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轉身回去。

肖胖子咬著大餅,問道:“兩人偷偷親嘴去了?”

“滾蛋!”

眾人休息好之後。

郝安讓大家再次出發。

走了一個小時左右。

我們來到了一處懸崖邊上,懸崖倒是不大寬,大概二十來米,但深度挺深,根本見不到底,旁邊有不少樹,大樹幹橫梗在懸崖的兩岸,但現在樹幹已經完全斷了,過不去。

曲比筆記裡面記載了當年上蘭朵的路,就是從這裡走的,筆記裡描述的樹幹非常粗壯,而且不只一根,有很多根彎曲樹幹,形成了一座天然的樹橋,當時茶馬商隊伍甚至可以牽著馬輕鬆走到對岸去。

可因為時間過去太久,這些樹幹竟然全都斷了。

我們身上倒是有一些繩索裝備,相柳那幫人武藝不錯,能過去,但我們三個軟腳蝦以及那位戴眼鏡的人文地質學家和元教授,根本過不去。

野澤奈子問郝安:“郝先生,現在怎麼處理?”

郝安見此情景,站在懸崖邊眉頭緊皺。

肖胖子哈哈大笑:“我說,野澤小姐,要不咋回去吧?找個地方吃飯泡腳唱歌按摩,巴適得很,跑這天寒地凍的雪山來,何苦來著?”

野澤奈子沒理會他,期待著郝安給出解決方案。

郝安說:“現在有兩種辦法,一種是原地返回,從南側走遠路,繞過這道峽谷,我們同樣能到對面去,但這大概會耽擱五六天時間,另一種是我們走‘拉格洞’,路程更快,但裡面會很危險。”

野澤奈子問:“什麼危險?”

按照郝安的解釋。

從當年曲比那批茶馬商人走得路徑來看,他們也知道走拉格洞路途更近,但這些人卻選擇了走樹橋透過峽谷,主要是因為拉格洞的一個傳說。

拉格在當地方言中的意思為“吃人的大嘴”。

史書記載,張獻忠吃了敗仗,被箭弩射死,他的部下“以錦褥裹屍,埋於僻處,而遁”,清軍“求得發而斬之,梟其首於成都”。

可民間傳聞,張其實並沒有死,實則用了一具易容屍體當了障眼法,自己帶著一支殘部不斷潰逃,在躲無可躲之際,逃進了拉格洞。

敵方將領發現,帶兵追至,但進去圍剿之時,不僅沒逮到張,連追兵也沒出來。

負責後勤的官兵左等右等不見動靜,只得帶了一小隊人進去檢視。

一進去。

發現洞裡面全是血,染紅了洞壁,而張獻忠的隊伍以及清軍追擊的隊伍,身體全成了骷髏頭,一絲皮肉不剩,兩隊骷髏兵正在裡面操刀詭異廝殺。

幾個官兵嚇得屁滾尿流跑出來了。

此事記載在一本叫《西蜀異志》的書裡。

後來有歷史愛好者想去一探究竟,但進去的人就沒出來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