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家驚詫之餘。

我突然想到了一個重大的問題,問道:“為什麼會是古體大篆字?”

他們一聽,頓時愣住了。

我繼續問道:“無論是巫文化遺留、埋葬坑、巨石棺、鳥人蝡蛇、神木,我們一來的種種遺蹟,全都是上古部落時期的遺留,那是一個人神共存的奇幻時代,在那一時期,要麼結繩記事,撐死用上了一些甲骨文,可大篆字型,流行於西周後期,相差久遠!”

大篆,也稱“鐘鼎文”或者籀文。

相傳為夏朝伯益所創,但在夏朝之時並不使用,或者說根本沒流行,直到西周後期,這種字型經過不斷演化,形成了一種成熟的大篆體,並大規模流行,而大篆也算完成了漢字從原來抽象的象形表達向線條形方塊字表達的轉變,為後期秦時期“車同軌、書同文”奠定了基礎。

陸岑音說:“證明了一點,整個蘭朵雪山古墓,確屬為上古部落時期的建築神蹟。但在西周時期,曾有人來到了神木底下的此處空間,特意雕刻了九州龍,眼前這些龍身石橋,包括前面的神秘建築,極有可能是西周時期的遺蹟。”

劉會長點了點頭:“我贊同岑音姑娘的觀點!”

這事情變得愈發撲朔迷離了。

上古部落時期,顓頊砍斷神木,帶領人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滅巫行動,古部落的先民蘭朵雪山建造瞭如此宏偉的神墓,目的是為了“絕地天通”。

西周時期,曾有人進入這裡,在神木的底部空間雕刻九州龍,建龍身石橋。

唐代風水神師李淳風,他曾預知含元殿會損壞,提早設下了江湖金榜,讓四君家傳承人將佛天珠埋葬於此。

那麼。

李淳風是否也曾來過此處?

答案應該是肯定的。

他如果沒來過,又如何知道蘭朵雪山內有神墓,又如何將進入神墓的傳承之法告訴四君家呢?

一個重大的問題來了。

為什麼從上古部落時期一直到唐朝,三番五次有人來到此,可關於神墓卻完全沒有半點歷史記載?

上古部落時期年代久遠,文字不成熟,遺失不記屬於正常情況,可西周、唐,如此宏偉的神蹟,他們為什麼隻字不提,所有人都在故意隱瞞著什麼?

大家都在等待我發號施令。

我決定不再想了,朝他們一揮手:“上橋!”

此話一出。

所有人開始變得異常興奮起來,但卻一個個神情緊繃。

一切秘密,就在眼前虛空中間仙氣嫋嫋的神秘建築之中。

今天。

到了揭秘之時。

我們開始走上石橋。

石橋很寬大,足以我們並排行走,但兩旁並沒有任何圍欄,下面就是看不見但聽得見的滾滾地下河,河水轟隆隆響動,周圍水氣嫋嫋,我們猶如登上了天梯。

不上來沒感覺。

上來之後才發現,下面湧上來的風有些大,如果平衡能力不好,感覺隨時都有被吹倒的可能,我們只能盡全力穩住身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