉所寫。”
“阿墨?”
郭嘉大喜,忙問,“他人在何處?”
“便在那土樓裡,先生若想見她,大哥可代為引薦。”
“他能住那土樓?”郭嘉疑惑了一下,忽然明白過來,此張墨和彼張茉可能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