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城裡人套路深(第1/2頁)
章節報錯
高凡有後世的記憶不假,但他的記憶也僅限於知道稀土催化劑是可行的,具體到催化劑的成分,溶劑的選擇,合成過程的控制等等,涉及到的技術非常多,他不可能都瞭解。
要想搞出一套新工藝,並實現量產,光靠幾個公式是不夠的。他必須找到幾個專家,拿出足夠多的時間來做這件事情,這就是他必須要動員廖德榮參與這個專案的原因。
從正常的程式來說,他的確是應當與化工設計院籤一個協議,把一筆錢打到化工設計院,再由設計院把廖德榮派到滄化公司去,這就屬於“符合規定”的做法了。
但是,如果他真這樣做了,設計院就算派廖德榮去,也不可能給廖德榮發太高的報酬,充其量就是發點獎金,一個月二三十元那種,沒準還要考慮一下平衡問題,也就是還得安排幾個無關人員一塊去,幹不了活,卻要拿同樣的獎金。
高凡倒也不是心疼這些錢,而是這樣一來,廖德榮就沒有啥積極性了。別人不幹活也能拿錢,他又何苦那麼賣力呢?
當然,如果廖德榮是那種兢兢業業一心只想做工作的人,沒準給不給錢都能好好幹。但高凡與廖德榮聊了幾句之後,就明白此君絕對不是什麼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人。
或許老廖年輕的時候還有一些熱血,但在人浮於事的單位上混了這麼多年,再多的熱血也都放涼了。
要調動廖德榮這種人的積極性,只有一個辦法,就是給錢。或者說得冠冕堂皇一點,要充分體現出他們的價值,要讓他們活得有尊嚴……
在後世,這種事情是比較容易解決的。其實,只要再過幾年,科研單位就會開始接受課題個人化的方式,也就是科研人員可以自己去接課題,課題經費交足國家的,留足單位的,剩下就全是科研人員自己的。
雖然從制度上說,課題經費也是要專款專用的,但有些事是大家都懂的,也不必明說了。
省化工設計院現在也有一些縱向和橫向的課題,是掛在幾位大老名下的。高凡曾向周曉芸瞭解過,這幾位掛名的大老,有一定的經費支配權,能夠在規則默許的範圍內報銷一些個人支出,但額度非常有限。總體來說,這些課題是屬於整個設計院的,需要講究一個利益均沾。
正是因為知道這些情況,所以高凡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單獨聘廖德榮去幹活,直接把報酬發到廖德榮個人手上。
誰料想,這個廖德榮有財心沒財膽,面對著送到面前的勞務費,死活不敢伸手去接。
“要不……,這件事我再請示一下化工廳,看看有沒有什麼變通的辦法。”
一時也想不出好招,高凡只能先留個活釦。他決定要回去請教一下高逸平和周曉芸,看看他們有沒有什麼破局的辦法。
“其實……”
廖德榮欲言又止。
高凡眼睛一亮:“廖工有什麼好辦法,儘管直說無妨。”
廖德榮卻是立馬就換了一副表情,搖搖頭說道:“我能有什麼好辦法。違反原則的事情,我是肯定不會去做的。對了,現在都快下班了,我得趕緊走了。今天出來的時候,我老婆還交代我下班以後要去黑市買點雞蛋和菜油呢。”
“哦……,那好吧,我就先不耽誤廖工了。”
高凡告辭走了,廖德榮客客氣氣地把他送出了辦公樓,一路上還聊了幾句有關鹿坪那邊風土人情方面的閒話,這讓高凡認定,廖德榮是想和他合作的,他此前開出的條件已經讓老廖心動了,只是目前還沒有一個好辦法讓老廖拿到這些實惠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