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擠擠總會有的。”

“你為什麼不拿艾麗婭打比方?”

“你如果不提她,我們還能當朋友。”

說笑罷,高凡說道:“咱們這些天走訪的企業倒也不少了。既然公司已經同意向我們發放貸款,我想該去和裝置廠商接觸一下了。你們有沒有合作過的化工裝置廠商?不必找太大的企業,畢竟我們要的裝置也不算很高階,找幾家報價低一點的就好。”

“這個完全沒問題。”鮑勃答應得很輕鬆。

哈奇集團是專門做投資的,在產業界人脈極其豐富,想要聯絡什麼樣的企業都不成問題。高凡來美國之前,就已經跟鮑勃說過,此行的目的之一是找銷路,目的之二就是找裝置廠家,這方面的事情,集團裡早有人在安排了。

蓬萊爾和艾麗婭的事情,在鮑勃看來只是一個小小的插曲。第二天,鮑勃開著車來到高凡下榻的賓館,帶上他前往位於郊外的一家工廠。

“這就是奧丁機械廠,哈奇集團擁有它30%的股權。我小時候隨我父親來過這家廠子,那時候它還很輝煌。但過去幾年,它持續出現虧損,進行過三次裁員,現在剩下的工人已經不到過去的1/3了。”

遠遠地望見工廠的建築時,鮑勃向高凡介紹著工廠的情況。

“出現虧損是什麼原因?”高凡問道。

“沒有訂單。”鮑勃說,“奧丁機械廠是專業的化工裝置製造廠,而美國的化工業投資一直都在下降,裝置需求連60年代的一半都不到,而且這些需求很多還被日本的化工裝置廠商搶走了。

“美國的問題,你是知道的,勞動力成本太高了,機械製造業完全缺乏競爭力。”

“那麼,這家廠子還有生產能力嗎?”高凡問道。

鮑勃搖搖頭:“這我就不清楚了,需要和廠長聊聊。它的廠長叫瓦蘭斯,是個老頭。這家廠子就是他創辦的,在二戰的時候因為接了大量的軍工訂單而發展起來了。當時他手上的資金不足,哈奇集團就向他提供了一筆投資,換取了30%的股權。”

“這筆投資收回來了嗎?”高凡頗為八卦地問道。

“早就收回來了。”鮑勃說,“二戰期間,以及戰後的歐洲重建,美國為整個自由世界提供工業裝備,那時候奧丁工廠的利潤是非常高的。”

“此一時,彼一時啊。”高凡感慨道。

美國的“去工業化”在後世是一個完成時。高凡瞭解的美國,雖然仍然是全球製造業增加值排名第二的國家,但製造業的很多門類都已經荒廢了。

時下,美國還保留著二戰以及馬歇爾計劃時期積累下來的龐大工業體系,只是這個體系正在如烈日下的冰山一般快速消融而已。高凡穿越這麼一回,也算是能夠從頭開始見證美國“去工業化”的歷程了。

“看,那就是瓦蘭斯先生,他親自到廠子門口來迎接我們了。”

高凡順著鮑勃的手指看去,只見在工廠的大門之外,站著一個個子不高的老頭,微微有點駝背,在旁邊碩大的“奧丁”Lo襯托下,他的身形顯得有些蕭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