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辰聽聞,哈哈大笑道:“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此次隨我一同前行,你便是我身邊副將,若是做得好,有軍功,回去定然重重封賞。”

副將連忙抱拳言謝。

一萬大軍浩浩蕩蕩,開撥雁門關。

……

此時此刻,雁門關前。

有五人身穿輕甲,一同騎行。

這五人,乃是夏侯淵第十日派出的斥候,楊辰大軍開撥之時,這幾人也不過剛剛抵達雁門關而已。

為首那人,名叫李志,也是夏侯淵帳下數一數二的精銳斥候。

此人年僅二十五六,出身練武世家,自幼習武,倒是練得一身好本領。

不過黃巾興起之時,此人世家被張角拉攏,進了黃巾軍做了將領。

後來黃巾兵敗,李志滿門被董卓抄斬,後來輾轉各地,逃到了幷州。

按理來說,他這輩子應該就只能隱姓埋名,做一個市井人物便可。

不過兩年前鮮卑南下,荀彧在幷州緊急募兵,又將楊辰的名言語錄搬了出來。

說什麼抵抗鮮卑,乃是為了匡扶漢室,為了華夏大地之類的話。

年輕人心態不穩,聽了這話就容易心中激動。

黃巾興起之初,他年紀尚幼,被託付給了親戚撫養。

等他年長到二十,黃巾已然兵敗。

他對漢室倒是沒有什麼仇恨,只是痛恨父母親人投靠黃巾亂賊,又怨恨各路諸侯殺了自己父母。

不過現如今,投身幷州北軍,並沒有什麼衝突。

年輕人一身武藝,早已蠢蠢欲動,一聽募兵,便進入軍中。

如今年紀二十五六,軍功卓然,年紀輕輕便做了北軍斥候,常年徘徊生死線上。

夏侯淵對此人早有聽聞,想要提拔與他,卻被屢屢拒絕。

夏侯淵先是疑惑,後來仔細調查此人身世之後,便也作罷。

在三國年代,官員將領大多是引薦制度,大多用人唯親,其也側面反映出了家世背景的重要性。

此人父母親人乃是黃巾軍一員,若是啟用,做了將領,難保不會生出暗心,夏侯淵也不敢冒這個風險。

是也,一直到今日,此人已然身負將軍戰功,卻仍然只是斥候小隊長。

李志帶著其餘四人到了一地,揮手示意,幾人下馬,圍著一張手繪粗糙圖紙。

上面繪製著玉門關到新興之間的往返大致地形,以及寥寥幾個標誌。

這張地圖,是李志等人接連往返兩地之時,一點點繪製出來的地圖,看似粗陋,卻事關五人性命。

李志指向一處,言道:“我等現如今在大致在這個位置,距離雁門關估計只有五十里的路程了,你們說說,我們該怎麼過去?”

其中一年長老卒說道:“一路以來,我等都是沿著大路而行,卻沒有看到有一隻歸來斥候,只怕那幾只,已然出了事情。”

另外三人看著李志,不多說話。

這隻小隊五人,也就李志與這人經驗十足,其他人對兩人心中敬佩,自然不會多說什麼。

李志看著地圖,沉吟片刻道:“雁門關大機率已經出了事情,我等要注意防備。”

說罷,李志拿起地圖,遙看遠方,說道:“如此,我等便沿小路而走,一路向西,繞到雁門的西南側,遙遙看看雁門有無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