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軍對陣,武將當前。

若是大將身落下風,無疑對士氣是一種極強的打壓。

劉備手下關羽張飛兩人,可是除卻呂布之外,數一數二的猛將。

歷史之上,呂布死後,關羽更是天下無敵手,荊州事變若不是被糜竺陷害,只怕無人可擋。

張飛雖說比較關羽稍遜一籌,可對比其他武將,卻也是名列前茅。

此次楊辰前來,並不是沒有想過會與劉備發生衝突,可他手下已經無人可用,帶上張遼徐寧,已是無可奈何。

雖說楊辰手下,有趙雲,黃忠,典韋,許褚等諸多猛將,可此次分兵更多,兵分三路,沒有楊辰坐鎮,想要鎮住大軍,這幾位武將更是必不可少。

東路青州大軍不說,荀攸率領大軍,青州自成一體,進可以輔佐郭嘉,退可以保護青州無憂,其重要性不比贅述。

而想要保證青州大軍不會被鎖死在青州,可進可退,大將必不可少,荀攸雖說天資聰穎,若是沒有大將在手,想要一人調動七萬大軍,並非易事。

中路大軍更不必說,郭嘉率領的整整十五萬大軍,是楊辰禦敵袁術的主力。

他楊辰不坐鎮幷州已然是多了風險,若是再無大將輔佐,郭嘉荀攸定然不會同意楊辰前往豫州。

再者,雖以郭嘉才能,便是不給大將,他也必定能守得住幷州。

可楊辰對他的要求,卻是不僅於此。

郭嘉除卻以十五萬大軍守住袁術三十五萬大軍的進攻之外,還要想辦法發起反攻,一舉奪下徐州。

而反攻,沒有大將輔佐,是絕對不可能成事的。

如此一來,留給楊辰的選擇,便只剩下了張遼和徐寧。

楊辰也已經儘可能的避免和劉備的正面衝突。

也更多的寄希望在劉備的仁義,不會主動挑起戰爭。

只是現如今,計謀被徐庶看破,徐庶說服劉備,直接背叛,坐收漁翁之利,楊辰早有預料,卻也無可奈何。

縱然田豐能夠關注那七千人,可也不過是緩兵之計,以七萬兵力應對袁術十萬兵力,大勝之後,楊辰手下也已經沒有多少人,定然會遭遇徐庶的反撲。

而然即使如此,楊辰也早以料想過。

縱然是劉備不顧顏面仁義,直接選擇背刺,可畢竟有楊辰在。

楊辰武力可與呂布持平,可一人單挑關羽張飛兩人而不敗。

有如此武將,縱然劉備殺來,楊辰也不懼怕,大不了他以一敵二,張遼徐寧率領大軍,廝殺對方士卒。

可現在,局面已經到了楊辰所能預想的最壞局面。

因為劫持袁術糧草的計劃有誤,他不得不孤身牽制袁術大軍。

他受傷了,並且傷得不輕。

若是尋常主帥受傷,也不過是無法上陣指揮,影響士氣而已。

楊辰不一樣。

他受傷了,就代表這此次西路大軍,失去了最強大的武將。

而這也是西路大軍能夠同時面對袁術,劉備兩隻大軍的底氣所在。

楊辰無法上場廝殺,他手下這支大軍的戰鬥力,還不如劉備手下的百戰老兵。

正面和劉備大軍對上。

張遼和徐寧,顯然不是關羽張飛的對手。

不過二十回合,兩人已經險象環生,落入下風。

徐庶膽量驚人,並沒有撤到大軍之後,而是立馬原地,仔細觀察戰局。

他觀察的最多的,無疑是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