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波津是倭國第二大城池。

除了奈良城之外,沒有任何一座城池有這裡繁華。

依靠著港口的優勢,在島嶼遍佈的倭國,難波津的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雖然倭國的造船業很差,但是在一些內海里頭行走,還是可以的。

只要沒有大風浪,一個小舢板也是可以移動的。

當然了, 難波津的繁華,也就是跟倭國自己的城池比。

大唐隨便一座城池都要比他們繁華得多。

所以原本王玄策在百濟的時候招募了幾個倭國人作為嚮導,以為到了難波津之後真的可以看到不一樣的繁華。

沒想到這個繁華,果然有點不一樣。

“玄策,這難波津碼頭,就沒有幾艘像樣的船隻啊。

我們十幾艘大船衝進去, 估計直接就把一些小舢板給打翻了。”

舉著一個望遠鏡, 董綱看著前方港口中的情況。

雖然船隊裡頭有不少護衛,等閒倭國人不可能給他們帶來什麼威脅。

但是董綱還是非常慎重的, 提前確認清楚碼頭那邊的情況。

“倭國不過是一個蠻夷之地,據說他們連屬於自己的文字都沒有。

所有的建築,也都是從新羅和百濟那邊學習過去的。

而新羅人和百濟人也是從高句麗或者從中原各地學習過去的。

所以對於難波津這座城池,不需要有特別大的期待。

但是,城池破損歸破損,船隻小歸小,只要這裡有有錢人就可以了。”

王玄策對於這一次倭國之行的任務還是比較清楚的。

只要能夠在這裡把大唐的貨物換成黃金白銀,那就足夠了。

至於倭國這裡發展的怎麼樣,不是他現在需要操心的。

“那倒也是,世子安排了將作監的探礦和冶煉黃金白銀的匠人跟著我們一起來到倭國。

顯然是覺得倭國這裡雖然很是落後,但是有大量的金礦銀礦。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難波津這裡的金銀應該是不會少的。”

既然要安排人去倭國,肯定不能放過倭國的金礦銀礦。

反正倭國人現在看大唐,就是跟螞蟻看大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