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他粗略的測算了一下,把紙張印刷成書籍之後,利潤更加可觀。

“你以為孔家能夠日子過的那麼舒服,在曲阜有那麼一處大宅子,裡面住了幾千人口,難道是靠吃西北風嗎?”

對於劉仁軌說的話,李承宗一點也不覺得驚訝。

本身這個年代的貨物,售賣的利潤率就比較高。

當然,農產品除外。

而新式造紙技術跟現在市面上的售價進行比較,顯然是會拉大差距。

當然了,這些東西李承宗也不想跟劉仁軌交流太多。

反正不管怎麼說,孔家作為大唐最大的紙張商家和書籍商家,肯定是掙了大錢的。

要不然曲阜孔氏的日子不可能那麼舒服。

畢竟,作為孔子的傳人,他們是不大好去做其他的生意的。

“孔家應該是支援秦王府的,師父,到時候我們要不要狠狠的降一波價格,給他們一點顏色瞧一瞧?”

“我們的紙張,以後肯定是還需要進一步的降低成本。

不過如果我們直接把紙張價格定的很低的話,估計很多人都會囤貨。

到時候人家直接用我們的紙張去印刷書籍,那就有點得不償失。

所以我準備先在書籍市場上好好的搞他們一把,紙張的話,只是高階的先賣一波。”

書籍對於大唐發展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不說李承宗準備讓渭水新城這裡的匠人們都讀書識字,單單就為了提高大唐科舉的影響力,就有必要降低書籍的價格。

要不然的話,除了有錢的世家子弟和富貴人家,能夠有機會讀書的人太少了。

李承宗不指望大唐所有的人都能跟後世一樣接受九年義務教育,但是至少要讓各個鄉村的小地主和薄有田產的人家,也能讀得起書。

將來大唐經濟進一步發展了,再考慮進一步擴大讀書人的面積的事情。

“這樣也可以,相比造紙作坊,印刷作坊的難度就要低很多了。

不管是雕版印刷,還是師父你說的活字印刷,現在都已經在搞了。

不過我們發現短時間內,可能還是雕版印刷的效果是更好的,操作也更加簡單。”

劉仁軌說這話的時候,心情稍微有點忐忑。

李承宗是讓他重點發展活字印刷的。

但是對比之下,他發現印刷書籍數量不是特別多的情況下,似乎雕版印刷也是非常方便的。

並且活字印刷的活字,如果用的次數多了,效果也不好。

沒有辦法充分的發揮理論上的優勢出來。

“哪個方便,哪個效果好,就推廣哪一個。

但是這兩種技術,都不能放下,安排匠人專門去研究。”

李承宗並沒有太過在意劉仁軌彙報的情況。

只要能夠把事情搞定就行了。

至於過程,他已經不是那麼在乎了。

渭水新城現在修建的作坊數量不少,他不可能有精力每一個作坊都跟進。

真的要是這樣的話,這日子就忙得沒法過了。

“好的,那我就先安排人印刷一批書籍出來,然後在西市開設一家書鋪。

到時候讓孔家的人也看看,跟東宮作對是沒有好下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