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四章 仁義,厚德。(第2/2頁)
章節報錯
劉備一聽,連忙問道:“軍師可盡情言語,不用擔憂。”
諸葛亮聽到這話,還是不說,只是自顧嘆息道:“唉,只怕亮之所言,主公絕無可能答應。”
劉備心中疑惑,面上不改,做洗耳恭聽,言道:“軍師可知無不言,我絕不生氣。”
諸葛亮抱拳嘆息道:“主公,現如今那楊辰身為幷州刺史,為匡扶漢室,收復土地,主公心中仁厚,若是能夠自願降服,投身楊辰帳下,定然可以高官加爵,而後向那楊辰討要兵馬,率領大軍收復漢室土地,如何?”
劉備一聽,騰然起身,勃然大怒道:“你何出此言!”
劉備遙指天邊,怒道:“那楊辰挾天子以令諸侯,吞併天下,號令百官,已然想要坐那帝王之位,我便是因此才揭竿而起,召集天下英雄,討伐楊辰。”
“若非如此,我也不會被楊辰逼得無路可走,可現如今我已損失數萬兵馬,損兵折將,你卻要我降了那楊辰?”
“孔明,這些尚且不論,你知己好友徐元直,可就是死在楊辰手下,你如何能說的出這等無言無恥之語!”
劉備說完,再一看諸葛亮,卻是輕搖羽扇,哪裡還有半點難過,正襟危坐。
劉備剛想再說,卻看到諸葛亮緩緩起身,遙指天邊,言道。
“主公,你尚且知曉心中大志,如今優柔寡斷,卻是為何?”
“漢室傾頹,獻帝年幼,被楊辰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如今天下各地,群雄並起,除卻主公之外,可當有劉家人士揚言討伐楊辰?”
“徐州牧陶謙,不是劉家人士,尚且自知主公乃是天下英雄,能夠抵抗群雄諸侯的,便只有主公一人。”
“陶謙心善,想要庇護徐州百姓,又自知不能抵禦強敵,為了徐州百姓,自願讓出徐州,直到臨死,尚且心中所含徐州百姓。”
“荊州劉表,益州劉璋,此二人可都是漢室宗親,漢室傾頹,大敵當前,可曾見過這兩人有誰能夠站出來,為漢室天下說一句話?”
“此等無用無能之人,卻坐守漢室天下,不曾揚言一句,只顧貪圖享樂,只等那楊辰大軍前來,納頭便拜,自顧投降,可曾考慮過百姓?可曾考慮過天下?”
諸葛亮言語之間,已然怒氣橫生,眉頭緊皺。
“這等人,可如何還能稱得上是漢室中人!”
此言一出,諸葛亮怒拍桌案,雙眼緊盯劉備,飄然仙氣不怒自威,竟是驚的劉備不發一言。
諸葛亮冷哼一聲,繼續言道:“此時此刻,主公為匡扶漢室,揭竿而起,奮勇殺敵,屢屢與楊辰相抗爭,正值用人用地用糧之際,卻一心念叨兄弟情義。”
“致荊州百姓於不顧,致元直過世與不知,致關羽張飛兩位將軍生死不明!”
“如此優柔寡斷,主公如何還能說的心中情誼!”
諸葛亮一番話說完,冷哼一聲,回身遙看窗外,不再說話。
一番話語,極為難聽,只是其中言之鑿鑿,劉備卻連發怒都不得。
此時此刻,他只覺得面上無光,心中愧疚難耐。
諸葛亮這番話,倒像是一把利刃,直直的紮在他心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