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皇太后現在看著皇太后就來氣,敲打過後也不想再看到她,直接開始往外轟人:“行了,昨晚上的事,孤也不想再多說了,滾回慈寧宮思過,再有下次,可就不是思過這麼簡單了!另外管好慕容家的嘴,別亂嚼舌根傳些不該傳的!”

“是,兒臣謹記。”

縱然心有不甘,皇太后也只能跪伏告退。

臨近過年,六部衙門都開始封筆,就連平日裡最喜歡捕風捉影、有事沒事出來刷刷存在感的御史們也都消停了不少,畢竟快過年了,誰也不想在這個節骨眼上給自己找事,陪著家人開開心心過個好年。

可惜有些人註定是沒法過個好年了,比如宣平侯一家。

小年宴晚上,皇宮裡突然傳出慕貴妃被褫奪貴妃封號,降為妃位,趙親王被昭寧帝訓斥,母子倆被勒令禁足的訊息,訊息一出,立刻就引起了朝臣權貴們的注意。

不少人紛紛想辦法打探緣故,可惜在昭寧帝的壓制管控下,只打探出此訊息似乎和安親王府長樂郡主有關,那日在披香宮知道實情的貴女們也被楚皇后嚴令警告,不敢往外洩露,畢竟她們誰也不確定家裡頭是不是有暗隱派來的密探。

然後緊接著,吏部和戶部各有好幾名官吏被查出貪汙受賄,其中還有一個在吏部身居要職。

本來按照正常情況,貪汙受賄不是什麼特別嚴重的罪行,又快過年了,這些人頂多也就是降職處理,畢竟這年頭有幾個官吏是真正清廉不曾收過孝敬的?真要追究起來,朝堂上要空一大半。

偏偏這些人全是榮國公一系的官吏,又碰上昭寧帝因著楚辭在披香宮裡差點被人算計一事大發雷霆,於是乎這些人身上的官職就被擼了個乾淨,扔進大理寺牢房裡,責令大理寺嚴查。

朝臣權貴們頓時就顧不得繼續關注慕妃和趙親王的事了,戶部掌天下之財,吏部掌官吏升貶,這兩個衙門都是肥缺,如今多出來好些個官職,那肯定得把自己人安插進去啊!盯著這些官職的人有不少,不過礙於前任們才剛因為貪汙受賄被關進牢房吃牢飯,一時間倒也沒人敢頂風作案走後門賄賂上官。

再說那幾個被扔進大理寺牢房的官吏,榮國公肯定要想辦法能撈就撈,不然小弟出了事情就不管,以後誰還跟著他混?

可惜這回昭寧帝很生氣,給了大理寺一道聖旨,責令大理寺卿戴昊必須嚴查!可憐大理寺卿戴昊已經年過花甲還得出來奔波勞碌!

皇帝陛下一生氣,大理寺運作效率成倍上升,在頂頭上司戴大人的帶領下,那幾個因為貪汙受賄被關進大理寺吃牢飯的官吏,一個都沒能跑得掉,甚至還把宣平侯世子牽扯了進來!

宣平侯是皇太后的堂弟,和皇太后之間姐弟感情還算不錯,但是才能平庸,平日裡行事也十分低調,但是架不住有個坑爹的兒子啊!

那幾個被扔進大理寺牢房的官吏,其中有一個原來在戶部任職,行事比較小心謹慎,喜歡留一手,每次收受賄賂之後,都會記錄在一個專門的賬簿上,賬簿藏得嚴實,連他媳婦兒和寵妾都沒說,也就是這一次下獄被大理寺少卿蘇梓辰審出來。

戴昊拿到賬簿,發現上面記載的好幾個官吏似乎都和宣平侯府有些關係,本著認真查案、絕不放過一個可疑的想法,派人沿著線索查探。

大過年的還得出來辦案,大理寺的官吏心裡很不痛快,對這些給他們沒事找事的人沒啥好臉色,但是為了能夠儘快結案回家過年,大理寺從上到下也不像往常那麼磨嘰了一個比一個認真,更別說皇帝陛下還下了聖旨嚴查。

然而這一深究,查出來的東西讓戴昊頓時麻了爪子!

賬簿上那幾個和宣平侯府有關係的官吏,其實都是宣平侯世子的人。

宣平侯才能平庸,但是有個腦子較為聰明的兒子。這兒子心思也活泛,做官的才能不是很突出,但是做生意的本事卻不小,宣平侯府名下的鋪子都被打理得有聲有色,半年多以前柳國公賣鋪子被壓價,他也是出了一份力的,餘下三間鋪子都被他買了去。

但不知道究竟是少年人膽大妄為,還是自出生以來一直順風順水,宣平侯世子腦子抽風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鹽鐵上面!

和私自販賣鹽鐵相比較起來,宣平侯世子平日裡乾的那些侵佔良田、強搶民女都算不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