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九章 徵倭,銀山(第2/2頁)
章節報錯
可以說對於絕大多數的大名之間的爭鬥而言,說是一場戰爭,但是其規模估摸著也就同大明兩個大型村鎮之間的械鬥的規模相當。
可以想象這樣的地方大名就算是有那個膽量對抗大明,又有幾分實力呢,完全就是以卵擊石,面對大明的大軍,瞬間便化作了齏粉。
按照李桓的安排,十萬精銳大軍分作幾部,宛若幾支利劍一般一路橫掃,其進展之順利,進軍速度之快便是李桓都感到驚訝。
畢竟在李桓看來,面對大明的兵馬,倭國人至少也要進行一番激烈的抵抗,多少也要讓大明付出點代價,結果卻是出乎李桓的預料。
實在是一切太過順利了,不過李桓稍稍思量一番也大致能夠明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了。
畢竟他選擇攻打倭國的時間太好了,這一時期正是倭國戰國時代的中前期,可以說整個倭國到處都是一片混亂,無論是幕府對於地方上的控制力還是各個地方上的大名相互之間的混亂,都讓倭國處在一種分崩離析的狀態。
如果說是豐臣秀吉一統倭國,大明派遣大軍登陸倭國的話,那個時候倭國上下一體,還真的沒有這麼輕鬆。
石見國
此時的李桓將征伐倭國之事交給了手下一眾將領,畢竟以倭國如今的局面,面對大明十萬精銳之師那是真的翻不起什麼風浪。
這種情況下,李桓乾脆就將權利下放給一眾手下將領,也算是給手下將領建功立業的機會。
不過李桓卻是率領著一隻船隊來到了不久之前便已經被攻下的石見國。
石見國臣服於大內義興的大內家,只不過如今這石見國卻是已經為大明所佔據,而在其國內的那一座石見銀山自然是落入到了大明手中。
石見銀山絕對是整個東亞範圍內堪稱最大的一座銀山了,要知道倭國鼎盛時期產銀之多幾乎佔據全世界的三分之一,而其中絕大部分又是出自石見銀山。
只是一座石見銀山,年產白銀便足足有百萬兩之多,可見其礦藏之富裕程度。
當李桓進入礦場的時候便見大量被俘虜的倭國青壯、武士等在大明士卒的看管之下在礦場之上忙碌的開採礦藏。
做為管事的陳倉引領著李桓進入一處作坊之中,就見映入眼簾的是一塊塊被提純出來的銀塊。
陳倉帶著幾分興奮向著李桓道:“國公爺,這石見銀山簡直就是一座銀山啊,下官接掌此處也不過半月時間,恢復礦山的採礦提煉也不過數日,然而每日所得銀足足有千兩之多。”
李桓眉頭一挑,日出白銀千兩,那麼一年便是四十萬兩左右,距離石見銀山年產百萬兩的產出相比根本就算不得什麼。
看了陳倉一眼,李桓道:“好好做事,朝廷不會虧待了爾等的。”
說著李桓又道:“本公會下令將俘獲的倭人送來此處,陳管事你到時候可一定要將產量提上去,若是能夠年產百萬的話,本公必然會替你向朝廷作保,許你一七品官職。”
別看陳倉做為此地管事,但是其身上也不過是從八品的品階罷了,如果說真的能夠成為七品官員的話,對陳倉而言,那絕對是莫大的獎勵了。
果不其然,陳倉帶著幾分興奮道:“國公儘管放心,只要有充足的人力,下官可以保證,若是做不到年產百萬兩的話,下官願以死謝罪。”
伸手拍了拍陳倉的肩膀,李桓輕笑道:“本公要的是你好好做事,而不是要你去死,只要做的好,朝廷定然不吝封賞。”
從正德十二年四月出兵到十月大軍直入倭國東京城,一戰大敗細川氏兵馬,生擒了幕府將軍足利義植以及倭國天皇。
隨著室町幕府一眾成員以及倭國天皇被擒,雖然說地方上還有不少大名試圖抵抗大名征伐,但是也不過是垂死掙扎罷了。
這一年十一月,浩浩蕩蕩上百艘大船駛入天津衛港口,身披裘衣的李桓自寶船之上走下,在士卒以及錦衣衛的看管之下,大量的箱子從船上搬運下來,然後裝上了一輛輛偌大的馬車之上。
十幾輛馬車吱吱呀呀的沿著平坦而又寬闊的水泥大道一路向著京師方向而去。
早已經得到了訊息的天子再一次率領百官出了城門相迎。
倭國覆滅的訊息不久之前已經傳回京師,李桓押送著從倭國繳獲的財貨以及倭國天皇等俘虜歸來,雖然說這幾年之間,大明對於對外戰爭的勝利早已經是習以為常,但是這一次再怎麼說也是滅國之戰,而且還是存在了上千年之久的倭國,大明上下還是相當的重視的。
看著李桓等人越來越近,天子親自上前相迎,展現給無數人君臣融洽的一面,百官便陪同著天子押著倭國天皇等俘虜一同前往太廟祭祀歷代先皇。
晚上的慶功宴之上,百官聽著李桓講述著此番倭國之戰的經過,不少官員聽著有趣,對於大明能夠順利的佔據倭國倒也不覺得驚訝。
不過當李桓提及倭國那一處處的黃金、白銀礦藏的時候,不少官員登時眼睛為之一亮。
尤其是當李桓提及石見銀山的產銀數量的時候,不少人直接都聽得傻眼了,睜大眼睛,就那麼傻傻的看著李桓,彷彿是如同聽到了什麼駭人聽聞的訊息一般。
縱然是先一步得到訊息的內閣幾位閣老此時聽李桓的講述也是忍不住為之感嘆。
戶部一位員外郎驚駭的道:“一座銀礦一年便能產出白銀百萬兩之多,這……這怎麼可能,秦國公定然是聽錯了吧。”
 本章完