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緊去看看王佳人,去看看自己的兒子吧。

大唐要後繼有人了。

武德十八年。

剛剛開春,禮部尚書岑文字就在大朝會上提出了一個驚天提議。

「陛下,根據民部統計的最新資料,我大唐的人口數量已經超過了六千萬人,並且每年還保持著百分之十五的增速在發展。

伴隨著醫院在各個州縣的普及,以及百姓們沒有了溫飽問題,平均壽命還會不斷增加,大唐的人口增加速度還會不斷的上升。

除此以外,民部的賦稅收入,也超過了一億兩千萬貫,幾乎是大唐建國初期的十倍。

放眼四海,大唐已經沒有對手,國土面積超過了任何的一個朝代。

朝廷的各級機構改革和軍隊的改革都非常順利的完成了。

這些都是史無前例的功勞,陛下,微臣認為陛下應該去泰山封禪。」

「岑尚書言之有理,微臣附議。陛下,我大唐如今國力強盛,正是前往泰山封禪的大好時機。」

許敬宗也站出來表示了自己的支援。

「我大唐如今威震四方,疆域遼闊,秦皇漢武也有所不如,微臣也懇請陛下前往泰山封禪。」

這麼好的拍馬屁的機會,大家自然都不會錯過。

有一說一,此時的大唐確實是比任何一個朝代都要強大。

不管是世家大族還是普通百姓,都能很強烈的感受到這個變化。

當然了,不同的人對這個感覺肯定是不完全相同的。

有些人在這個變化過程之中獲得了大量的利益,有些人只是稍微變好了一些。

甚至有個別人覺得這個變化對自己來說是壞事。

但是整體來說,李承宗現在的威望絕對是非常高的。

說是一言九鼎,完全沒有問題。

「我大唐如今富有四海,交通便利,前往泰山的道路也很是方便,不用擔心會擾民。

在沿途之中,也可以讓各地的百姓充分見識到陛下的風采,意識到我大唐的強大。

這個泰山封禪是完全有必要的。」

伴隨著一個個史書上的名臣都主動的提出要去泰山封禪,李承宗也是心動了。

雖然封禪本質上就是一個祭祀活動,李承宗對這個東西不是特別的感冒。

但是你架不住大唐的其他人都認可這個東西啊。

「既然諸位愛卿都覺得去泰山封禪是對朝廷有利的事情,朕自然同意。禮部跟欽天監商量一個時間,到時候朕跟太上皇、太后一起前往泰山!」

內閣成立之後,劉仁軌和上官儀都被調到了內閣,成為一名內閣學士。

雖然品級只有正四品,跟正二品的六部尚書沒有辦法比。

但是權利卻是一點也不小。

「劉兄,陛下這一次前往泰山封禪,直接把朝中大事都交給了內閣來署理,我覺得壓力有點啊。」

上官儀雖然才華橫溢,但是年紀畢竟還不大。

碰上這種接近於監國的事情,他還真是心中發虛。

大唐立國以來,就還沒有碰到這樣子的事情啊。

正常來說,哪怕是監國,也是太子監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