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章 及笄禮(2)
章節報錯
合上檀木匣子,楚辭示意芷秋把東西收起來,倒了杯茶遞給蕭璟弘,“這次回京,你打算待多久?”
蕭璟弘接過茶杯,“我是偷偷溜回長安的,不能在長安久待,而且淮南那邊好像出了點事,所以等會兒你行完及笄禮,我就得趕回淮安去。”
“這麼快?”楚辭有些吃驚,“那你入宮見過惠妃娘娘了嗎?”
“嗯,前幾天我入宮去見父皇的時候,已經見過母妃了。不過話說回來,”
彷彿是想起來什麼不太好的回憶,蕭璟弘看著楚辭,神情十分鬱悶,忍不住道:“下回再有人找茬,你恐嚇他們的時候,能不能別老把我拉出來?十年前咱倆在宮宴上鬧翻那一次,我母妃事先不知道,還以為我真欺負你了,每回提起這事,她老人家都要數落我一頓。”
“那這事兒你得怪皇叔,他出的餿主意,外頭傳我囂張跋扈、驕縱蠻橫,八成也是從這兒來的。”
蕭璟弘嘴角一抽。
雖然他在信裡跟楚辭吐槽過自家父皇當年出了個餿主意,但不可否認的是,這餿主意帶來的效果確實挺不錯。
皇族立儲自古以來都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他和阿寶一個是皇長子,一個是皇后嫡子,從名分上就佔據了繼承皇位的資格和優勢,這樣一來就礙了某些人的眼,比如他的好祖母皇太后慕容秀秋。
但是阿寶一直被皇后護得很好,皇后的母族安親王府實力也很強硬,皇太后和慕妃一直找不到機會暗中下手。
況且父皇最疼幼子,若是阿寶夭折,父皇震怒定不會善罷甘休,再加上皇后和安親王府,除非皇太后和慕妃能把自己完全摘乾淨,否則戕害皇嗣的罪名一旦坐實,就連榮國公府都會受到牽連。
而和皇后相比較起來,他的母妃性子和軟,母族魏家在朝堂裡的勢力也不如安親王府那般強硬,都說柿子揀軟的捏,皇太后和慕妃找不到機會對阿寶下手,於是就盯上了他。
最重要的是,他不像阿寶那樣受父皇寵愛,皇太后和慕妃弄死他不會有太多後顧之憂。
父皇自然不可能坐視自己的皇子被旁人殘害,只是百善孝為先,皇太后是父皇名義上的嫡母,沒有證據父皇也不能拿皇太后怎麼樣,慕妃有皇太后和榮國公府護著,自然也不會有事。
於是在他當年有一次落水差點丟了性命之後,父皇無奈之下只能想辦法把他送出宮,於是就有了十年前大皇子和長樂郡主當眾鬧翻、大皇子被皇帝陛下訓斥貶出長安那一幕。
他離開長安之後,包括皇太后和慕妃在內,所有人都認為他已經被父皇厭煩,這輩子都不可能坐上那個位置,加上他這些年行事十分低調,漸漸的就對他沒那麼關注。
所以說父皇這辦法確實不錯,但要硬說有什麼不好的地方,那大概就是父皇為了防止計劃洩露,只把計劃告訴了安親王和楚辭,連他母妃都不知情。
楚辭這丫頭打小就聰明伶俐,除了皇太后和慕妃,宮裡的長輩大多都很喜歡她,他母妃自然也不例外,再加上他母妃和皇后關係很好,以為他當時真的欺負了楚辭,直接提著雞毛撣子追著他一路從棠梨宮揍到了未央宮!
楚辭和蕭璟弘閒聊了片刻,芷秋低聲提醒:“郡主,時辰差不多了,我們該去前廳準備行笄禮了。”
楚辭微微頷首,起身道:“君澤,那我去前廳了。”
蕭璟軒也隨之起身,“賀禮既已送到,我也該走了,下次再見便不知是何時了,好好保重。”
不能親自去前廳觀禮,蕭璟弘心裡多少有點兒遺憾,但他也清楚,現在還不是時候,如果被皇太后等人察覺出他和楚辭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劍拔弩張,定會引起那些人的警覺,那他這些年在淮南的準備很可能會前功盡棄。
此次及笄禮,安親王請了蘇老夫人做正賓,蕭錦嫿為贊者,太皇太后不便出宮,於是派了青瑣過來擔任有司負責主持及笄禮。
正賓和贊者的人選問題解決了,然後就是給楚辭取字,為了這事前不久還鬧了個小插曲。
按理說是由蘇老夫人這位正賓來給楚辭取字,但蘇恪一直惦記著,要不是正賓需要德高望重且年長的女性長輩來擔任,他恐怕都想擼起袖子自己上了!
沒法兒跟自己老孃爭正賓的位置,那麼退而求其次,給自己外甥女取個表字應當也是可以的?
蘇老夫人也就打算由著蘇恪去想,然而安親王不樂意了,當即表示:你只是親舅舅,我才是親爹,別想跟我搶!
蘇恪惦記著給他寶貝女兒取字,他也惦記著啊!
於是楚辭就嗑著瓜子,站在一旁圍觀自家阿爹和舅舅吵架。
蘇恪被氣得不行,不管他說什麼,安親王都不肯讓步,兩人說到最後差點挽起袖子打架,當然真要是打起來,蘇恪肯定是打不過安親王的。
蘇老太師看不下去了,建議他們讓楚辭自己選,安親王和蘇恪想想也是,這字是給楚辭取的,總得要楚辭自己喜歡才好,於是就把取好的字寫了下來。
楚辭看著放在她面前的兩張紙,沉默了一瞬,然後堅決表示一個都不要!
蘇夫人在一旁看到紙上寫的字,頓時笑噴了!
楚辭面無表情的將兩張紙揉成了一團。
兩張紙上分別寫著兩個很普通的表字:長壽,平安。
俗話說慧極必傷,楚辭自幼聰明,又體弱多病,阿爹和舅舅擔心她會英年早逝,所以這兩個字傾注了阿爹和舅舅的期望,盼著她能平平安安,長命百歲,這些她都能理解。
但問題是,“楚長壽”或者“楚平安”念起來好聽嗎?而且哪個姑娘家會起這樣的表字?這要是傳了出去,蕭錦嫿估計會第一個笑死!
楚辭堅決不肯要“長壽”和“平安”作為她的表字,安親王和蘇恪有些無奈,最後還是蘇老夫人比較靠譜,經過慎重考慮,給楚辭取了“昭華”二字,取自“景候昭華,人祗允慶。”,既有美好之意,又形容女子美好如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