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渭水書院著火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頤和園的佔地面積比太原郡王府大了一倍不止。
雖然還沒有全部竣工,但是已經展現出了不一樣的氣勢了。
李淵一路上跟著李承宗看下去,心情還是不錯的。
“大郎,這頤和園修建的如此奢華,你就不怕御史彈劾你?到時候史書上還指不定會留下什麼樣子的評價呢。”
李淵其實還是很在乎名聲的。
當然了,他現在這麼說,也算是替李承宗在考慮了。
畢竟爺孫兩個現在相處的也還算是愉快。
他也已經接受了這個局面。
伴隨著李承宗對大唐軍權的掌控能力的提升, 對李淵的各種限制就進一步的放鬆了。
而根據情報調查局收集的情況來看,李淵也沒有想要再次登上皇位的想法了。
這對於彼此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好事。
要不然大唐還真經不起這樣子的折騰。
草原上,頡利可汗估計正想著如何報復大唐呢。
而西邊的吐蕃國也是在不斷的吞併四周的鄰國,想要發展壯大。
至於高句麗,消化吸收了隋朝留下來的幾十萬匠人、俘虜之後, 實力也是大漲。
雖然在李承宗看來, 沒有誰能夠真正的威脅大唐了。
但是革命的堡壘,往往都是從內部開始被人攻破的。
“不怕, 頤和園的修建,是一件利國利民的事情,孫兒有什麼好怕的。”
“利國利民?”
李淵發現,自己的臉皮厚度還是比不上這個長孫啊。
“當然了!從道義上來說,孫兒修建這個頤和園是為了盡孝道,為了讓阿翁能夠有一個舒服的地方安享晚年。
從財政上來說,孫兒修建頤和園,基本上沒有花費國庫的錢財,都是渭水新城那邊掙的錢。
甚至可以說是當初太原郡王府的錢財。
而從經濟上來說,頤和園的修建,有利的拉動了長安城及其周邊水泥產業、碎石、沙子等各行各業的發展。
對於大唐經濟的發展是做了非常大的貢獻的。
長安城今年能夠有如此繁華的景象,跟頤和園的修建,也是有一定關係的。
而從百姓的角度考慮,朝廷並沒有因為修建頤和園而加稅, 也沒有因為修建頤和園而徵召民夫。
這麼一來,對他們壞的影響基本上就沒有了。
相反的, 因為頤和園的修建, 讓更多百姓有了工作的機會,有了收入提高的機會,這都是好事啊。
所以孫兒才說頤和園的修建,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
李承宗這麼娓娓道來,李淵發現自己居然無話可說。
雖然李淵覺得這個話裡面似乎有什麼說不通的地方,但是一時之間卻是不知道怎麼反駁。
再說了,這個情況,自然也是他希望看到的。
所以也沒有什麼反駁的動力。
“那按照你這麼說,朝廷豈不是修建越多的宮殿越好?”
“那也不完全是這樣子的。所謂的物極必反,如果錢財都在修建宮殿這個產業上轉,那麼遲早還是會出問題的。
不過如果把修建宮殿的錢財用來修建其他的房屋,進一步的刺激各路商家加入到這個消費迴圈之中來的話。
那麼情況可能就不大一樣了。
這也是孫兒把頤和園四周的土地都買下來的重要原因。”
房地產在後世可是支柱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