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二八章 小不忍則亂大謀(第2/2頁)
章節報錯
院子裡徹底安靜下來了。
只剩下幾位武侯爺、幾位下屬和看門大爺,已經沒人再來看劉會長了。
崔先生很著急,再次上來了。
“蘇先生,你定的上午送別時間馬上過去了,必須作出新的決定!”
我反覆搓揉著手中的假袁大頭,在屋子裡走來走去。
之前我們定的所有計劃,到今天上午應該徹底結束,但黃老並沒有來,等於我們佈下了一張大網,卻撈了個空,現在到底是收網走人,還是重新找地佈網,確實是無比艱難的一個選擇。
這種臨時改變,很容易露出破綻。
崔先生問:“會不會出了什麼問題?”
我覆盤了一下整個過程,回道:“不可能出問題!他不來,只能證明他極為謹慎毒辣,還在等待時機。”
崔先生問:“要不要延長探望時間?”
我回道:“不能延長!一延長反而會引起他的懷疑!”
“第一,你馬上對那些下屬說,已經找陰陽先生算過了,劉會長屬於慘死,歸西的時辰也不大好,然後聯絡火葬場的車,十二點準時出發,送火葬場,選擇午時三刻火葬!”
“第二,我不能待在這裡,等下我從後門下去,在火葬場的門口等著你們,扮演一位你們專門請來送死者上路的道士。”
電視劇當中常有“午時三刻”、“午門斬首”的說法。
午時三刻倒是真的,古人說法是,午時三刻陽氣最盛、人影最短,可以用旺盛的陽氣來沖淡斬殺犯人的陰氣。
實際上從科學上有另一種說法,午時三刻人的精力最為蕭索,處於“伏枕”的邊緣,也就是大部分處於午休當中,此刻處決犯人,犯人懵懂欲睡,腦袋落地瞬間,痛苦會減少很多。
至於說“午門斬首”,其實是以訛傳訛。
午門前是皇宮禁地,戒備森嚴,正常來說,閒雜人等是不能靠近半步的,這種地方怎麼可能用來斬首?自古以來都沒有這種做法。
菜市口斬首倒是真的,明清時期斬犯人講究殺一儆百,“斬市於嘈”是一種慣例,菜市口比較喧鬧,可以對大家起到震懾作用。
崔先生:“……”
我問:“有難度嗎?”
崔先生回道:“事情沒難度。但是,如果送到了火葬場,我們不可能真的將劉會長火化,如果這中間老傢伙還沒來,劉會長肯定要讓他醒過來了,咱們這次局就徹底失敗了。”
我說道:“理論上,他應該比我們更急於檢視劉會長的狀況,確認送進火葬場的到底是不是劉會長!他一直不拔刀,我們必須逼著他拔刀!”
崔先生回答好,轉身準備走。
我問:“有化妝的人皮面具之類嗎?”
崔先生搖了搖頭:“臨時起意,沒準備。”
我罷了罷手:“算了,我自己想辦法吧。對了,離開院子之前,記得給悄悄給小竹他們鬆綁扣,讓他們假裝還是被綁著,待原地別動,別我們走來,這裡被端了。”
崔先生回道:“明白!”
他走了之後不久。
我悄悄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